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07 10:08方齐李杰王红菊
当代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血小板脑梗死动脉

方齐,李杰,王红菊

(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 264500)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属于脑卒中的分型之一,该病症强调卒中的生理机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1]。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多数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明显提高患者治疗风险,且易引发不良预后[2]。近年来,临床上多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乳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43例,女57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6.59±3.05)岁。观察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6.79±3.1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会经影像学(CTA、MRA、DSA)确认,符合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乳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严重感染者;具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者;严重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规格:50 mg×100片)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 mg。观察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规格:75 mg×14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75 mg。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改善改善>90%,无致残,为显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改善45%~9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②比较两组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IHSS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mRS评分总分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③比较两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two groups[n(%)]

2.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FPG、HbA1c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F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FPG、HbA 1c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NIHSSscore,Barthel index,mRSscore,FPG,HbA 1c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FPG、HbA 1c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NIHSSscore,Barthel index,mRSscore,FPG,HbA 1c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分;mR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FPG,空腹血糖;HbA 1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NIHSS评分(分)干预前17.25±1.62 17.36±1.28 0.533 0.595干预后8.45±1.12 11.63±2.02 13.768 0.000 Barthel指数(分)干预前64.26±3.28 64.33±3.82 0.139 0.890干预后89.63±5.28 72.53±6.28 20.842 0.000 mRS评分(分)干预前3.89±1.52 3.88±1.49 0.047 0.963干预后0.95±0.12 1.59±0.47 13.194 0.000 FPG(mmol/L)干预前8.39±1.52 8.46±1.39 0.340 0.734干预后7.05±1.32 7.83±1.63 3.719 0.000 HbA 1c(%)干预前7.89±1.52 7.83±1.47 0.284 0.777干预后7.02±0.47 7.64±0.55 8.570 0.000

2.3 两组MPV、PDW、P-LCR比较 干预前,两组MPV、PDW、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MPV、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MPV、PDW、P-LCR比较(±s)Table3 Comparison of MPV,PDWand P-LCRbetween thetwo groups(±s)

表3 两组MPV、PDW、P-LCR比较(±s)Table3 Comparison of MPV,PDWand P-LCRbetween thetwo groups(±s)

注:MPV,血小板平均容积、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率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干预前14.65±1.52 14.53±1.49 0.564 0.574干预后9.32±1.15 12.46±1.54 16.337 0.000干预前18.66±2.82 18.49±2.73 0.433 0.665干预后11.25±1.85 14.89±2.08 13.076 0.000 P-LCR干预前0.43±0.05 0.44±0.06 1.280 0.202干预后0.25±0.04 0.38±0.06 18.028 0.000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分为5个亚型,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3]。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与穿支动脉开口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相关,形成局部血栓,还伴随炎症反应,患者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率较高[4]。糖尿病是该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血糖、血脂及代谢出现紊乱,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损伤,引发急性血栓[5-7]。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随着疾病的进展,引发弥漫性大血管病变。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局部循环、扩容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通用不同给药方式,避免出现新发血栓问题[8]。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多用以预防心肌梗死和继发性脑卒中,同时,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主要预防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对血小板高度集聚引发的疾病产生预防与治疗效果[9]。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流动,对疾病进程的控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FPG、HbA1c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PV、PDW、P-L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小板脑梗死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