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情”而“定教”

2022-04-06 08:25毛笑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学情小学数学

毛笑艳

【摘要】图形几何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现实性和趣味性,有效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情,确定教学方法,想办法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以《图形与几何》的部分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的心得体会,以期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情;置换顺序;适时操作;巧设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的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點,在多个年级都有出现。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假如我们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置换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不改变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一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一线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整合或处理。如,“置换单元教学的顺序”,那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以《圆》单元教学为例:《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知识十分重要,更是以后学习《圆柱与圆锥》的基础。既然它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把握教材呢?多年来,笔者都是担任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记得笔者刚接手新班,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加上学生对笔者的教学也要有一段时间适应。因此,这个单元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从而导致下册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有一定的困难。后来,笔者在教学这一届学生时,大胆地调整单元教学的顺序:先把上册的前三个单元的教学顺序调整为:“第三单元、第二单元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知识学生相对容易掌握,第二单元是“分数混合运算”,相对也容易学一些。当学生已学习了两个单元,笔者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也对笔者的教学有所适应了。这时,再对《圆》单元的教学,学生学习就能得心应手了。

设计意图:这样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圆》单元的教学,为学生学习下册《圆柱与圆锥》作好铺垫。

二、“适时操作”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学生在不同的时段,掌握的知识有所不同。六年级的学生认知有一定的水平,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安排不同的操作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累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单元的“面的旋转”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圆柱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基本特征,笔者安排学生画出圆柱的直观图。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圆柱体实物已经认识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且掌握了它们的特点。那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圆柱的直观图吗?

生:能,so easy! (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师:好,你们试试看,go!

学生认真地画图:有的用尺子画;有的用圆规画;有的用实物来临模,有的……各施各法。过了一会,有的学生打开课本来比划;有的学生摇摇头;有的学生自言自语:唉,我画的怎么和书上不一样呢?

这时,笔者让学生停下来,让学生观察对比。

师:有的学生发现画的和书上不一样,请问:哪里不一样了?

生:我画的两个底面(圆)太胖了,不好看。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页的图来看看,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怎样画的,好吗?

学生看书后明白了。

生:老师,我知道这两个圆不能画成圆,要画成椭圆,而且下底面有半个周长要画成虚线。

师:你知道为什么画成虚线吗?

生:因为那部分是看不见的。

师:你真棒!

师:好,请你们再画一次。

学生通过第一次画图后,知道了画法,很快就画“像”了。最后,笔者还演示了画图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操作画图后,不但让学生深刻记住了圆柱的特征,还让学生积累了经验,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空间思维。

三、“巧设练习”让学生学有所获

借清远市阳山县教师发展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段”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的“东风”,我们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了课堂教学改革。“三段”训练的模式:“课始3分钟练——课中训练结合(精讲多练)——课尾10分钟课堂小测”归根结底,还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环节的练习,巩固新知,内化新知,发展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中精心设计练习,不同环节的练习设计不同。“课始3分钟”的练习以“复习、分享”为主,目的是复习巩固,积累经验;“课中练”对教学知识点设计基础题,综合训练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内化新知;“课堂小测”设计有基础题、综合训练题和挑战题,既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解答问题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一)课前三分钟练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也为本节课所学内容作铺垫。

(二)课堂练习

1.填空。

圆锥的底面积是5cm,高是3cm,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dm,高是9dm,体积是( )。

2.打谷场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0.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设计简单的两道题,检验学生在本节课新课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测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75.36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2)圆柱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  )

(3)如果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那么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的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解答问题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无定法,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能让学生获得新知,并会运用新知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那就是好办法。

责任编辑  胡健文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学情小学数学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