小学生家庭行为习惯培养现状调查

2022-04-08 14:13茅琪琪
格言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庭小学生

茅琪琪

家庭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1.行为习惯培养态度不坚定

(1)不坚定的家长意识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他们格外宠溺。外地打工的家长更是觉得长时间在外面工作,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就少了,所以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对其更加宠溺。他们能意识到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也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往往落实的时候不坚定。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年轻时候受过的苦没必要让孩子再经历一遍,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只要能健康成长,认真学习,其他的能多帮一点也就无所谓……种种原因导致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不坚定。

(2)不成熟的儿童认知

小学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好坏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因此他们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渠道有限,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才能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很难抵挡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例如动画片、游戏、零食等等。一方面他们知道要好好学习,抵抗诱惑;另一方面他们又艰难地同这些诱惑作斗争。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普遍都能做到先学后玩,但是脱离了父母,他们就开始分散注意力,向这些诱惑“投降”。学生不能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家长也没有时间时时刻刻起到监督作用,所以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这方面略显困难。

2.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不合理

(1)教养方式不科学

“言传身教”这四个字中,许多父母注重到了“言传”,他们会苦口婆心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做家务,却在平时生活中相互推卸做家务的责任,看见孩子做家务的身影又会去主动揽下来;他们会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不开小差,却在孩子学习时在一旁玩游戏看电影;他们会教导孩子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却还是会对自己的父母大声说话……心理发展还未稳定的小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家长们的一言一行,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重言传,轻身教”,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这样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使得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时事倍功半。

(2)家庭氛围不合适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庭这个大环境中成长。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父母都是不干扰地陪伴孩子学习,仅少数家长能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的空间是相对封闭的。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孩子学习欲望,孩子能主动与父母去探讨去求知,学习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很硬性的任务,不再是一道不能攻克的难题,它会成为孩子不断向上攀爬的云梯。

(3)行为习惯培养效果不显著

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态度不坚定,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不合理,才导致了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不显著,多数孩子能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心理成熟水平的限制以及家长配合的不全面,才使得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进程变得缓慢。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提出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对家庭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的建议

1.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坚定培养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误使己身堪忧作则之价值。”小学儿童特殊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善于模仿和学习。因此,父母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养成讲信用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父母在生活中也要做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这样也会在模仿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正是家长要提高个人修养,潜移默化、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好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榜样。因而,为了确保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自身就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整体素养,持有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保持健康乐观的追求和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除了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他们还要坚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意识,家庭内部达成统一,相互配合,以抓紧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

2.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第一,家长要努力造就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等内部关系,也包括与邻居、与老师、与朋友、与社会等外部关系。在将小学生置于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可以教育孩子养成人际交往习惯。第二,努力造就良好的家庭行为模式,增加家长与孩子更多的良性互动,建立稳定的行为约束机制,促使小学生确立行为界限、幅度界限与言语界限,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第三,努力造就良好的家庭生活气氛,在读书、体育运动、人际交往、道德规范、尊老爱长等方面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家长努力引导小学生培养出乐观开朗、活泼向上的性格特征,注意引导小学生正面、正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除了從正面树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外,还应尽量避免出现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如亲子不平等、重视身体发育和成绩要求而忽视行为习惯养成、重视母亲的作用而忽视父亲的作用等、家庭成员之间不必要的争执和冲突,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做到多陪伴,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家长有利的教育引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制定科学高效养成计划

第一,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办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寓教于乐、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育和引导,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逐渐使其建立起自信心,养成独立创造能力,推动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家庭成员内部意见须达成一致,意志坚定,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家庭成员需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得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按照统一的要求向前发展,同时确保发展过程的完整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避免“中心”化教育模式,减少矛盾,遇到分歧,需要配合,不断完善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从而在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下,实现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三,努力为小学生做好行为表率,注意将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结合,做到言传身教,不以强硬甚至暴力的姿态压服,而是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养方式。

结 论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任何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反复的培养与训练,家庭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孩子一部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这一阶段,一旦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可能会无法弥补,因此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了品德与生活课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层面,社区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来规范小学生的道德习惯,而在家庭层面中,充当着教师角色的是家长,是生活在家庭环境下的每一个家庭成员,为了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家长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苛刻。本文的研究基于相关的学术理论与实际调查,再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研究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现了当代父母培养孩子习惯时出现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原因,并提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家长们都已经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但仍旧缺少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因此,本文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可望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更好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庭小学生
家庭“煮”夫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恋练有词
我是小学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