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

2022-04-06 04:30叶蕾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满意度评分

叶蕾

(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漳州,363000)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血供不足,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1]。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虽然临床治疗该病有了很大的突破,大幅度地降低了病死率[2]。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后期护理措施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后期实施护理方案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38±2.4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51±0.47)h。观察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2.38±2.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05±0.53)h。2组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伴有心律失常;3)临床资料完整;4)具有良好沟通能力,且知晓本研究内容;5)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恶性肿瘤者;2)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有效配合本研究者;3)研究者认为不符合本研究内容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心电监护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包括: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组内成员由护士长、高级护师、助理护士等成员总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每周进行组内会议,总结行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讨论出解决办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2)睡眠护理:睡前对患者进行减压行为,尽量让患者身体放松,慢慢进入睡眠模式。协助患者呼吸练习或做些有助于放松的事情,如看书或听音乐。制定每日就寝及起床时间,并监督执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病房内安静,提高患者睡眠质量;3)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的突然发生难以接受,多存在着抗拒、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增加交流频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向患者讲述过往康复病例,增加患者自信心,以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为患者详细地讲解心肌梗死发病因素、治疗过程以及预防方法,或以粘贴海报、发放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对于依从性较差患者,通过积极沟通找到原因,并联合家属进行协助,认真回答患者疑问,使其感受到尊重,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评分[3]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21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2)生命质量评分[4]采用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共计24个题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3)心理情绪评分[5-6]采用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情绪评分,满分均为60分,分数越高代表情绪越差。4)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患者主观意愿在对应项目划“√”。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睡眠质量评分均在15分左右,且生命质量均在60分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虽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10分左右,而观察组睡眠质量低至4分左右,且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提高至80分左右,高于对照组的65分左右,组间、组内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护理前,心理情绪极差,焦虑、抑郁情况均处于中度以上,且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心理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 观察组大多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仅发生1例不满意,满意度高达98%,而对照组满意度仅84.3%,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睡眠时间的长短与睡眠质量的好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死亡具有重要意义[7]。人的一生中,近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同时也有约1/3人数存在睡眠质量差现象。而在心脏康复治疗中,睡眠康复是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睡眠质量的重要性。此外,睡眠质量较差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心脏健康。良好的睡眠利于消除疲劳,提高免疫性[8]。当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时,大脑能得到充分休息,从而保证了患者自身精力的恢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医院属于陌生的环境,对身边的一切或多或少会有恐惧感,从而导致易发生惊醒。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护理后,对照组睡眠质量虽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10分左右,而观察组睡眠质量低至4分左右,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更优,观察组的生命质量亦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属于常见急危重症,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但多数患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憋闷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延伸至上腹部、肩、背等部位,且一般疼痛持续时间>30 min。而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难免心理产生负性情绪,且在得知自己患有心肌梗死后,过于担心病情恶化,预后不佳等情况,从而导致心理情绪起伏大,进而滋生不良心理情绪。此外,睡眠质量与心理情绪存在一定相关性,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不佳者也更易出现负性情绪。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护理后,2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优质护理对心理情绪改善程度要优于常规护理。在患者发生急性心理梗死后,通常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药物治疗以及病情监测等。虽然临床治疗措施对改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治疗期间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必不可少,用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观察组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就医质量满意情况,取决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水平、护患沟通频率以及就医环境等方面。观察组大多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度高达98%,而对照组满意度仅84.3%,说明了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主要是由于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之上的优化、规范护理模式。能根据个体情况为患者实施更加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并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等多因素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同时也间接地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心理情绪,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了经济负担,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继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满意度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