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时忠
摘要:本文在调研了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40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选择了30家运行效果和社会效益好的合作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梳理出支部引领模式、企业带动模式、能人带动模式、集体经济带动模式、校社合作模式等五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对每种发展模式的先进事例和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全县乃至其他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经验推广
1 发展模式现状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40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成功发展模式:
1.1 支部引领模式
“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领、监督等作用,由村“两委”引领规范发展合作社,村干部、基层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党建带发展,实现合作社与村级党组织紧密联结,提高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增强入社群众的凝聚力,带引贫困群众“抱团取暖”,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1.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强化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延长产业链,实现种养殖、产供销一体化,有效解决合作社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助农增收取得了实效。
1.3 能人带动模式
“能人+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中的能人或大户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科技能人、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的“领头羊”作用,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合作社与入社群众利益的紧密联结,带动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寻找致富路,在脱贫攻坚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领作用。
1.4 集体经济带动模式
“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能人+农户”五位一体集体经济带动模式,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由村级集体公司当好“发动机”,合作社当好“助推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增效、入社群众增收。
1.5 校社合作模式
合作社借助中小学营养餐供应平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小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学校+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一良种优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合作社农产品直采直供,减少了中间环节,入社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农产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此种校社合作模式,搭起了供需双方的桥梁,实现了合作社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1.6 部门帮带模式
部门帮带模式,由挂包帮单位对挂钩村合作社进行帮扶指导,促进规范发展、提质增效。各级挂包帮单位及驻村工作隊积极对所在挂钩村合作社建设指导,促进产业扶贫。此种模式有利于整合部门资源,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真正发挥合作社助推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作用。
2 主要发展模式实例分析
2.1 “支部引领模式”:大沙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
2.1.1 发展情况
绥江县中城镇大沙村辖26个村民小组,1062户3896人,有9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111名党员。村党总支按照镇党委提出的“一核三山四带”的发展思路,种植“大五星”枇杷166.67hm2,覆盖胜利、五坝、奄子3个片区14个村民小组,惠及群众573户2136人。该党支部结合实际,坚持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按照“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基地+能人+农户”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由村总支书记任董事长,主任任总经理,盘活村级专业合作社现有产业资源,形成村党总支组织引领、村集体公司经营、能人带动、基地示范、农户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2.1.2 发展特色
一是总支引领。村“两委”干部挂钩到片、普通党员联系到户,开展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和组织、党员率先示范、带头种植管理,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基本实现了枇杷种植的规模化。
二是市场导向。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内联农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外联市场,负责枇杷市场营销,引进成都、重庆、昆明等经销商近10家,实现50余万kg枇杷产品全部外销。
三是合作社拉动。分片成立了宏缘果木种植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采取“一联六统一”的方式开展服务,“一联”就是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分别联系若干农户,“六统一”就是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加工销售。
四是基地示范。在大沙村21组建立示范基地
13.33余hm2,对基地进行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通过请专家到基地培训管护技术、组织农户到基地参观学习,带动周边群众主动学习、科学管护。
五是能人带动。在种植户中安排懂技术、会管理、积极性高的45户作为能人大户,重点进行技术指导、带领外出学习,让能人大户先见效、见大效,以此带动大面群众加强抚育管理。
2.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新滩镇银厂村富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2.1 发展情况
绥江县新滩镇银厂村富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吉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三加三统一)的模式运行,实现了公司盈利、合作社增效、贫困户增收的目标。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25户,猕猴桃种植面积113.33余hm2,育苗基地3.73hm2,让入社贫困户平均增收5000余元,助推了脱贫进程。
2.2.2 发展特色
一是公司提供经费保障。新滩镇银厂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9户2089人,绝大多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属无发展门路、发展动力不足和因病因学等,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富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动垫资70万元,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股金本,成功将有入社意愿的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收到合作社中来,解决了合作社资金难题。
二是合作社搭建增收平台。吉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搭建增收平台,除了按比例分红外,在合作社的劳务用工、土地租赁和猕猴桃种苗的供给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户倾斜,凡属合作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使用种苗均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在培训、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统一由合作社负责,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三是共同增强贫困户致富动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富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吉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不但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还通过提升贫困户的科技水平、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树立脱贫信心等方式积极主动增强贫困户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
2.3 “能人带动模式”:能人杨华创办合作社带动卡户增收
2.3.1 发展情况
綏江县华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华,是板栗镇带头致富能人,在罗坪村1组创办了华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后,主要经营草莓种植和幼苗的培育及销售。截至目前,他的合作社有社员26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有33户。合作社种植草莓面积8hm2,有育苗基地1.33hm2。每年实现了纯利润90万元左右,让入社群众平均每年增收6000元。
2.3.2 发展特色
一是多项措施确保贫困户增收。为了保证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有稳定的收入,华艳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华在合作社定了三条规矩:一是合作社的劳务用工尽可能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合作社用地尽量选择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承包地;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需的草莓种苗免费提供。既解决了贫困户入社的困难,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问题。
二是能人就是贫困户的主心骨。杨华经营的合作社始终把服务社员发展作为合作社的办社宗旨,他坚持把合作社办成样板社,给贫困户做出样板、做出示范,切实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作为合作社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取得了成效。贫困户在技术、信息、销售和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杨华都要主动帮助排忧解难,发挥着贫困户的主心骨作用。
2.4 “集体经济带动模式”:中坝村“五位一体”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2.4.1 发展情况
绥江县板栗镇中坝村辖13个村民小组491户2016人,有党支部7个,党员11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519人。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绥江县实施了“基层党建推进年”“空壳村”清零行动和“战斗堡垒”工程,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能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构建了县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成员单位具体抓、组织部门协调抓、考核奖惩推动抓的工作格局。
2.4.2 发展特色
一是村级党组织当好“火车头”。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领群众致富中积极作为,在外出考察、征求意见等基础上,最终确立了“三产业”(即苞谷酒酿造业、肉牛养殖业和生态种植业)“三带动”(即带动全村党员、带动专业合作社社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村级集体公司当好“发动机”。该村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组建村总支书记担任董事会,村主任担任总经理,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的管理监督领导机构。通过整合县扶贫涉农资金20万元,中材集团帮扶资金30万元作为集体股本,入股板桥沟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将“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指标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解决群众入股无资金问题。
三是合作社当好“助推器”。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管理规范、生产技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搭建销售平台,畅通销售渠道。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赊养小牛、见效还本”方式滚动发展肉牛养殖,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问题。
四是能人当好“排头兵”。充分发挥能人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懂销售的优势,在发展产业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头、带动作用。在养牛大户喻春洪的带领下,中坝村肉牛存栏从28头增加到150余头,增加了5倍多,培育致富能人7名,公司实现肉牛存栏150余头,带动和周边群众种植生态无公害蔬菜13.33多hm2,种植红星猕猴桃3.33多hm2,实现增加产值220万元。
2.5 “校社合作模式”:回望村校社合作助推脱贫攻坚
2.5.1 基本情况
绥江县中城镇回望村属于边远山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回望村34组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名扬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点,经多方共同磋商,绥江县名扬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与绥江县凤凰小学签订了蔬菜供销协议,该合作社每年为绥江县凤凰小学2000余名学生食堂供应蔬菜达5万余斤,学校孩子们吃上了放心绿色蔬菜,当初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2.5.2 发展特色
“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学校食堂优先采购各合作社的肉蛋类和蔬菜产品,既保证农户的稳定收入,又能提高学校食堂采购食材的新鲜品质,保障学生营养膳食。农户有产出,学校有需求,合作社完成管理和流通,为贫困农户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路,有力助推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3 成功经验推广
3.1 “支部引领模式”经验推广
通过大沙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及绥江县板桥沟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引领助农增收案例,说明只要基层党组织坚持示范引领,发挥整体功能,以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抓手,规范经营管理,把群众增收作为首要目标,专业合作社就能得到群众认可支持,合作社才能保障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多方共赢。
3.2 “企业带动模式”经验推广
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可以有效弥补合作社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公司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实现发展壮大的目标。
3.3 “能人带动模式”经验推广
只有让能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让能人做出示范和样板,才能激发贫困户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加快脱贫的步伐。
3.4 “集体经济带动模式”经验推广
一是村党总支立足于集体经济发展现实,始终保持为民情怀,不安于现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打破“等、靠、要”思想,敢想敢拼敢干。二是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化解分散经营无法解决的众多难题,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三是村总支始终把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动力,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一体化。
3.5 “校社合作模式”经验推广
通过“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校社合作模式,搭起了供需双方的桥梁,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保证了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的同时,带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现了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4 结语
从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要真正发展壮大,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发展模式,只有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潮流的合作社发展模式才能够取得长远发展,才能够真正带领成员走向富强、民主、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才能加强成员凝聚力和扩大成员经济增收利益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发展途径,才能有利于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薛江波,张学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种植业合作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6):2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