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析下的贝壳文化衍生品设计研究

2022-04-07 01:21张子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贝壳文创文化

张子健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 116034)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这里的鹦鹉杯又名海螺盏,是鹦鹉螺贝壳制作而成的纯天然酒杯[1]。小小贝壳从古至今都是我们的天然良材,但贝壳文化在当代更多局限在装饰工艺品的属性中,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冲击下,我们似乎淡忘了贝壳还是可用、可食、可赏、可玩的文创佳品。当贝壳和贝壳文化走出装饰工艺品的范畴,在现代消费文化背景下建立贝壳文创品的当代价值,使贝壳文化在延续传统意义的同时,也能同现代文明脉脉相通。

1 传统文化下贝壳的“前世今生”

《说文解字》:“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有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凡贝之属皆从贝。”[2]从甲骨文中“贝”字的最早记载,到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发现的7 000 枚贝壳货币(见图1);从唐代的螺贝酒杯(见图2),再到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清宫贝雕礼器(见图3),贝壳以它自身的魅力与神奇,一直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形影相随。

图1 贝壳货币(图片来源网络)

图2 螺贝酒杯(图片来源网络)

图3 黑漆螺钿礼盒(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原始社会,贝类被食用后,贝壳就被打造成刀、铲、斧等工具。中国的“山顶洞人”、欧洲的“尼德人”、亚洲的“爪哇人”都曾将贝壳作为地位崇高的象征,流行着摆满穿孔贝壳的贝壳葬[3]。古代中国以内陆中原为中心,贝壳的产量并不多,得来实属不易,贝壳因其外形美丽且稀有,人们便进一步把它当成了财富的象征。在早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贝壳成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钱币时,这种财富的价值文化一直体现在汉字中,如贵、贱、货、赔、财等。贝壳又因其形态精奇和坚固耐用的特质,作为器物和装饰物的属性延续至今,佛教文化中将金、银、珍珠、玛瑙、青金石、珊瑚、砗磲(贝壳物)视为七宝,可见其珍贵的地位。唐宋时期,贝壳特别是螺形贝,经过雕琢制作成酒杯和灯盏等器皿,作为珍贵的礼器,常常出现在文人雅士的诗句中。这一时期,精美的贝壳片也开始出现在贵妇的首饰珠宝中。到了明代,珠贝工艺已十分发达,如,著名的合浦贝雕家俱随着港口贸易的发达,贝壳成了中外富商大贾的财富标榜,这种镶嵌在铜器、木器等材质上的贝壳嵌拼工艺俗称“螺钿”。“螺钿”工艺从秦汉时期发展起来,到宋元时期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文具、家具、茶具、礼器等用品上大量应用。这种对贝壳自然色泽、形态构造、种类样式的极致利用,一直到今天,仍是贝壳工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4]。

2 装饰属性下的“贝壳之惑”

今天,当我们漫步海边,景点旁的小贩会不时地推销各种以贝壳为材料的首饰品、玩具、装饰画、小乐器等,这些做工略显粗糙的旅游纪念品已经伴随着几代人成了儿时的海边记忆。这种以贝壳原型、贝壳螺钿、贝壳雕刻为工艺手段的传统文创品,仍是滨海旅游市场的主打商品,但销售境遇却大不如前。

简单的贝壳原形利用,会在质地和样式上呈现过于原始的样貌,无法与“品质、功能、现代、个性”的现代商品文化产生关联。从现代文创品开发的角度审视装饰工艺下的贝壳商品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格格不入的发展之惑:(1)现代文创品不是以成为高端珍藏品为目的的商品,传统贝壳装饰品的珍藏价值无用武之地;(2)传统贝壳装饰品的应用价值有限,在应用方式和应用环境越发专业的今天,用在哪里和怎么用是困扰它发展的难题;(3)图案的样式设计上乏善可陈,极大局限了贝壳装饰品的受众面和应用领域;(4)现在文创品开发主要是植入多元文化,植入IP,但贝壳装饰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背离了其贝壳的固有文化价值,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装饰材料应用在样式装潢上[5];(5)装饰的工艺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文创品应用的变化和需求的发展,同时在成本因素上限制了大规模生产;(6)传统贝壳装饰品的工艺方法缺乏创新,在当代消费价值的需求下,很难应用在更多领域,很难在材料结合上产生创新。

3 传统文化价值下的“贝壳新生”

从钱币文明到器物崇拜再到贵族装饰,贝壳文化基于应用价值下的演变过程,正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从象形文字走来的中国汉字,作为文明的载体凝结着中国人从古至今的认知哲学和文化内核。汉字信息中包含着对中华文化的物像认知、 意象认知和逻辑认知,是文化解读的主要方法工具。从汉字解读中诠释贝壳的文化延展,发现贝壳的人文价值和实用哲学,是当代贝壳文创品继承传统文化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贝壳当代应用价值研究的方向指南。该文设计研究以《说文解字》中“贝”的字意和关联字为出发点,从关联词语的“能指”中探究贝壳品创新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文创开发的消费对象上进行分析和归类。

3.1 “财”文化下的贝壳文创

《说文解字》中“贝”下共有58 个字,其中与财货相关的就有55 字,内容包括赏赐、商贸、货币、借贷、贫贱等,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作为最早货币的文化记忆,贝壳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仍可以发挥“财富”的文化代表物潜质,并可以重点应用在儒商文化的用品之中,如办公用品、茶具酒具等。还可以借其“财”的寓意应用在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中[6],如个性用品、饰品、礼品、灯具、家具等。在工艺手段上,贝壳文创利用贝壳片、贝壳纸等材料,在同现有的传统材料如木器、陶器的结合基础上,强调同新材料的结合应用,如贝壳片同硅胶、塑料、环保纸张等材料的结合应用。贝壳片茶台的文创品设计(见图4),可以不同于传统品茗用品,可以为上班族提供个人化、简易化的茶具用品,并针对不同的样式需求开发图式多样的系列茶具用品,创造样式联盟,或结合当代文化IP 创造IP 联盟。

图4 贝壳片茶台(图片来源网络)

3.2 “贤”文化下的贝壳文创

《说文解字》中与“贝”有关且值得一提的是“贤”字,“贤,多才也。”《汉语大字典》第六卷:①多财②才能[7]。“贤”本多财之称,后引申之凡多皆曰贤,再后来引申为多才之称。这种引申关系多少表明在古人的观念中才能和财富也是异曲同工、密切相关的,所以才用“贝”来表示贤。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无论是在知识分子中还是在有识之士中,贤雅文化都大行其道,这种文化的体现不仅在行为举止上,同样体现在周边用品和器物标榜上。贝壳的“贤雅”品质配以适当的产品功能,加之形色可装饰、形态可应用的特点,可以通过商品的开发,传递“贤雅”文化。在香具用品的贝壳文创设计上,其一,贝壳形态可以直接改良制作成香炉、香台等器皿;其二,同多种材料结合,形成新中式气质的香具文化,贝壳符号又蕴含其中;其三,贝壳同3D 打印技术结合,开发出同贝壳原型和增材制造的形态相结合的新式设计品。

3.3 “宝(寶)”文化下的贝壳文创

《说文解字》将“宝(寶)”收录在“宀”部:“宝(寶),珍也。从宀、从玉、从贝,缶声。”甲骨文中“宝”字像房子里有贝和玉,是一个会意字。在今天,我们多用“宝贝儿”来爱称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词组在原有的“宝(寶)”之上又加之以“贝”,足可见“贝”的珍爱之意。孩子也如同家里的珍贝一样让我们倍加珍惜,借物传意历来就是中国的文化特色。对于儿童文教品、节礼品、玩具等文创项目而言,贝壳文化的植入十分恰当,且大有文章可做。新儿童类贝壳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要从三方面展开: 一要结合文化教育因素,如海洋知识、贝壳知识、经典童话等和贝壳品的结合与互动;二要利用技术因素,产生多媒体的玩娱效果,如音乐盒、交互书等;三要同经典IP 相结合,贝壳品以或经典或时尚的童话形象、漫画形象、影视形象为蓝本,塑造出贝壳材质的手伴玩具,是贝壳与孩子连接的最有效途径。

3.4 “实(實)”文化下的贝壳文创

“实(實)”被《说文解字》收录在“宀”部:“实(實),富也。”从宀、从田、从贝会意,表示家中田产、货贝很多的意思。“实”在今天更有多重符号意义,如饱满、踏实、诚实、真实等寓意广泛且多为褒义,这些对中国人而言都是美好生活的精神旨意。贝壳所蕴含的这些精神特质,是文创开发的灵感源泉,也是营销价值的最佳释解,可以在产品的功能价值之上增加文化价值和审美认同,可以在家具用品、灯具器具等领域广泛应用。灯具文创品设计(见图5)贝壳装饰片的恰当应用,使得灯具在照明功能的基础上增添文化气质,又将符号寓意馈赠给使用者,这种多元商品正是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图5 贝壳片台灯(图片来源网络)

3.5 “賏”文化下的贝壳文创

《说文解字》中“贝”下另有一字是“賏”「ying」:“颈饰也。从二贝。”贝壳因其温润的光泽、巧夺天工的外形而成为最早的、 最精致、 形式最丰富的装饰品。这种对颈项上的装饰物所指,是最早的饰品文化的代名词,饰品文化从古至今都是女性消费者最主要的开发领域。但今天的饰品消费已经形成品牌化、珍贵化、精品化的市场,单纯的贝壳饰品开发并不是明智之选,首先,贝壳品在今天已失去了珍贵的地位;其次,在饰品极度精致化的当代,贝壳及其附属产品很难做到极度精致化。那么,饰物属性的贝壳文创如何设计开发又传承其意呢?这方面,可以从追求寓意理念,对珍贵精致要求不是很高的婚庆文创和节礼文创着手开发,同样是饰品装饰和礼赠用品,贝壳同爱情、同婚姻的理念结合恰当得体,又充满个性。

4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由北到南众多的沿海城市形成了如海鲜文化、商贸文化、佛教文化等不同特征的海洋文化,在这些文化中,贝壳和贝壳工艺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西方,17世纪、18 世纪“巴洛克”和“洛可可” 新文艺风格的灵感起源就是贝壳和珍珠,其螺旋形的特质成为由贝壳引发的经典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衍生也直接影响了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工程学。回到东方,贝壳文化中蕴含着老子阴阳学说的精髓,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此时与永恒、虚无与实体的和谐对话,正是一枚小贝壳给我们的无限联想,由生物到器物,由生到死的循环哲学中,贝壳文化已伴我们千年,也必将同我们一起和谐到未来。

猜你喜欢
贝壳文创文化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
贝壳里的海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