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探论

2022-04-07 13:27陈山青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料库方言影视

陈山青,段 强

【语言学研究】

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探论

陈山青1,段 强2

(1.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2.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语言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语言资源构成要素中的不少弱势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面临濒危消亡的境地,文章试从广播影视领域探讨语言资源保护问题,认为该领域语言资源保护所形成的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短视频等多元化途径,使之具备形式多样性、传播便捷性、影响广泛性特点,从而利于全息资源库的建设、语保生态圈的打造以及传媒语保的共赢。

广播影视领域; 语言资源保护; 多元化途径; 全息资源库

一、语言资源保护研究理论回顾

“语言资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资源”指语言信息处理用的各种语料库和语言数据库,以及各种语言词典等;广义的“语言资源”指语言本体及其社会、文化等价值。就我国而言,语言本体指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另外还包括文字。[1]本文所讨论的对象为广义的“语言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语种繁多,有超过130种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给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它们的使用空间在不断地被压缩。语言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就永远无法失而复得。

当今,我国不少弱势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下文也简称“语言”)已处于濒危和消亡的境地,亟需加以保护。[2]

全球语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全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至少有半数语言,其使用人口正在减少。我们估计,到21世纪末,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约90%的语言可能被强势语言取代。”[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时间的紧迫性。进入新世纪,语言资源的抢救保护工作逐渐在全球开展起来,并成为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发布《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保护人类语言遗产,鼓励用尽可能多的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2003年颁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明确指出“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倡导国际社会加以重视和保护;2019年颁布《岳麓宣言》,这是在“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中国,长沙,2018)上诞生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再次强调“保护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新闻部还设立“国际母语日”和“联合国语文日”①,主旨仍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随着国际社会语保呼声的高涨,近十余年来,我国也连续出台纲领性文件来倡导对语言进行科学保护:《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方略;《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2012)指出:“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国家宝贵文化资源的观念,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号召“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在此期间,全国掀起了语言资源保护热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部、国家语委 2015年至2019年实施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第一期”项目,共完成1712个点的语言资源数据采集任务,调查范围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和123个语种及其主要方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研究项目。2020年建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汇聚“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点1284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329个。[6]“语保工程”所取得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另要特别提到的是,湖南省的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官方的“语保工程”湖南项目(调查方言点达到100个,是布点最多的省份)和民间的方言保护公益项目“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由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个人发起,资助经费465万,调查方言点共57个)[7]。此外,还有名扬世界的“江永女书”,其保护传承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官方民间联手,共同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湖南语保模式”,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语言资源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范式,受到社会各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誉。

相应地,语言资源保护理论方面的探讨也逐渐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较早的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邱质朴关于语言资源开发与中国语言全球定位的论述;[8]其后,王世凯以资源学理论作为立论基础,考察了语言资源属性问题;[9]田立新专门讨论了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意义;[10]庄初升强调保护语言多样性是当前中国语言学的使命;[11]曹志耘则指出语言保护要跨越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鸿沟,触发社会大众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引发社会大众的保护行动;[12]汪涵认为要树立精准语保、学术语保、兴趣语保、智能语保和全民语保的观念,强调用综艺、音乐、电影等方式来推动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语保兴趣,并呼吁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13]这些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语源资源保护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奠定了基础。

综上,语言资源保护不应局限于教育文化部门和语言学界,而要拓宽领域,跨越鸿沟,联手社会各界,打通学界和其他行业之间的壁垒,共同推动语言资源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广播影视领域发展日新月异,以节目形式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将语言资源保护理论实践与广播影视领域的优势相结合,来保护传承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14],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这种思路和认识,本文将主要以方言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为例,从途径、特点及优势三个方面来对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专门探讨。

二、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途径

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类型主要有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短视频以及互联网延伸出来的其他影视形式。近些年来,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使用方言的现象越来越多[15]②,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它们记录、展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实态,彰显语言立场,宣传语保观念,从而使该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

(一)电影途径

电影是视听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也是语言的艺术”[16]。近三十余年来,方言作为对白语言,越来越受到电影导演的青睐,从而产出数量可观的方言电影作品,成为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1992)是早期方言电影的代表作,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陕味”极浓的对白让人记忆犹新。贾樟柯以家乡山西汾阳为背景创作的《站台》《小武》《任逍遥》《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一系列优秀方言电影佳作,则将厚重的汾阳方言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堪称方言之集大成者,影片中的主角几乎都使用演员各自的本土方言,包括重庆话、广东话、青岛话、唐山话等,这些方言成功地刻画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物性格特征。青年导演饶晓志的《无名之辈》则将贵州方言发挥得淋漓尽致,像“趴皮(懦弱胆小之人)”“你个憨皮(你这个憨傻之人)”“出啥子头”等风趣幽默的地方俗语和富有冲击力的方言插曲《瞎子》成为影片中最为亮丽的一道色彩。在方言电影获得良好口碑以及政界学界语保呼声高涨的背景下,2015年,由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创立的“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横空出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方言电影节,其宗旨是宣传和保护方言文化。该电影节完全由民间发起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征片量分别为279部、582部、956部,呈倍数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特别可喜的是吸引了大批年轻导演和高校学生的热情参与。这些执着于方言的知名导演、民间人士和青年学子共同掀起了影视界的“方言电影热”。

刘丹青指出,“每一种方言都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感知和体验世界的独特视角,意味着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文化”。[17]整体上,上述影片通过方言元素的巧妙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典型人物形象,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影视角和别样的观影体验。影片中的方言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广泛应用价值,单就语言资源保护视角来看,则起到了方言文化保护传承功能和潜移默化式的语保宣传效果。

(二)电视节目途径

方言电视节目是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就形式来看,主要有戏剧类节目如连续剧、情景短剧、栏目剧,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以及综艺类节目等。譬如,为大家熟知的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温州电视台的《叮叮当》,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南京电视台的《听我韶韶》,闽侯广播电视台的《讲有味》,以及爱奇艺与尚众传播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等等,这些方言电视节目顺应受众群体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社会百态,吻合社会信息交流传播的心理接近性原则,为观众带来“乡味”亲近感和精神上的归属感。除此,它们还是外地人了解、学习方言的有效渠道,比如南方卫视的《今日最新闻》,就是一档评论性粤语新闻节目,反映民意,用语诙谐,自开播以来就深受广东观众的欢迎,也成为庞大非粤语人口群体学说粤语的窗口,这无疑起到了活态传承和保护粤语的作用,增进了民众对粤语的了解和认同。同时,这些地方台方言电视节目的收视排名一直靠前,为电视台带来了丰厚的传播效益。这说明通过方言电视节目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形成高收视率[18]③和保护传承方言的双赢局面。

(三)广播节目途径

当今的广播节目与电影电视节目相比,整体上关注度要低一些,不过,收听的便利性使其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其中,方言节目往往会受到本地人的特别关注。地方台方言广播节目较为多见,如《重庆方言》电台节目用最地道的重庆话,最新鲜的表达方式,带领听众感受重庆方言文化的个性与魅力,获得广泛好评。又如湖南株洲交通频道唯一一档方言评述节目《讲点别的》,秉持做责任媒体的原则,就当地百姓关心的新闻、趣事、文化等信息进行述评,针砭时弊,传递正能量,同样得到了当地听众的肯定和喜爱。

此外,蜻蜓 FM、喜马拉雅 FM 与网易云等广播类APP也推出众多方言节目。其中,喜马拉雅客户端创新推出“有声书”合辑,利用客户端信息传播方式不受制约的特点,将独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方言节目内容全部重新编排整合,制作成辑,让广大受众在一个小小的APP中就可以快捷地收听到专门的方言口语广播节目,充分吻合现代手机一族“碎片化”听觉接受信息的习惯,也给视觉障碍群体带来别有风味的“方言大餐”。方言广播节目在方言文化保护方面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方言广播节目受到格外关注,原因之一是整个广播语言类型还不够丰富,以普通话居多,数量偏少的方言播报节目因此会产生“陌生化”效应[19]④,使受众获得新奇感,故而关注度高。

(四)短视频途径

短视频主要指近几年来在网络上兴起,以新媒体为传播渠道,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的自媒体形式,因其具有休闲娱乐性和受众面广的特点而逐渐成为视频行业的新星。其中的方言短视频受到民众的特别喜爱,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妙趣横生的母语文化短片、口语视频和动画配音作品等直接张贴到网上,这些“方言娱乐快餐”由于制作门槛低、创作速度快、上传数量大而快速引发本土方言文化传播热潮。方言短视频成功案例很多,其中不乏娱乐搞笑的情景短片以及歌曲、段子等等,典型如方言脱口秀达人“nG家的猫”、快手红人“钟爱的老表”等人的作品,极为火爆,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另有爱奇艺平台播出的“触摸重庆”等系列短视频也极具特色,播放量都突破了 10 万大关,相关大型网站的累计播放量更是达到惊人的数字。这些保留制作者本土方言“原色”,产生巨大“方言效应”的短视频作品得到不同群体的喜爱,特别是引发了年轻人的创作热情,呈现出蓬勃生命活力,从而为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增添了新的途径。

如前所述,方言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学术研究价值以及文化保护传承价值而成为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中越来越常见的用语表达形式。随着视听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结合娱乐元素的方言视听节目作品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显现出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三、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特点

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途径的多元化,使语言资源保护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形式多样性

语言保存与保护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界传统的调查模式是通过耳听手记的方法将听觉符号转换为文字视觉符号,来实现对语言的记录和保存,所得到的调查成果专业性强,主要供学术研究之用,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语言存储的形式是单面的、静态的,调查材料只能阅读,而不能听到和看到(如态势语言),这在可感性、生动性方面存在局限。再者,因调查主体不同和发音人数量选择上的限制,同一种方言/语言所得出的调查结果往往还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录音设备的铺开使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磁带录音机记录方言,保存声音文件,从而在材料存储形式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发布,为学界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方言有声、直感资料[20]。新世纪以来,数字录音录像技术以及影像记录方法开始运用于学界的语言调查和采集,语言数据的客观性、可感性、生动性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不过在自然度、趣味性以及形式多样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而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为语言资源保护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息化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语言数据存储可实现“音像图文影”五位一体,故事化的对白台词使话语更加自然有趣,可与学界调查模式所获取的语言材料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全息化语言资源库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播便捷性

现代传媒技术的向前发展为方言以及其他节目作品的快捷传播提供了加速度,而“影视(特别是新媒体影视、网络视频)已成为当今最直观、最具影响力、最有效的文化产品,且具有非凡的传播力”[21]。首先,相对于传统纸质媒介,广播影视媒介的传播速率要远远高于前者。以纸媒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报纸为例,如《经济日报》,从传播文本的形成到排版印刷,再到运至读者手中,在铅排时代是两到三天,在激光照排时代也仍然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22]而在自媒体时代,有些方言节目作品制成并传播到受众面前,最快只需要半个小时,而抖音APP等直播平台播放的此类节目和作品,甚至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当代广播影视媒介传播极大地压缩了传播成本和时间,实现了传播的无缝对接。由此看到,自媒体时代的广播影视领域在传播速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在受众数量方面,广播影视领域发生了“裂变传播”,使信息接受者发生指数级增长。“裂变传播”最重要之处是抓住用户心理,提供足够的传播动力,在每个环节降低用户操作门槛,并增加分享内容的趣味性,以形成传播链式迅疾反应,从而取得传播活动用户指数级增长的效果。[23]电子社交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成本大大降低,就个体而言有时几乎为零。显而易见,方便快捷的裂变传播相比书籍信息传播可以更快更多地“捕获”受众。

(三)影响广泛性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等诸多领域。[2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广播影视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有更加通畅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作品表达形式。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两微一端、二维码、网络直播、短视频、UGC、VR的出现,实现了传者(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和转变,人人可以成为受众,人人也可以成为导演和自主媒体人[25]。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26]毫不夸张地说,广播影视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前所未有,甚至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中的方言类节目影响范围也随之扩大,这在客观上推动了语保观念的宣传,提高了普通民众参与语保的兴趣和热情(吻合人们的母语情结和娱乐化需求),吸引他们自发地加入到语保队伍中来,从而使语保阵营不断地壮大。

四、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优势

从上文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保护的途径及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该领域在语言资源保护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利于全息资源库建设

迄今为止,我国语言资源库建设研究成果主要来自语言学界。20世纪80年代北京语言大学建立“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90年代,“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现代汉语方言音库”等资源库发布。同期,我国台湾“汉语口语语料库”和香港地区“香港粤语语料库”建成使用。进入新世纪,语言资源库建设步入加速期,所建汉语方言语料库和数据库有数十个,主要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的“汉语方言自然口语库”,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全息型),以及来自民间的“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有声数据库”(在建)等。少数民族语言语料库方面,已有不少大型语料库正在使用或处于建设之中,特别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有声语料库的建设卓有成效,典型如建成藏语1.5亿字符的大型平衡语料库,建立维吾尔语1000万词级语料库,设立蒙古语“17世纪满蒙关系书信”语料库,目前正在建设包括言语、文献在内的2亿词级蒙古语语料库,等等。[27]就现状看,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成果都越来越丰富,但整体上发展仍不平衡,如少数民族资源库中,藏、维、蒙语资源库较为完善,而羌、壮、彝语等资源库规模较小,不少民族语言甚至还未构建语料库。另外,语料库类型也比较单一,主要为文本语料库,“文本+音像图影”类语料库还不多见;方言资源库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已无法满足语言信息处理和社会综合服务发展的需要。

当今,广播影视领域语言资源数据丰富,形式多样,极有利于建立“音像图文影”五位一体全息资源库,可与语言学界的专业资源库形成优势互补,使语言资源库的类型更加多元化。当然,全息资源库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广播影视学、传播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携手合作,在数据库设计,材料的选择、剪辑、分类整理,语言的转写(通常指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记录,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翻译等),数据质量的评估,数据的长期存储,数据库的科学建设,数据的共享、检索、服务,以至数据及其系统维护等多个方面分工合作,才能建成视听类高水准语言资源库,促进我国语言资源库的多样化建设。

(二)利于语保生态圈的打造

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不见摸不着,可实质上是具有形象感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之于个人是母语,是思维和交流的最自然的工具,也是一个人身份的代表,即“方言/语言身份证”,它告诉人们自己从何而来,根在哪里。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之于族群,是日常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族群文化载体,更是地理标志,它构建了族群共同的精神家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之于国家,是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基因,造就中华民族的“形象特征”(之一),这一切都说明,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形象感和情感温度,承载着我们的家国情怀。当自己的母语被关注、被传播、被认同,愉悦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而当前,丰富的广播影视产品模式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表达自我文化诉求的空间和渠道,富有情感力量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撞上喜闻乐见的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就会使这种情感共鸣成倍地激发,从而诱发更多的受众主动参与其中。加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普通人只要一台单反相机和一台电脑,甚至一台手机就可以完成音视频的制作,方言类抖音、快手作品的盛行,就是很好的例证。诸如此类弘扬本土文化的音视频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和创作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打造了全新的语言保护生态圈。

(三)利于传媒语保共赢

广播影视学、传播学、语言学是不同的学科,将这些学科交叉融合,可实现广播影视传媒行业和语言资源保护的共赢。一方面,广播影视领域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为语言资源保护提供更加高清、直观的影像素材,记录真实自然的语言面貌,存储更加庞大的动态影像资料,并借助通畅、快捷的传播渠道,让受众在获得愉悦的视听体验的同时,领略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获得语保和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语言学在语言素材选择和文化内涵挖掘方面可以给予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创作以理论支撑。总而言之,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与方言相结合,可以拓展类型,缓解同质化现象,为广播影视节目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利于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从而推动双方的共赢与发展。

五、结语

语言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形成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然而消亡起来却很快。在弱势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母语代际传承几乎断裂⑥,那么语言活态传承链就无法接续,这种断崖式的语言替换最快只需两代人就可以完成,由此导致语言濒危和消亡,其后果是造成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断裂、雷同和苍白[28]。濒危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已迫在眉睫,语言资源保护传承正和其濒危消亡在时间的跑道上展开激烈角逐。令人欣慰的是,当今我国语言资源保护高潮迭起,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世界语言资源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不过,“语保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人文关怀工程”[29],我国的语言资源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专门而深入的讨论。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设定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新闻部宣布:从2010年起,设立“联合国语文日”,其中确定每年的4月20日为“联合国中文日”,该日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以此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②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至2021年8月,通过1905电影网、腾讯、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B站)、央视影音、芒果TV等各大视频平台播出的方言影视作品达到400部,其中含电影262部,电视剧138部。

③广播影视行业自身要生存发展,产生影响力,就必须追求高收视率。毋庸讳言,“市场发展和商业竞争的策略是电视台釆用方言的主要动机”。

④“陌生化”为文学理论,指艺术的目的是要把熟悉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变得不熟悉,使人们对它感到陌生、新鲜,从而对它发生兴趣。需要指出的是,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使用方言都可达到“陌生化”效果,而不限于方言广播节目。

⑤湖南不少地方的传统语言观是对母语要绝对忠诚,以至于民间流传“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古训。外出者回到家乡,如杂有外地口音,就是违背了古训,亲友邻里会指其项背,嗤之为“丢祖宗的”,这是方言詈语,意指“卖祖宗的(人)”,即变了质、不知根脉来自何处的人,并且会在一夜之间“骂名”远扬。

⑥母语代际传承断裂,是指家族的下一代没有习得上一代的母语方言,通俗地讲,就是不会讲当地话,从而导致方言后继无人,走向消亡。

[1] 陈章太.论语言资源[C]//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编.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40-46.

[2] 戴庆厦.“濒危语言热”二十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4):1-6.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组.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译.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3):51.

[4] 曹志耘.《岳麓宣言》诞生始末[N].语言文字报,2019-03-27(002).

[5]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3-01-03(004).

[6] 中华人民教育部网站.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上线试运行[EB/OL].http://www.moe.gov.cn/jyb_ xwfb / gzdt_ gzdt/s 5987/202009/t20200930_492655.html. 2020-09-30.

[7] 《方言》编辑部.“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项目启动[J].方言,2015(3):231.

[8] 邱质朴.试论语言资源的开发——兼论汉语面向世界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3):111-123.

[9] 王世凯.语言资源与语言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216.

[10] 田立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缘起及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2015(4):2-9.

[11] 庄初升.当前我国的语言生态与中国语言学的使命[EB/OL].浙江大学中文系微信公众号,2021-10-04.

[12] 曹志耘.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17(2):2-8.

[13] 汪涵.论语言保护[J].神州·时代艺术,2019(1):21-22.

[14] 陈山青.湖南方言保护,“響應”在路上[C]//雷文诺,主编长江讲坛:2018年上卷.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69.

[15] 王莉宁,潘莹莹.影视剧中方言的语言形象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21,6(6):87.

[16] 王红霞.影视声音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27.

[17] 杜玮.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J].中国新闻周刊,2020(24):32-37.

[18] 邓涛.传播学视域下的方言电视节目[J].青年记者,2017(32):64-65.

[19] 钱佼汝.“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J].外国文学评论,1989(1):30.

[20] 陈章太.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评《现代汉语方言音库》[J].语言文字应用,2000,21(3):104-109.

[21]王莉宁.语言资源保护与影视典藏[J].语言文字应用,2017(2):9-18.

[22] 李东东.难忘告别“铅与火”——我经历了从铅排到激光照排的报纸编排变革[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8-25.

[23] 孟东.裂变传播中的分享动机研究及应用[J].传媒论坛,2020,3(10):163-164.

[24] 第三次科技革命[EB/OL].https://baike. baidu.com /item/第三次科技革命/4991674?fr=aladdin.

[25] 陈山青,李健.语言资源影视手段保护研究——以方言微电影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21,23(3):52-55.

[2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 2022-02-25.

[27] 费德莲,袁凌云,权朝臣.面向信息处理的少数民族语料库构建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9):78.

[28] 胡萍.六十年来湖南汉语方言资源的应用与开发述评[J].铜仁学院学报,2019,21(4):108.

[29] 丁石庆.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可持续精进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72.

On the Protection of Language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Radio,Film and Television

CHEN Shanqing1,DUAN Qiang2

( 1.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Hunan, China;2. Pujiang Colleg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Jiangsu, China )

Language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many dialects and minority languages, which constitute the language resources in China, are endangered and even facing extinc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approache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languag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rom the field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field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language resource protection, approach,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holographic resource database

H102

A

1673-9639 (2022) 05-0086-08

2022-05-08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南方言口传文化采辑及语料库建设研究”(20ZDAJ011);汪涵个人基金资助项目“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15XY0705);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语言资源保护研究”(XYJ2019GB03)。

陈山青(1968-),女,湖南汨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影视语言文化。

段 强(1996-),男,山西忻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影视语言文化。

(责任编辑 印有家)(责任校对 李昌礼)(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语料库方言影视
影视展
方严的方言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方言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影视风起
影视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