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雅丽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国各教学阶段均在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找出基于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策略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研究“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先,阐述了“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其次,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對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政策是近年对语文教育体系影响最大的决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终极目的是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将这一政策真正进行贯彻和落实还面临很大挑战,需要一线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才能让“双减”政策得以实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一、“双减”政策概述
(一)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指出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让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得以减轻。主要是通过完善作业管理机制、明确分类作业总量、改善作业设计水平、重视作业完成指导效果及借助课余时间等措施来推进作业管理效果的提高。
(二)改善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针对义务教育“课后三点半”问题,教育部在2021年6月印发了关于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大课后服务全覆盖力度,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让课后服务得到有效保障。“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可以学好,助推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改善。
二、“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以及“双减”政策落地以后,过去陈旧的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已经很难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受到显著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去教学模式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一些问题,如学生面临着较大学习压力、课业紧张等,究其缘由,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原因。
(一)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评价知识体系不完善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师面临着更高的发展挑战,要求其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要求其不但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还必须有丰富多元的实践性知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会纯粹地进行课堂教学讲授,以解析汉字为例,教师只注重汉字的易错点与书写顺序的讲授,不讲解汉字的深层含义。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有相似问题存在,一些教师认为,文本内容的教授与常识讲授差不多,对文化的挖掘还不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给出的教学评价相对单一,一些教师甚至没有形成评价学生的意识,大部分采取鼓励性评价的方式。不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出的答案是否完整,教师通常情况下都会告诉学生要继续努力,给学生以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受到影响。
(二)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现阶段,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依旧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在教学过程中只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未真正体现到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强制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形成抵触学习的情绪。详细而言,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教师依据教科书备课,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却不注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未做到因材施教。尽管极易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三)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一般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可以大力发挥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为迎合自身对文化素养与求知欲的需要,小学生往往会开始自主接触并学习语文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与单调,只知道一味地依据教材内容讲授课程,很少将知识外延,教学内容单一,不够多元化,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受到冲击。部分教师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驱动,很少讲解各类题型的技巧,主要是依照答案反推答案,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极易固化,这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极为不利。
(四)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节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结合生活开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量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认知不够全面,更有甚者不顾及学生关于教学生活化的需要,只是把语文课当成课程进行教学,完全与生活实际脱离,导致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课的归属感与亲切感。以朱自清的《背影》这堂课的教学为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讲述作者父亲的背影,并未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父亲的形象,导致学生不能领悟到文中所表达的感情,更别提去理解课文内涵了。
三、“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应打破自身专业的限制,增加各类知识储备,夯实自身知识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和学生沟通与互动,主动加入教研工作,比如讲授公开课、教师培训课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先进设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的课堂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就学校而言,应积极给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契机。此外,教师可考虑参与会议交流、优秀公开课等,多和其他学科教师互动与沟通,汲取经验教训,找出自身在教学方面的短板,改善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在课堂中自己始终居于主体地位,积极转变个人的教学思想,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双减的目的。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关键看主体是否参与。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其合理安排空间与时间,确保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不再如过去般只知道机械性训练,要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更灵活地思考与阅读,以此在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向学生讲授《匆匆》一文时,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对于虚度光阴作者的态度——惋惜与无奈,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当前途不清晰的时候作者内心十分复杂,且彷徨不安,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人生苦短,时间珍贵,要把握好时间,珍惜时间,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做好每件事。所以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要着眼于学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知识,并组织、引导学生更系统地探究分析文本内容,比如让学生尝试着回答时光为何短暂、计算八千多个日子为几年等。在接下来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切合实际,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浏览文章,精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此外,向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促进学生阅读:(1)阅读时请同学们将文中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画出来,领悟时间流逝。(2)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讲述时间匆匆的理由。(3)学习本文后有何启迪?
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后,因上述问题是紧扣重点内容设置的,可有效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识,同时也便于学生拓展知识范畴,升华课堂教学主题。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教师应预留时间让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此时可考虑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答案。在接下来教学时,教师应当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井然,使学生能够耐心而仔细地倾听别的学生的回答,然后对比分析所听到的答案以及自己给出的答案,从中找出自己思维方面的薄弱之处,得到正确的思考思路。开展上述教学活动,能有效缩短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所消耗的时间,使学生可以更清楚自身在学习方面的短板。与过去说教式的教学模式相比,这可以对学生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感悟力与自我体验能力。本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更为系统地就课文的感悟发表个人看法,说出个人的理解,亦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研究分析文章语文,便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素质水平以及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要尽量将领先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环境,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认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考虑让学生浏览影视片里提及的相关片段,使学生对这一情形有大致的了解。由于视觉方面的冲击,学生能更系统地了解草船借箭的实际情况,如此亦可使教师讲解知识的压力减轻,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性课堂
1. 视频播放与讲解结合,让学生产生画面感
为了构建良性互动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基本感知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视频将文章的情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借助微课,拓展知识技能
将微课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积累和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扎实的学习技能。通过微课教学,使得学生对课前学习的基础语文知识以及课本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和巩固。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内容和主题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帮助学生掌握更系统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助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积极采取多样性学习模式
首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应使学生抓住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讲授的重点知识,每堂课的前十分钟为黄金时间段,此时学生学习精力相对旺盛,记忆力也更强,所以教师要抓住此时间段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比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时,因为所有同学对春节的印象都比较深,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一道写作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联系自身经历完成一篇作文,使学生可切身感受春节的喜庆,了解北京春节的特征。比方说文内有阐述过年时的穿与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舉手发言,简要介绍自己过年时的吃穿,使学生通过对比学习,了解文章结构。完成写作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使学生领悟到过春节的喜悦以及作者写作时的那份情愫。如此,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通畅度,使学生更全面而又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完成有关课堂教学任务。
(六)丰富作业设置形式
基于实施“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应当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落实“双减”政策,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掌握一些知识,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同时,要积极优化作业形式,尽可能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在进行家庭作业时,必须全方位思量现阶段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主动权自主挑选作业的完成形式与作业内容,当然亦可让其挑选作业的完成方法与数量,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应安排学生预习,让其结合课文内容自己绘制故宫地图。对于教师而言,其可让学生统筹全局画故宫博物院,当然亦可依据部分细节内容让学生画故宫博物院,比方说故宫的用途、特征等。同时,在开展班级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布置事件作业,使学生能根据作业将文章重点内容确定下来。如在讲授《草原》一文时,教师应安排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先画图,感受草原美丽的景色。接着,应促进学生将自身的联想力与想象力发挥出来,脑海里要有草原像什么的画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其在完成作业时确定课堂学习重点内容,并掌握到位。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 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21(36):105-106.
[2] 韩静. 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 文理导航(下旬),2021(12):44-45.
[3] 余庭海.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六种关系”[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6):252.
[4] 陆青春. 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J]. 中国教育学刊,2007(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