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意义
——基于安徽部分特色小镇的实地调研

2022-04-07 10:26骆姓鹏姜鑫怡樊帅领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安徽省小镇特色

张 政,骆姓鹏,姜鑫怡,张 瑞,樊帅领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2016 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 000个左右特色小镇[1]。作为资源大省,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多项政策支持。2021年是“十四五”开端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之年,在当前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然而,目前安徽省部分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抑制自身的发展,因此,剖析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不足并给出合理性建议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之“特”

1.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是人口居住聚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支撑农业生产的核心力量,从国家层面来看,乡村的兴盛直接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稳定增加。截至202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目前我国仍然存在5.6亿左右农村人口[2]。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人口构成呈现老龄化、贫困化趋势。为了平衡城乡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建设路径。乡村振兴即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建设农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党中央也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七条”之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制结构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4]。

1.2 特色小镇特点分析

特色小镇基础建设和优势主要源于自身鲜明的特色,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并发扬特色小镇本身所具有的特色是建设发展特色小镇的关键。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的特色可以大致概括为三点,即产业形态“特”、自然环境“特”、文化背景“特”。

1.2.1 特色产业形态

安徽省特色小镇的产业形态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特点:一是产业专一化。特色小镇的土地、资源通常难以支持其发展大规模产业体系,因此产业形态往往呈现方向明显、核心产业突出的趋势,同时,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往往是选择一个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并围绕着该产业建设完整的产业体系;二是产业完整化。作为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特色小镇建设本质上是打造自身产业体系,多元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是建设的基本条件;三是产业本土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基本可以总结为因地制宜,受制于自身发展程度等主观因素,特色小镇的产业建设受环境影响较大,本身带有较为浓厚的地域特色[5]。

1.2.2 特色自然环境

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是发展自身特色产业,而自然环境是形成特色产业的基础之一。当前特色小镇普遍依托乡镇平台进行建设,同时也利用所在乡镇的自然环境优势,依靠环境优势发展而来的产业往往更具有特殊性和影响力,因此区域特殊性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助力。通常来说,自然环境优势可以分为地理位置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部分特色小镇紧邻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随着城市中部分产业外迁,该类特色小镇有着大量的企业资源,不仅能够快速建设自身产业结构,还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城乡产业对接,加速自身现代化脚步。自然资源是建设发展的原材料,部分特色小镇资源丰富,可以对富饶的自然资源加以利用改造,从而快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产业。人力资源是建设的重中之重,部分特色小镇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通过调动群众积极性,能够产生极为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较为迅速地建成特色产业,最终建设成为特色小镇。

1.2.3 特色文化背景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6]。就某个地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在地域发展过程中,文化作为该地域在较长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人文特征,对产业体系总体形态和发展方向具有较为直观的指导意义。目前,安徽绝大部分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依然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因而文化背景对于特色产业的建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在直接体现上,优秀的地域文化能够催生酿酒、造纸等特色明显、知名度高的特色产业,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间接体现上,文化积淀也是发展的保障,例如,较长时间历史积累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制作工艺、人才培养等体系,能够为发展传统手艺等提供制作经验和人才资源,降低发展的成本和风险,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速度。

1.3 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

自从2014年特色小镇概念提出以来,安徽省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安徽省已经公布3批特色小镇名单,总计建设省级特色小镇75个。2021年度有7个特色小镇入选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50强[7]。就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状况而言,大部分小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建成,建设特色小镇所带来的积极效益已经凸显,群众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地域分布来看,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基本覆盖了全省16个地级市,但是在分布情况上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皖南和皖中一带,皖北地区稍显不足。具体就已建成的特色小镇数量来看,皖南地级市中黄山市特色小镇总数共计10个,居安徽省第一;此外,皖南和皖中城市中,安庆市、芜湖市、宣城市、池州市、合肥市、六安市特色小镇数量均在5个以上,而皖北城市特色小镇数量普遍在5个以下。从产业分类来看,目前安徽省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主要产业类型有高新产业、生态旅游、历史文化等,总体类型较为全面,但在整体上,安徽省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主要以旅游业、农业等基础产业为主,高新产业类型特色小镇较为匮乏,整体科技含量较低。

2 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目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落后等问题,特色小镇成为乡村谋求新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特色小镇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先进产业结构的新型发展模式,其建设和发展较为依赖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等客观因素。

2.1 构建独特产业体系

特色小镇的产业通常具有“小”而“精”的结构特点,即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前提条件之一。安徽省特色小镇的产业建设主要分为两大途径:原有产业创新化和特色产业本土化。原有产业创新化是指将特色小镇本身拥有的产业体系进行创新化和现代化完善,使其在当今的市场体系中凝聚起独特的产业竞争力[8]。在安徽省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中,巢湖市槐林渔网小镇是原有产业创新化的代表,槐林镇的渔网产业具有悠久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后,槐林利用渔网产业的优势,对渔网产业体系进行现代化完善,充分顺应时代潮流,建设线上销售渠道,目前,槐林已经建成线上线下双渠道,电商、直播带货和传统销售模式等多销售渠道并存的成熟产业体系,渔网远销国内外,在国内乃至世界渔网产业体系中产生巨大影响力。创新产业本土化是指打造特色产业环境,吸引创新产业进入本地发展,从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安徽省舒城县杭埠镇利用“合肥南大门”区位优势,借助合肥国家科教中心的影响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提出建设杭埠智慧新城的建设目标,通过土地、税收等方面政策支持吸引高新企业入驻。目前,杭埠已经拥有光显方面龙头企业精卓光显和大批科技产业入驻,高新企业的产业规模已过百亿,同时企业与政府呈现互利共赢的发展趋向,企业给杭埠本地居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就业问题,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六安市霍山县佛子岭镇酿酒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酿酒工艺,20世纪中下叶,当地酿酒产业已经从作坊型小型产业模式转化为工厂型规模化生产模式。特色小镇建设浪潮兴起后,佛子岭以“迎驾贡酒”为核心品牌建设生态酿造小镇,打造以酒产业、旅游业为主体产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同时,佛子岭镇也将女工踩曲、小窖窖藏等当地传统酿酒工艺融入现代生产工艺中,在产业现代化的同时继承发扬文化遗产。目前,以“迎驾贡酒”为代表的佛子岭生态酿造小镇产业群年生产总值已达数十亿,为佛子岭镇乃至霍山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2 着力挖掘特有文化

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实体产业型小镇和文化产业型小镇,前者主要依托实体产业来推动自身建设,后者则是依靠自身文化底蕴来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并依靠文化软实力带动旅游业等第三方产业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徽州文化是安徽省文化的核心内容,以徽商、徽派建筑等为代表的徽州文化曾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如今的徽州文化已然衰弱,但依然保留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地遗留有西递、宏村等众多徽派建筑群,旅游和研究价值突出。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西递宏村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徽文化”旅游产业,将原有的产业进行整合优化。目前西递宏村已经成为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名片。此外,知名度也是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当今传媒呈现多元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传媒行业的从业难度有所降低,学会借助自媒体等新型传媒形式进行自身宣传,将自身充分融入互联网发展潮流中,尝试“互联网+”等文化发展新模式是突出自身、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前众多特色小镇开展的“抖音带货”和“抖音视频号”,投入较低成本就能在销售自身产品的同时起到宣传自身的作用。

2.3 聚力掀起旅游浪潮

安徽省境内拥有长江、淮河等众多水系,也拥有皖北平原、皖西山区等多种地理地貌,多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安徽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在众多乡村类型中,有部分乡村远离城市,受到城市的辐射影响较为薄弱,自身也没有较为主流的文化积淀和产业基础来形成自身特色产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受到工业化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改造程度不高,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充分的资源基础。随着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满足日常物质生活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旅游业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类型带来了发展机遇。作为安徽省经济中心,合肥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家电产业作为合肥市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体现合肥市的发展。合柴1972工艺设计小镇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主题,利用实物展览直观体现合肥家电产业发展,此外景区还存有涂鸦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大大提高了游客吸引力。合柴1972工业设计小镇旅游业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餐饮零售业,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霍山县上土镇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导致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较低,但是当地环境优美,并且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在特色小镇建设开展后,当地政府抓住机遇,利用温泉资源带动旅游业,建设温泉旅游度假村,在完善当地生活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依托大量游客资源发展餐饮业、个体工商业等服务型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新的收入方式,提升了当地的整体经济状况。因此合理地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打造自身旅游品牌,将自身发展不足的劣势转化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利用旅游业作为核心支柱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路径之一。

3 特色小镇建设意义

特色小镇作为当前探究城乡发展的产物之一,旨在缓和城乡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乡村发展。事实证明,作为合理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在诸多方面改善了乡村发展的局面。

3.1 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升级

乡村人口较少,交通相对不便,市场经济发展受限,完整的工业、工商业等产业难以形成,因此,农村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呈现产业效应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安徽省乡村的形态大部分还是以农业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传统农村模式,传统农业的生产能力较低,且其发展已经步入瓶颈期,无法在不更改生产模式的前提下实现较大程度发展。特色小镇能够通过改进主体产业和完善产业体系的方式来实现产业升级。

特色小镇的建设,一是能够直接推动乡村主体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新型乡村生产模式的引入和建设,乡村主体产业可以从原先单一生产制造变为集生产制造、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完整度显著提升;二是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立足的核心,建设特色小镇往往直接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完善,即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发展文化旅游业、手工业等新型产业,因此建设特色小镇能够将原本单一的产业结构改造成为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产业构成,产业效应和稳定性均明显提升。特色小镇对产业的积极影响能够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从而更快地实现乡村现代化进程。

3.2 协调城镇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相较于城市,乡村由于自身资源局限性,大部分地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使协调城乡发展成为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特色小镇对于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城乡发展不平衡直接体现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基础设施作为人民生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往往是衡量区域发展的最直观指标,特色小镇作为现代乡村发展模式,在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前提下,也要拥有保证较高生活水平的生活区功能,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方向。从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高新型产业特色小镇通常通过融入毗邻城市,快速自身城市化的方式来实现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旅游业、手工业等基础产业小镇主要通过改善住宿、交通、卫生等建设相对独立的现代化小城镇。虽然具体方式不同,但是总体而言,特色小镇对实现乡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作用十分显著。

同时,在产业层次上,城市相对乡村而言,在产业技术质量、完整度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城市发展,自身发展较为被动。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实现城乡产业对接,加强城乡产业联系,在当今城市部分产业外放的大格局下,乡村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特色小镇产业大多数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独立性较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城市的依赖,发展上限更高。

3.3 促进就业创业

当前,我国乡村人口流失严重,乡村衰退现象明显。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业的主体构成主要集中在乡村,因此如何振兴乡村,带动乡村人民群体走向富裕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乡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就业机会紧缺和收入水平较低两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乡村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部分乡村人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工作和生活,随之而来的也就造成乡村人口流失,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失。虽然国家积极推动返乡创业,并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但乡村产业建设不完善、创业机会较少等先天不足,让回乡创业不温不火。

随着特色小镇模式不断开发,乡村得以依托新型发展模式建设自身完整产业和产业链,产业结构缺失和创业机会缺乏等不足得到充分弥补,同时,随着城乡协调发展,乡村的经济状况显著提升,城乡的收入水平差距日渐缩小,创业就业环境空前发展,大量离乡人员选择回乡创业,实现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 特色小镇建设的不足和建议

虽然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对乡村发展产生诸多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形成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度追求产业特色化。部分小镇为了突出其产业特色,选择摒弃原有产业发展新型特色产业,然而完整产业链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较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安徽省特色小镇在资金方面相对匮乏,盲目改革可能会成为“烂尾工程”。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当前安徽省特色小镇主要以旅游小镇为主,实体产业型小镇占比较小。旅游业受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产业发展不可控性较高。此外,发展旅游业会加速当地自然景观、传统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不利于人文资源的保护。三是专业型人才稀缺。较城市而言,特色小镇在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存在较大差距。能否提供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薪资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在这方面城市较农村而言具有先天性优势,因而大部分小镇存在专业型人才稀缺的现象,作为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稀缺直接遏制了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

目前,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体系已基本完善,但在产业、发展等方面仍有上升空间。首先,要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虽然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受制于区域经济情况,安徽省乡村普遍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实体产业体系,因此绝大部分特色小镇选择以旅游产业作为核心产业,在安徽省已经建成的特色小镇中,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占比超过60%。在产业发展方面,打造实体多元的产业模式是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方向,特色小镇在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应该着力强化自身产业稳定性,推动自身产业向实体化、多元化发展。其次,应当提升人才竞争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力量,当前安徽省特色小镇的人才吸引力普遍较低,人才资源普遍稀缺。为了保证自身创新发展力,特色小镇需要完善人才机制,保障人才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日常需求,确保人才能拥有较高的生活、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给予人才发挥自身能力的基本条件。最后,做到合理安排发展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大浪潮下,乡村的发展依然需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制定发展计划前需要充分考察自身产业分布和资源储备情况,在保障发展平稳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有限经济、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最大化。

5 结 语

乡村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情况对于国家长远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探索出来的乡村新改革方向,对乡村发展的指导作用不置可否,各地域根据自身特色,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能充分融入发展浪潮中,实现自身变革式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合理评估自身实力,充分把握发展节奏,避免盲目从众和急功近利。

猜你喜欢
安徽省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成长相册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