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畅
合肥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安徽合肥,230601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方式[2]。如何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依据“00后”大学生兴趣特点,运用提升大学生参与感的教学方法,以大学生“青春学习营”为载体,整合育人资源,充分挖掘校园行知文化红色基因,依托文化育人基地,打造以学习研讨、参观考察、实践历练、传习示范“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定力、政治素养、道德水准的有效抓手,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融合度的加深,各种文化相互冲击,新媒体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际等各个方面,一些腐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诚信和责任感等现象在“00后”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3],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培养大学生热爱党和国家的感情,引导其树立正确鲜明的阶级立场,正确看待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5]。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当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面对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而我国在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变得越来越明显。高校新生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校园后需要靠自己独立进行学习和生活,思想道德体系尚未稳定,需要有师长对他们的思想状况予以及时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讲述的不仅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乃至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发展的思想文化的结果,也是共产党多年来发展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是社会经验和道德的凝结”[6]。加强“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提升思想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已摆在高校教育任务的重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元素[8]。高校在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战略中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大学生打牢理想和信念的动力基础,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将党的崇高理想、国家所需、民族所盼化为大学生修炼品行、汲取知识的行为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9]。
当前,“00后”新生全面进入高校校园,成为高校主要教育和研究的对象[10]。笔者连续5年与XX学院600余名“00后”学生和20余名辅导员进行访谈,以与学生探讨人生价值观、对思政课的看法、期望的大学教育模式等内容作为切入点,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喜好进行了解分析,并对访谈中不同大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统计的结论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通过分析得出:“00后”大学生成长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探索性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估量的潜能和力量,但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强调自我个性、抗压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对于“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找准难点问题,掌握科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1 学生自我个性突出,理想信念淡薄
“00后”大学生成长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他们没有经历过相对父辈的艰苦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背景下,缺少磨砺和锻炼。约有42.1%的学生在访谈中认为他们从小在“6+1”的家庭模式下长大,缺乏独立生活经验,一直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宠爱,容易养成我行我素的生活习惯,其中大部分学生利己主义思维较重,在访谈中会表现出对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责任缺乏,辅导员在访谈中也反映“经过日常观察,此类学生较缺乏集体观念”。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渠道更为广泛,约有25.8%的学生在访谈中表示自己每天会花费超过2小时在各类网络媒体及论坛上了解国内外信息。他们在“三观”尚未稳定时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理想信念比较淡薄,人生目标不清晰。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他们更多表现出追求多元化、个性化和自由化,个人理想容易与理想信念脱节[11]。约62.4%的学生在访谈中表达出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例如学历进修、职业规划、个人修养)有一定长远规划,但是也承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坚持既定的理想信念,尤其在其遇到挫折时,很容易打退堂鼓,个别学生甚至会表达出生活空虚、自暴自弃的不良观点。因此,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将个人规划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就尤为重要。
2.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创新理念不足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看,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要积极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实效。结合当下思政课的课堂效果来分析,部分思政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功能。在访谈中,约67.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缺乏趣味性、互动性;约43.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较为枯燥,授课老师照本宣科,对着PPT进行理论性地复述,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有约15.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水课”,这就与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宗旨背道而驰。面对被社会戏称为“数媒土著”的“00后”大学生时,若教师一味采用照本宣科的老一套教育模式,则显然成效不足。访谈显示,约有42.7%的学生每天会花费超过3小时对抖音、微博、知乎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浏览,这一现象说明“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与网络紧密相连。面对思维活跃,性格各异的“00后”大学生群体,承担思政工作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要切实提升理念创新,探索学生更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思政作用,加强自身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
2.3 高校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引导
高校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很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这一现象尤其严重。约74.7%的大一学生在访谈中表示从未参与或听说过任何形式的思政实践教育,约7%的学生甚至认为不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就能完成对思政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与辅导员的访谈中,约37%的辅导员也表现出对思政实践教育引导措施认知不足。当然,也有高校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资源挖掘,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政实践教育尝试,例如,笔者所在的XX学院曾开展过一些专项活动。但访谈中了解到参与过此类活动的学生中有约48.3%认为学校开展的专项实践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基本上是对某一项活动任务完成即可,其中一部分学生还作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毫无关联”的消极评价,这样的评价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固然有一定关系,但其本质还是因为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实践引导的角度存在弱势,导致实践育人的关键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为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更高挑战,高校应顺应时代需求,视挑战为机遇,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而树立新思路需要指导原则的支撑。
3.1 坚持“立德树人”与以生为本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工作,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统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要求[12],构建分层分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坚持问题导向与以点带面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调研教育工作成效,认真梳理问题和不足,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眼,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融入度不高、形式不够灵活、方式不够创新等问题提出改进发展举措,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内容,扎实工作流程,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坚持以点带面,着眼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严把正确育人方向,落实思政教育责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细节小事中养成良好习惯,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细微处见精神,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
3.3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注重思想引领,强化理论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科学体系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课下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课上知识与课下实践紧密结合,加强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努力挖掘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立足特色发展,运用多样化教育形式,采取行之有效、趣味十足、易于接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亲身体会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悟,完成理论和实践、思维和现实、自身和社会的和谐统一[13],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4]。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做到关注学生热点问题,创新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开拓网络思政平台。“青春学习营”是XX学院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打造的学生思政教育新平台,以“九个一”系列活动为抓手,全面整合学校育人资源,突出新思想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思政成效,充分挖掘校园行知文化红色基因,依托文化育人基地,打造以学习研讨、参观考察、实践历练、传习示范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青春学习营”的“学”,是聚焦新思想、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行知文化的红色基因;“习”是实践历练,也是向青年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学思用统一、知信行贯通的工作思路,打造思政工作新模式。
4.1 坚持因事而化,关注学生热点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向的群体是高校大学生,要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内心所想,将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大学生群体当下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与思路。坚持因事而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运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伟大成就来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教育引导大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自身目标规划与国家事业发展充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凝聚正能量。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对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不大,有一定的功利性。“青春学习营”以提高青年学习践行新思想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着力点,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用训练营的方式,分为学“习”、 讲“习”、传“习”三大板块,按照“精细研读、思想洗礼、实践历练、榜样示范”思路安排,组织开展一系列学习沙龙、 一系列主题辅导报告、一系列慕课视频教学、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征文比赛、一次微视频比赛、一次青春励志活动、一系列人物访谈活动、一系列基层宣讲“九个一”活动。选取《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来激励学生,切中学生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思政教育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参训方式上,通过自学、研讨、专题讲座、参观考察、基层实践和理论宣讲等多种方式,用立体、多种方式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管理,提高了思政教育实效性。同时,抓住骨干,提高重点学生人群政治素养,让学生干部用青年人的新时代语言,给身边的同学讲思政,充分发挥朋辈作用,让思政教育更见成效。
4.2 坚持因时而进,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结合当下“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内容与新活力。思政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坚持因时而进,积极创新思政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可以大力启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与总结,从而真正学会知行合一、感悟社会、提升思想。XX学院“青春学习营”积极打造实践育人“新阵地”,以“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校训精神为指导,立足学校近70年的师范教育传统,在已有的前期建设成果和经验总结基础上,每年暑假定期组织优秀师生团队开展有主题、有目标的“行知学堂”志愿服务活动。“行知学堂”组织大学生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深入城乡为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举办免费的公益学堂,依托中小学、行政村村部、农家大院、社区中心、城市广场、村舍地头等空旷场所,针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和成长需要,特别是假期缺乏教育辅导和安全管理的实际”[15],多方面、灵活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科学普及、劳动教育、兴趣培养、心理辅导、公益实践、安全防护、课业辅导等相关教学实践与素质拓展活动[15]。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结合自身学科背景,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寻找问题,丰富知识,反思自我,从而引导大学生做到用好理论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增强奉献意识,讲好时代故事。“行知学堂”注重创新实践教育活动方式,着力提升育人实效,活动过程中不断充实实践育人“资料库”,开展优秀先进个人学习追踪,建立相关资料汇编,形成一批可引领、可复制的建设经验,推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4.3 坚持因势而新,开拓网络思政平台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00后”大学生受新媒体影响较大,他们热衷于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以及新媒体技术。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逐渐开始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各种网络新媒体与智慧教室平台的重要作用。坚持因势而新,努力开拓网络思政教育新平台、新内容、新形式,用大学生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工作。“青春学习营”紧跟时代潮流,遵循网络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以学习强国APP和今日校园优课为平台,进行线上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社会焦点等内容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在易班中心(今日校园)交流;将合肥师范学院学生抗疫故事拍摄成专题纪录片《“逆行一往无前,擦亮青春底色”合师学子在战疫中闪光》,视频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展示,由安徽省推报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展示”。举办网络“回望百年征程 传承初心使命”党史知识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组织拍摄《在灿烂阳光下》“快闪”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青春学习营”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场景,表达了新时代青年人一心向党、努力前行的决心,抒发了庆祝建党百年的赤诚之情,作品被“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转载报道。
以XX学院大学生“青春学习营”为例,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形式,在充分肯定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明确工作原则。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路径,从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