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范国华,王志维
(1.宜昌市夷陵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湖北 宜昌 443100;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0;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湖北 武汉 430060)
肺癌是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2015年,中国肺癌新增73.3万,死亡61万,肺癌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全国首位,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亚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2]。目前对可切除的肺癌,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具有切口小、胸壁损伤小及术后疼痛少等优点[3]。根据VATS切口不同,以往多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ingle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法,与常规胸腔镜手术相比,SP-VATS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本研究旨在探究SP-VATS及VAMT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术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7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SP-VATS术(SPVATS组),31例行VAMT术(VAMT组)。SP-VATS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57±7.91)岁;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16例;肿瘤部位: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7例。VAMT组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70±6.06)岁;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3例;肿瘤部位: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4例,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8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直径≤5 cm患者;影像学检查等未发现转移病灶患者;术前未行放化疗患者;术前肺功能检测或血气分析确定能耐受手术患者;术前血生化、凝血功能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无异常患者。排除标准:肿块侵犯≥2个肺叶或侵犯肺门根部或伴有胸膜广泛粘连、远端转移患者;有心、肺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患者。
1.2 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于患侧腋后第7肋间切开1.5 cm为观察孔,常规探查胸腔。VAMT组于患侧胸部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切开5~8 cm为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并常规清扫淋巴结。SP-VATS组于患侧胸部腋中线第4或第5肋间切开3~4 cm进行肺叶切除,清扫淋巴结。放置胸管接闭式引流,胸腔内彻底止血后逐层关胸。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②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③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收集所有患者术前1 d和术后7 d的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后收集血清、备检。采用欣博盛生物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及P物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④比较两组肺功能,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检测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⑤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房颤及肺漏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SP-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均少于VAMT组,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VAMT组(n=31)SP-VATS组(n=40)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210.39±67.51 169.42±41.12 7.321 0.007手术时间(min)151.43±41.67 138.22±35.02 1.454 0.462术后引流时间(d)5.34±2.34 3.17±1.81 6.319<0.001术后总引流量(ml)835.13±383.73 471.49±256.27 5.450 0.003下床活动时间(d)4.77±1.58 2.83±0.95 3.044<0.001
2.2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比较 术后1 d,两组IL-6、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SP-VATS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serum inflammatory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s)
表2 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变化比较(±s)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serum inflammatory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s)
注: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
组别VAMT组(n=31)SP-VATS组(n=40)t值P值IL-6(pg/L)术前1 d 14.55±5.32 12.28±4.12 0.400 0.255术后7 d 30.22±8.57 19.95±7.38 6.333<0.001 TNF-α(pg/L)术前1 d 21.20±4.43 23.11±4.55 0.444 0.439术后7 d 38.12±8.89 27.01±5.11 6.111<0.001 CRP(mg/L)术前1 d 5.06±1.17 5.10±1.20 0.432 0.422术后7 d 25.33±6.00 14.10±5.66 8.221<0.001
2.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术后1 d,两组血清P物质及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SP-VATS组血清P物质及皮质醇水平均低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the two groups(±s)
组别VAMT组(n=31)SP-VATS组(n=40)t值P值P物质(mg/L)术前1 d 3.81±0.71 3.70±0.70 0.601 0.500术后7 d 6.92±0.91 4.98±0.81 6.190<0.001皮质醇(μg/L)术前1 d 64.00±7.96 63.10±7.90 0.616 0.544术后7 d 96.99±13.00 81.11±9.90 6.340<0.001
2.4 两组肺功能变化比较 术后1 d,两组FVC、FEV1及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SP-VATS组FVC、FEV1及MVV均高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肺功能变化比较(±s)Table4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pulmonary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两组肺功能变化比较(±s)Table4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pulmonary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组别VAMT组(n=31)SP-VATS组(n=40)t值P值FVC(L)术前1 d 2.65±0.23 2.62±0.34 0.731 0.551术后1个月1.85±0.39 2.27±0.82 3.619 0.005 FEV 1(L)术前1 d 1.96±0.53 1.97±0.61 0.738 0.423术后1个月1.26±0.68 1.83±0.84 4.434 0.002 MVV(L/min)术前1 d 76.78±6.53 75.71±6.21 0.419 0.641术后1个月59.12±7.37 67.29±8.09 8.126 0.008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SP-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VAM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室内空气污染、室外污染、遗传变异等因素均会导致肺癌[1]。肺叶切除是临床治疗可切除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正中胸骨切开术是肺癌患者肺叶切除的传统手术方法,但正中胸骨切开术可导致较大创伤,患者恢复缓慢且并发症多。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临床中的快速发展,VATS等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目前VATS已成为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6-7]发现,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VATS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VATS肺叶切除的方法包括VAMT及SP-VATS。VAMT的本质是将开胸手术和VATS技术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因此,VAMT有手术视野清晰及操作简单等优点[8]。研究[9]发现,与开胸手术相比,VAMT能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SP-VATS是微创胸外科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最早由Rocco等[10]于2004年报道,用于处理简单的胸廓手术,如气胸、胸膜活检、肺楔形切除术等。SP-VATS是从多孔到单孔的演变,SP-VATS的操作孔处肋间隙宽,且肌肉群不丰富,不易导致较大损伤及出血。SP-VATS有切口小及患者痛苦轻等优点,可避免操作中副操作孔造成的损伤[11]。研究[12]发现,SP-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安全且并发症少。另有研究[13]发现,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减轻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疼痛,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SP-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均少于VAMT组,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P-VATS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术后1个月,SP-VATS组FVC、FEV1及MVV均高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VATS术较VAMT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肺功能。术后7 d,SP-VATS组血清P物质、皮质醇、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VA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VATS术对患者机体损伤小,利于患者恢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VAMT和SP-VATS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SP-VATS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指标,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且能降低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