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2016-12-19 12:54马义玲
西部金融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

马义玲

摘 要: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规模,就没有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本文阐述了渭南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内在逻辑,并对“科农”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制度设计进行了评价。该经营模式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全方位“保姆式”社会化服务,引入订单质押贷款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进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通过该典型案例的剖析,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体制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制度安排

(一)背景介绍

富平县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2007年10月成立,注册资本1500万元,合作社入社成员5000户,2010年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百强示范社”,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合作社积极响应国家适度规模经营的号召,积极探索新型农业,逐步开始开展土地流转。2013年,富平县被列为全国21个农业改革和建设试点示范区之一,合作社抓住这一机遇,发展规模化生产,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合作社现拥有现代果业示范园4000亩、粮食生产集中连片16500亩、果品交易市场一个、气调库一个、柿果醋厂一个、农资连锁店数个,还组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270个,现有员工37人。产业覆盖粮食、果业、瓜菜、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立足于富平,延伸至省内铜川、三原、耀县,省外至甘肃天水、正宁、静宁等市县。2015年,合作社所属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种植小麦16500亩,由于合作社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服务便利等为农民节支211.2万元,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使农民增收195万元;所属4500亩现代果园示范园总产值6620万元,净利润2820万元,对周边农民起到积极地带动示范效应。

(二)制度安排

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具体制度安排如下:

1、土地流转及订单生产。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由村委会做鉴证),从农民手中以80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土地,合作社再以原价格将土地承包给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合作社按粮食生产200亩一个家庭农场,果园50亩一个家庭农场进行划分。转入土地期限与转出土地期限保持一致,果园承包期限均为30年,种植粮食土地承包期限为5—10年。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必须严格遵守合作社的章程,按照合作社的统一规划和安排种植相应农作物,根据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的订单进行生产,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从种植—管理—收购—销售的全程“保姆式”服务。合作社与陕西面业及省内种子企业、果品企业等签订生产订单合同,与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合作社为社员的物资配送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购销,年终统一结算返利。合作社建立了以合作社和果农协会为龙头、以镇连锁经营服务站为依托、以村级示范户为主体的三级服务网络;并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46名技术人员中外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5名、县级农业专家12名,其余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专家,按照产业分布的不同,划分技术人员服务区域;合作社还创办了《三秦果农报》和《科农通讯》等刊物作为信息平台,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县电视台作为宣传阵地举办知识讲座。

3、融资机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没有合格的贷款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贷到生产所需资金。加入合作社后,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资金。一是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二是由合作社为其提供担保获得订单质押贷款。合作社资金来源是法人注资和社员入股,资金互助仅限于成员内部有偿使用,主要用于社员资金调剂。“订单质押贷款”是以“订单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金融合作协议》、《订单农业生产收购合同》、《订单农业贷款四方协议》、《“订单农业“小额贷款合作协议》、《订单农业贷款反担保双方协议》等信用结构文件进行约定,政府以农业改革建设试点补助资金设立担保基金,银行按1:10的放大比例向从事订单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放信用贷款的融资模式。合作社以固定资产、流转土地使用权、政府各项补贴、补助等为自身及相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贷款向农业局提供反担保。

4、收益分配。合作社在流转土地时按转入价原价将土地承包给社员,不赚取社员任何费用,只是在农资供应、机收、产品销售等环节收取低于市场价的一定比例费用,用于合作社费用支出及社员股金分红,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社员种植粮食、果园的所有收入归社员所有。合作社股金分红采用流量分红和资本分红两种方式。

5、政策支持。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模式响应了国家适度规模经营的号召,积极探索新型农业,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提供金融担保。农业局出资500万元设立担保资金,由银行按1:10的放大比例办理订单质押贷款。二是给予保险支持。合作社所属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农业保险费用由农业局全部“买单”,同时还给予设施农业保险补贴。三是给予财政补贴。合作社及社员农机具购置除享受国家不超过30%的补贴外,在此基础上再由当地农业局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四是帮助建立家庭农场服务中心,家庭农场服务中心的晒场、仓储、烘干塔等设施,可对内对外提供低于市场价的社会化服务。

二、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内在逻辑

(一)破解土地流转难题,为规模化奠定基础。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土地对农民具有生存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功能,失去土地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农民对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最重要因素。“科农”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大片土地,再将流转到的土地原价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由村组干部全程监督实施。流转土地的农民既可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而且可以腾出时间安心打工创业增加收入;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选择给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打工,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合作社根据农作物特性确定不同土地的流转期限,并且土地转出期限必须与土地转入期限相一致。依托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省去了个人与一家一户农户打交道等诸多麻烦,流转期限、费用稳定,便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租金、期限稳定,而且合作社有把握按期收回土地,农户也较为放心。

(二)实行订单生产销售,为规模化保驾护航。虽然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种植农作物有一定规模,但是仍然会存在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应用水平低、竞争力差、销售不畅等问题,尚不能完全有效地与市场对接。“科农”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使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依托合作社,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生产订单合同,与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合作社根据市场变化和生产订单合同统一规划安排生产,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农民通过规模化经营增收。目前,合作社按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收购粮食;高于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果品,不仅解除了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而且使其有较为稳定的高收益。

(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规模化提供保障。合作社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常年分区域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创办报刊、网站作为宣传教育阵地,依托广播电台、电视台普及农技知识,推出电商平台减少流通环节,组建土地流转服务、资金服务、机耕队、技术部、农资采购、品种繁育供应、收购仓储、销售部、物流部等服务部门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保姆式”服务。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社会化服务,六统一采实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解除了销售后顾之忧和增加了社员等效果。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多元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合作社服务模式作为公益性社会服务体系的补充力量,做到了“零距离”为农服务。

(四)突破抵质押担保瓶颈,为规模化提供资金支持。农业是弱质产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是制约农村融资的最大障碍。目前,农户贷款多为信用贷款或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对于发展规模化生产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中,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生产订单合同,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又与合作社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农业局出资5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由金融机构按发放订单质押贷款,突破了农村抵质押担保瓶颈,同时还引入反担保机制和农业保险机制为金融机构发放订单质押贷款提供了保障。

三、制度设计评价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在自由选择、资源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一套机制(规则或制度)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设计一套好的机制必须满足三个要求: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制度安排,可以用机制设计理论的三个要求予以评价。

(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资源有效配置通常采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中涉及的资源主要有两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合作社模式通过土地集中连片、综合规划、土地整理、技术引进、产业升级等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了土地的综合收益,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模经济效应。转出土地的农户在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收入,而且可以摆脱土地少不经济的困境而去务工或创业,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资金角度分析,“科农”引入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开展订单质押融资,突破农村缺乏抵质押物的瓶颈。同时,通过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调剂临时周转资金,为社员解决资金困扰。可见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即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二)信息利用的有效性。有效利用信息要求机制运行需要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合作社模式制度安排从以下几方面降低了信息成本。首先,合作社统一整合土地,使农业经营者无须面对众多分散农户,交易成本较低;其次,通过订单质押融资,政府部门推荐合格贷款者及提供基金担保;合作社为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提供担保,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调查成本等;第三,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保姆式”社会化服务,省去社员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成本。第四,合作社扮演“中间人”角色,发挥了良好的信息传导作用,能吸引外部市场主体参与到土地整理、产业升级当中来。因此可以说此制度安排提高了信息的有效利用。

(三)激励相容性。激励相容性要求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在合作社案例中就是要实现各方利益紧密相关,以各方共赢为共同目标。合作社模式中,参与主体包括合作社、承租土地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从参与主体收益来源看,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收入来源为土地经营收入和合作社分红,分红可以使社员享受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合作社的收入为在给社员提供社会化服务时采购农资、销售农产品等环节收取的费用。该模式使得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与合作社的利益紧密相连,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土地经营越好,合作社利润越高,相应社员的分红就越多,这就是合作社积极整合土地、引进先进技术、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产业升级的原因所在。

四、结论

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盘活了土地资源,顺应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合作社开展“保姆式”社会化服务符合国家支持多种类型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的要求;订单质押融资破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规模化生产不仅便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而且便于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规模,就没有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合作社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制度安排实现了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相关信息得到有效利用,所有经济单位达到激励相容。因而,从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角度而言,具有合理性。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最大障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问题,可考虑在制度设计中继续延伸,使农村土地真正资本化。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土地评估、流转等;二是土地、产品在合作社手里,合作社可控制资金安全以及及时收回土地;三是金融机构处置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可由合作社接手,由合作社继续经营或重新发包。

参考文献

[1]陈海青,庆建奎.基于信托制度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青州南小村案例剖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5,(2):60-68。

[2]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3):14-19。

[3]焦必方.日本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动向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0,(7):69-76。

[4]马晓河,崔志红.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J].金融发展研究,2002,(11):63-77。

[5]徐忠波等.有效制度安排下的承包经营权抵押:莱阳“梨农贷”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5,(12):41-48。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Pattern:A Case Analysis

MA Yiling

(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The scale operation is a basic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for there is no scale, there is n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y,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re is n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ner logic of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one farmers cooperatives, and evaluates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agriculture scale management pattern of “Kelong”. This kind of operation pattern promotes the land scale and the intensive operation by mean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constructs all-round assisting social services, adopts loans pledged by purchase ord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financing, and then realizes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The analysis on this case provides a beneficial path for advancing the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land circulation; agriculture scale; oper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校对:王红莉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
破解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