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兰
语文是一门旨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课堂语言和提问方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积极影响。尤其是课堂提问作为激活学生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构建高效化的语文教学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创新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指引下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实现构建高效化语文教学课堂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的作用和目的在于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则对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充分了解和把控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而提问则是其充分得到真实、有效课堂反馈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掌握提问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恰当的提问,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从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低效学习困境中解脱出来,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真实面貌。同时,教师提问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并能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和计划作出适当调整和改进,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且灵活高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活动中存在的较为显著的问题。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往往缺乏明确的提问目标和方向,提出问题的内容也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充分考虑,导致学生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仍收获甚微。语文学科虽然有着学习内容和空间十分广泛的特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在脱离实际以及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提问,这无益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此外,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的问题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对问题内容进行逐一展现,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发展顺序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在没有充分认识并考虑到问题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盲目提问,导致学生因难以接受教师反馈的过多信息而思维混乱,甚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反感情绪。
提问缺乏实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导致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难,这样课堂提问难以起到开发学生思维和智力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为缺乏合理提问变得黯然失色。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创新提问形式,调动兴趣,引发质疑
传统的课堂提问由于教师权威性而过于单一,仅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和探讨、教师给出问题答案。这种陈旧、刻板的提问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质疑精神、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也难以表达自己的创新见解。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和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创新课堂提问,对提问内容和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在明确提问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巧妙地设疑,从而逐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良好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创新提问的形式。以《荷花》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展示荷花盛开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增强对荷花的认知,同时激活脑海中关于荷花的已有印象。之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话题设问,提出诸如荷花有怎样的特点、荷花盛开的季节等一些基础性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作答。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之后,教师不必急着给出答案,而是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文中,让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课文的形式感悟这一形象的特征,带着好奇心和兴趣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以及对问题的解答中。如此,便将问题的提出方式与信息化教学巧妙融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质疑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也能高效开展。
2.把握问题难易,激活思维,促进思考
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在于检验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乃至提升。因而提出的问题应把握适宜原则,即不能提出过于简单或是太难的问题。過于简单的问题往往因为缺乏挑战性而不被重视,而过难的问题则会由于超过学生认知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和分析,在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并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设疑,保证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为例,鉴于这是一篇科普性较强且旨在教给学生基本科学知识的文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重把握问题的度,尽量避免设计一些直接考察科普知识的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以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诸如红头为何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又是怎样出来的?青头对红头的营救展现了它怎样的品质特征等等,并结合红头在牛胃里的运动过程适时提出与牛胃构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所隐含的科普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层层递进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如此,运用层层设问的形式逐步把握问题的难易,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认知感悟能力的提升,提问质量和效果也因此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虽然这是一篇可读性较强的童话故事,学生读起来也兴趣盎然,但是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值得学生进行反思的。在设计课堂提问活动时,教师不能忽略故事内容而盲目提出一些与故事所传达寓意有关的问题,这会让学生感到解答困难并且茫然不知所措。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对小女孩悲惨经历产生同情的同时思考造成她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从而进一步关联到与故事寓意有关的内容层面。如此,通过对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合理设问,避免了因盲目设问而阻碍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展,使学生的基本认知需求得到满足。
3.结合目标设问,明确思路增强认知
提升课堂提问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是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疑。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以及基本的依據所在,因而问题内容的设定也应与目标巧妙结合起来。这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把握全局意识的基础上,合理把握提问的内容和时机,提出紧密连接教材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因此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白鹅》这篇课文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特点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的。课文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从其叫声、步态和吃相三方面对这一特征进行了更为细致地说明。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从这三方面内容入手,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诸如白鹅的叫声是如何反映出它的高傲的特征的?文中对白鹅步态和吃相的描述用到了怎样的词汇以及文章整体的语言特色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章是如何运用生动而不失趣味性的语言对白鹅特征进行刻画和描述的。如此,通过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巧妙设计,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以《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爬山虎的特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针对每一段落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细致、深入地阅读了解每个段落描写了与爬山虎有关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而学生在逐步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从整体到局部地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诸如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有何特征,以及从整体上看爬山虎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所在。如此,充分展现了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知和理解,充分展现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4.联系生活设疑,提升能力,深化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的生活性和人文性,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和作用也在于将其合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而注重生活化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问时应当注意的。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把握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由此找出问题的切入点并进行巧妙设疑,将课堂教学启迪生活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例如,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为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少年周恩来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树立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实际教学中讲到为何而读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读书、学习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又是怎样的,以及为了达到目标、实现理想,自己又该如何奋斗等等。在联系生活设疑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内涵所在。如此,便将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衔接了起来,达到了深化教学主题,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以《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以秋雨为载体,通过对秋天景物特征的描写,侧面展现了秋天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主题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比如秋天在你眼中是怎样的?秋天给人的整体印象如何?秋日里常见的除了丰收景象之外,还有哪些较为常见的人类活动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解答。同时这一过程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入思考以及对接生活的过程。如此,便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得到了升华和深化,这对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及语文整体教学效果是极为有益的。
总之,问题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型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巧妙设计,通过对其全面利用展现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鲜活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