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嘉宾
刘臻:浙江省财政厅财政监督局局长、一级调研员,负责财政监督、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审核等工作。
胡建波:温州市财政局监督局局长、高级会计师,长期从事财政管理工作。
戴晔沸:浙江省会计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兼任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等职,曾任浙江省财政厅预算执行局副局长。
王志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生导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财政大数据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财税政策评估、政府债务、数字经济。
余丽生: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兼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浙江省社科联理事、浙江省会计学会副会长等。
赵嵩:杭州联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
主持人
阮 静:《财政监督》杂志编辑
背景材料:
“一个注册会计师平均2-3天就能出具一份审计报告”“高龄注册会计师卧病在床,仍出具审计报告”“同一家企业,报给政府部门和银行的审计报告存在‘两张面孔’”“网络平台上公开售卖审计报告且价格低廉,买家连原始财务数据都不用提供”……近年来,个别假审计报告甚至假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行业信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财务造假的不正之风。针对这一行业乱象,浙江省财政厅以社会审计报告二维码防伪为小切口,在全国率先打造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让“假事务所”“假报告”原形毕露、无处藏身,在构建“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现代财会监督体系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库”就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共享信息库,实现信息单一来源;“一码”就是完善审计报告备案制度,赋予每份报备审计报告“二维码身份证”,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链接起来,并通过支付宝、浙里办等扫码验证;“全链条”就是按照“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要求,依托二维码载体,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技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疑点分析和异常预警,实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选案—检查—处理处罚—结果应用”全流程网上再造,形成闭环监管。
财会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研究、创新探索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助力提升财会监督效能。2021年浙江省在全国首创开展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建设,探索以数字化手段重塑财务审计秩序。如何评价“一库一码全链条”这一实践探索?这一创新监管系统从哪些层面重塑了传统监管手段?在进一步完善升级、推广实践中还存在哪些挑战?数字赋能财会监督还有哪些可为的空间?本期监督沙龙聚焦“一库一码全链条”财会监督实践探索,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主持人: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从哪些层面重塑了传统监管手段?具体是怎样运作的?
刘臻:浙江省现有会计师事务所470多家、5000名左右注册会计师、年出具20万份以上的鉴证报告。按照规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主要监管职责在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但我们浙江省财政厅监督局实际上专职负责监管人员只有1人,日常监管主要来源是投诉举报和有关部门移交线索,专项监督就是年度财政部统一部署的执业质量检查和专项治理,按照20%的抽查比例,一年需抽查80多家事务所,因执业质量问题每年有5家左右会计师事务所、10多名注册会计师被行政处罚,每年还要受理近30件投诉举报,监管力量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如果只是设计一般的数字监管系统,即使能把问题审计报告、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找出来,单靠这点人手,一年下来就是完成各项处理处罚程序都捉襟见肘。为此,我们思考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指示精神,创新监管思路,不仅要提高财政部门的监管能力,而且要协同其他行政监管力量一同监管,更要充分发挥广大社会公众的力量一起监督,形成全社会监管合力,倒逼行业规范发展,真正提高执业质量,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看门人”作用。
结合浙江财会监督工作实际,2021年3月开始我们着手开发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并在温州市试点,2021年年底在浙江全省推广。与传统监管手段相比,“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创新。一是多跨整合实现信息“一库集成”。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与监管部门及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在健全会计师事务所鉴证报告业务报备制度基础上,整合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信息共享库,通过信息系统接口等形式,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审计报告单一来源、联网可查。二是精密智控实现真伪“一码识辨”。为报备的每份鉴证报告赋予“二维码身份证”,记录报告委托人、委托时间、事务所名称、注册会计师姓名、报告正文等信息,确保鉴证报告的真实性、唯一性,从源头上有效锁定报告真伪。三是穿透协同实现监管“一链闭环”。注重监管体系的跨部门集成、跨层级重塑、跨场景应用,形成“横向联结、纵向贯通”的闭环监管。报备信息与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监管部门共享信息进行比对,堵住会计师事务所钻空子、打擦边球的漏洞,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报备信息和投诉举报问题线索,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胡建波: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在温州市试点建设过程中,以“整体智治”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源头治理;坚持共建共享,突出协同高效,从“小切口”管理入手,打造社会审计报告智能监管系统,深化场景服务应用建设,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
具体运作思路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及其他鉴证报告后,按照财政部97号令的要求,将相关报告电子文本报备上传到系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并由其印制在纸质审计报告特定位置。该码具有唯一性,通过扫描该码并经身份(或权限)验证后可以链接到系统对应的审计报告库,获取该备案报告电子文本,以便报告使用人通过纸质报告与备案报告电子文本对照,确定报告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坚决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篡改审计报告行为,另一方面降低社会组织、单位获取报告的成本。同时,该系统不只是单纯提供二维码扫描链接地址和验证报告的真伪,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实时投诉举报等,实现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追责的智能监控。
戴晔沸:“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从社会审计报告报备入库开始,对审计报告赋予识别码,相当于给每个审计报告贴上了身份证标签。审计报告在使用、流转中可以通过标识来识别其真伪。通过报备的过程可以获取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数据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可以研判其是否合规。“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是行业自律与行政联合监管机制的深化,依托行业协会对事务所业务报告的防伪进行前端的自律管理,开启了行政智能化、大数据监管的新起点。
主持人:在您看来,与其他数字监管手段相比,“一库一码全链条”这一监管系统最大的亮点和特色何在?
王志刚:“一库”打通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一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全过程的穿透式精准监管,让审计信息的数据采集、生成、分析、使用等各个环节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各方的监督。
刘臻:与其他数字监管手段相比,这一监管系统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就是构建了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监督体系。我们很多数字监管手段主要是服务于监管部门自身监管需要,但其他监管部门、其他监督力量参与度不够,社会审计报告“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在这方面既有机制的安排,也有贴近监管实际的探索。主要是三个层次的安排,一是财政部门自身的监管方面,重点是提高监管效能,一方面通过对报备报告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不仅能主动找出问题,而且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监管威慑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专项检查的针对性,现在专项检查必须实际到现场才能确定检查哪些审计报告,而借助系统,我们可以查前选定报告,精准检查,有的放矢。二是发挥其他行政监管力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计报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面非常大,但由于审计报告的特殊性,其他行政监管部门对审计报告监管难以找到着力点,比如我们很多财政补助资金申请需要借助审计报告进行审核,高新企业认定也需要审计报告,但有关主管部门对报告真伪无从审核,更不用说报告质量。通过监管系统信息共享,有效拓展了其监管手段和能力,发现问题也可以发挥协同机制,迅速移送处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发挥社会监督力量作用。社会监督不仅群体庞大,而且往往因为涉及其切身利益,监督意愿迫切、需求强烈,主动性强,尤其是在很多方面监督能力也特别强,正所谓“高手在民间”,但目前其参与监督却缺乏路径和手段,甚至部分使用者发现问题向谁投诉都不清楚。借助我们的“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将我们监管部门与广大审计报告使用者联系起来,为其提供监督的通道和手段,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让社会公众手上的手机变 “手枪”,报备的审计报告就是我们提供的“子弹”,可以随时随地地靶向监督。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引导,这种监督力量必然是无穷的,能起到行政监管发挥不了的巨大作用。
主持人:近年来财政系统持续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那么在实践中“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对整治“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注会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臻:近年来,财政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开展了“网售审计报告、挂名执业、无证经营、超能力执业”专项整治,对于规范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财政部工作部署,积极开展相关治理工作,其中推行“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将有效整治“四类”违法违规问题。
就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职能履行情况来看,制度设计存在固有缺陷,无法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审计报告由于其付费模式的特殊性,与一般的商品和服务交易双方关系不同,大部分委托服务的付费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与服务受益主体却不完全一致,为串通造假提供了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这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各种乱象的重要根源。比如,网售审计报告行为,严重违反了 《注册会计师法》及财政部97号令,但实际上大量存在,其中固然有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等多种因素,但买卖双方利益一致,在巨大利益面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其他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也是必然,线上一拍即合是重要原因。
受财政部委托,浙江财政厅和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21年曾做过一个调研,发现部分网上卖家虽然顾忌到财政部门监管,表面上不直接售卖审计报告,却打着“财务咨询”等幌子,在交易聊天工具或微信等大肆宣传、引导,通过私发购买链接甚至是运费链接等给买家,以逃避监管打击。网售审计报告监管难,既与网上交易自身特点有关,也与我们监管模式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监管的重点和重心在会计师事务所,一个重要前提是会计师事务所如实完整提供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信息接受检查。而实际上,会计师事务所究竟出具了多少审计报告,在行政监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准确掌握,更不用说部分无证经营、假冒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难以发现,除非财政部门从其他途径获取证据和接到投诉举报。有了这个系统,所有的鉴证报告均需在系统上报备,没有二维码的鉴证报告的效用就降低甚至无效,每家会计师事务所、每位注册会计师出具多少鉴证报告一目了然,可以溯源,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威慑力。
胡建波:对于“无证经营”问题,由于其不具有执业许可的资格,必然无法在我们的系统中赋码,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专门的“二维码”,就没有“通行证”,在相关经济事务等需要使用审计报告领域就无法使用,即使他们仿造“二维码”,只要使用者一扫,马上可以发现无法认证。无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自然而然没市场,自然而然被淘汰。
对于挂名执业、超能力执业问题,我们可以对报备的审计报告进行多维度分析,根据某个所、某位注册会计师在某个时间、时段出具了多少份审计报告,从人员规模、社保参保、年龄结构、从业时间、报告主体所在区域、收费情况等角度进行横向(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纵向(本人历年出具审计报告)实时监控和比对分析,按照我们设定的条件进行预警,监管人员随时调取其出具的报告进行线上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将问题可以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日常监管精准到位。
对于网售审计报告问题,其中的假会计师事务所、假注册会计师如同无证经营一样,将无法出具审计报告。对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财务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网售审计报告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审计报告委托方和出具审计报告地域分布,并结合注册会计师签发审计报告数量等信息,设计监管模型借助大数据分析从中发现疑点,定向监管。比如,杭州的两个注册会计师,在 10天半个月内分别为全国5、6个省市的公司出具了审计报告,如果同一地域正常情况下,也许可以完成,但地域分布这样广,即使现代交通、通讯等十分发达,仍有网售审计报告的可能,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监管情况,及时通过线下监管进行有效打击。
戴晔沸:对于上述问题,借助“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最关键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究竟出具了多少份审计报告将是一览无余,规避检查将难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的成本将显著提升。在财政部门“零容忍”严监管下,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网售审计报告、超能力执业等方面必然收敛。
主持人:如何评价“一库一码全链条”这一实践探索?请从监管者、被监管者以及报告使用方等多维度来分析。
王志刚:监管者可以掌握更多的真实信息,形成“横向联结、纵向贯通”的闭环监管体系,数字技术运用减少了监管成本。财政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报备信息与投诉线索,以及审计、税务、市场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比对,增强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切断了事务所与企业合谋造假的利益链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作为被监管者,在这些强大的闭环精准监管下,面临较高的造假成本,他们会更加注重诚信建设,增强了信用意识和自我约束,这将大幅减少以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净化审计队伍,维护财经纪律。企业作为报告使用方,利用该系统的电子签章技术,可以在线预览、打印、报备审计报告,实现了“零次跑”,减少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同时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审计服务,有利于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大大提升了获得感。
刘臻:“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从小切口入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但抓住监管中难点和痛点问题,紧紧围绕监管重点,为监管工作提供了通道和手段。无论是监管者,还是被监管者以及报告使用方,都能找到各自的着力点,实现最终各方共赢。从监管方来看,监管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直接监管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但间接监管的是被审计对象。就是要以此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诚信环境。通过“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不能假、不敢假、不想假”的监督机制。在“不能假”方面,通过报备和查验机制,假事务所、假注册会计师、假报告、阴阳报告自然无处藏身,原形毕露;在“不敢假”方面,财政部门、其他行政部门和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合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监督,监管部门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发挥财会监督威慑力,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在“不想假”方面,随着监管压力真正传导到注册会计师行业每个从业者,引导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独立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
赵嵩: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作为被监管方,规范报备、赋码审计报告确实增加了一定工作量,但行业真正规范发展也是最终受益者。对于我们会计师事务所来讲,也希望行业能够健康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行业中普遍对网售审计报告、无证经营、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问题深恶痛绝,不仅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而且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到大多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收入和风险不成正比,作为从业人员感受颇多,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借助“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打击无证经营、假冒会计师事务所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净化行业环境,引导规范执业,树立行业发展信心,必然进一步改善行业社会形象,既有助于发挥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用,也有利于治理低价竞争行为,促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加注重提升执业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戴晔沸:从报告使用方来看,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众多,有个人也有社会公众部门,如股东、投资者、银行、财政税务工商部门等。对于报告的使用者来说,有了这个系统,只要扫一扫就能确认审计报告的真假,确实很方便了。这也是有效保护报告使用者权益的方法,值得推广。对于使用者而言,系统不仅提供了一键投诉渠道,而且设置了类似网上购物等服务评价指标,可以结合实际对报告质量和注册会计师服务能力等从使用者体现的角度进行评分,为监管部门和其他委托人提供参考。同时,数字文本便于传递,也节约了社会资源,目前在办理贷款、融资担保、高新技术企业评定等事项时必须提供纸质的审计报告,报告内容普遍较多,部门间来回跑、重复跑等现象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使用二维码查看电子报告,可大大解决纸张浪费,切合当前碳中和主题,数据的传递也更加方便快捷。
主持人:“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的浙江实践从部署开发到应用推广等各阶段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破局的?下一步如何完善升级?基于您的实践谈谈您的想法认识。
刘臻:“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开发在建设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工作提供了指导。浙江省财政厅领导高度重视,相关处室单位积极配合;温州市作为试点单位更是主动作为,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积极参与,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意见。总体上,系统从部署开发到应用推广比较顺利,用一句话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取得了一定成效。
胡建波: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其一,如何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安全实际上是系统建设最重要、最核心问题,也是我们系统建设过程中反复研究、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首先是浙江会计师事务所一年20多万份审计报告数据运行安全,容不得半点失误;再就是审计报告涉及商业秘密,必须掌控好,不允许出现任何法律风险。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系统等级防护,并迁移到省政府政务服务云平台,对报告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系统数据安全。二是健全人员身份识别和管理机制。借助实名认证的浙江省政务服务系统和支付宝,进行用户识别和管理,不仅确保扫码安全管控,而且用户认证过程无感,有效提高信息共享等效率。三是完善查询、共享管理机制。虽然理论上是见码即见到纸质报告,但为安全起见,我们设计了两步操作,扫码后首先看到了审计报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报告委托人、委托时间等基本信息,如需审计报告电子文本,需按提示获得一定的授权,有效阻断不合法扫码访问。同时,系统还设计了预警系统,对于频繁恶意访问进行监测,并自动、及时予以阻断。当然,即使我们监管部门内部也要完善共享查询机制,杜绝滥用权力查询信息。
其二,怎样确保报备工作平稳有序问题。这是我们建好系统的关键,没有报备的审计报告,其他共享和监管都无从谈起。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召开座谈会、广泛调研,听取大中小所意见建议。二是设计系统时贴近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工作实际,尽量减少操作难度,通过预设、自动匹配等来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同时在操作授权等方面灵活设置。三是试点加培训。邀请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骨干参与系统建设,边试边改,逐步完善。同时,加强系统使用培训,设置客服电话,实时解决问题。四是加强服务。主动对接大所业务管理系统,推行数据接口自动报备,有效提高报备效率。全省推广运行以来,仅今年1-2月审计报告淡季,报备数量已超1万份。
其三,如何用好监管系统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扩大社会公众对 “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了解,是发挥好监管系统作用需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相关媒体宣传“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让大家真正了解并积极参与进来。二是完善应用机制。从财政资金申报这一点突破。凡是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审计报告,必须使用“一库一码全链条”监管系统赋码,同时推动其他行政监管部门共享监管应用。三是健全管理制度。目前,我们正着手建立相关制度,主要是包括报备管理、监管应用、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制度,规范相关工作,保障监管系统真正好用、用好。
刘臻: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工作主线,奋力打造系统2.0版,加快形成财会监督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落实社会审计报告全国“一码通”工作要求。
一是做好“提质增效”文章,在系统功能上力求深化细化优化。结合试点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需求,升级改造系统功能,确保管用、好用。深化应用重点为历史数据使用、数据驾驶舱建设、风险预警、与外部系统的应用对接等。细化应用重点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系统权限等方面管理及审计底稿电子化等。优化应用重点为报告管理、授权查阅、数据接口、评价体系、注协管理等。
二是做好“多跨协同”文章,在服务场景上力求拓展延伸。依托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进一步归集更多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建成监管数据云,为通过大数据技术综合分析评价事务所执业质量等级提供数据支撑,为查处会计造假提供更多的线索。打通与“惠企直通车”等温州特色应用的系统接口,提升部门审核工作效率。
三是做好“塑造变革”文章,在创新突破上力求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力创具有地方标识度的实践创新成果。联合相关部门,加强与上对口联系,主动配合和推动省级乃至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浙江实践,共同研究财会监督数改和重塑财务审计秩序,实现财会监督模式的迭代变革,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持人:对于“一库一码全链条”这一监管系统在财会监督工作乃至财政治理中的应用推广您作何展望?除了“一库一码全链条”的实践探索,在您看来数字赋能财会监督还有哪些可为的空间?结合您的实践和研究,谈谈您的想法和建议。
刘臻:浙江省财政厅高度重视财会监督数字改革工作,坚持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导向,注重小切口入手,转变财会监督方式,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近期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财政公权力运行监督。应用数字化手段,对财政权力运行情况实施监督,以财政部门业务系统为基础,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嵌入监督模块、创新监督场景,把常态化、智能化、精准化监督融入各级财政部门、预算单位权力运行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实现财政公权力行使留痕可溯、监督预警、实时处置、督促整改。根据财政部门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和应用推进程度,现阶段将重点建设“中央直达资金和基层财政补贴”“政府采购”“一企一策资金兑付”“省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四个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二是落实好“七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作为领导关注、突出典型、高频共性的问题,要以纳入“七张问题清单”(浙江省委抓党建、带全局的重要抓手)为契机,依托数据驾驶舱为抓手,形成对财会监督重点领域的问题发现环节、问题整改环节、问题防范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机制,以集中呈现、深入剖析、持续跟踪的形式,抓实抓细面上共性问题的整改工作,实现财会监督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突破。三是依托预算一体化平台,总结扶贫资金监控、直达资金监控等经验做法,研究以“赋码”为核心的财政资金监督模式,从横向、纵向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开展精准检查,真正实现“全过程”财政监督。
王志刚:数字赋能财会监督为数字财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务管理基础,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完善了财政资金运行的微观管理机制,进而提升财税政策的宏观政策效能。浙江财会监督的数字化探索实践具有多重意义,既提高了监管者的监管能力,也强化了作为被监管者的会计师、审计师队伍的诚信文化建设,同时便利了企业使用报告信息,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共赢之路。
展望未来,如果全国都能实现“一库一码全链条”的财会监督,那么产生的财政管理乘数效应将是十分巨大的,这些需要中央部门更多地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进行推动。首先要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财政大数据平台,贯通上下左右的数据,将相关的企业工商数据库、政务数据、居民数据、信用数据、行业数据库等经济社会数据整合起来,将微观数据、中观数据、宏观数据打通,在做好数据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大数据分析技术,让数据的公共价值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建立这样的数据平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不同数据提供者愿意加入其中。实际上,凡是涉及财政资金审计的领域都可以尝试应用这一模式,突破财会监管中的信息盲区,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提高财会监管的有效性,例如对财政奖补资金的绩效管理,从源头跟踪资金的立项、审批、划拨、使用等闭环全过程管理,全面建立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政策、数据、资金的有机融合,让财政资金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居民和企业手里,大幅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余丽生:数字赋能财会监督还有不少领域可以拓展,一是打造财会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分类科学、集中规范、共享共用的全国统一的财会信息共享平台,汇聚各地各级各类财会信息数据,为深化财会监督服务。探索建立数据信息单一来源制度,构建分布式区域会计数据管理体系,实施单位财务报表单一渠道报送,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和单一来源,实现各监管部门在财务报表数据层面和关键交换数据层面的数据共享,最终实现“最多报一次”。以标准化促进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推动跨系统、跨层级的平台资源共享调用和协同监管。各监督主体按照各自职责,对数据库信息根据各自监管情况录入补充信用及监管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据库信息。探索开发基于共享平台的数字化监督协同应用场景。高效运用财会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加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对平台数据进行智能化监控和预警,打造“即时感知、科学决策、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行业治理形态和治理模式,有力支撑企业财报一表通、预算管理一体化、会计行业管理一体化等重点应用,更好地服务政府及各利益主体。二是推进财政监督线上检查的开展。开展惠企政策“直通车”线上监督检查试点,将我们归集的税收等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并将资金超额补助等异常情况和问题线索推送给相关部门,延伸财政监督触角,提升监督效能。三是形成财会监督的合力。财会监督涉及财政、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开展的难度大,传统的财会监督尽管成绩很大,但投入大,往往力不从心。而数字赋能,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可以改变人工的不足,不仅能够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改变财会监督的方式,使财会监督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提高财会监督的效果,使财会监督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