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勋
作为德育工作的一线人员,班主任夹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承担的责任比较重大,处理的班级事务非常繁杂,每天殚精竭虑,常常疲于奔命。怎样打破这个困局?笔者认为可以从数学里的“黄金分割”找到启示。
所谓“黄金分割”,是指整体中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约等于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点”。同理,班主任如果能找到班级管理的“黄金分割点”,带班就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收获最佳效果。
一、把握好师生距离“远”和“近”的比例
班主任和學生之间的距离太远,显得生疏,不好开展工作;距离太近,过于亲昵,也不好开展工作。笔者的做法是,以“近”为主,以“远”为辅, “近”:“远”≈0.618:0.382。
(一)大事要“远”
和班上学生第一次见面时,笔者就强调了“集体”“社会”“公共”这些词——学生在学校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教室已是公众场合,班主任是一种社会角色,学生在学校里、在班主任面前,不能太矫情,不能太自我,而应该学习如何社会化生存。在集体生活中,个体需要出让、牺牲个别权益,保证集体利益最大化,进而保证个体的更多权益不受侵犯。换句话说,再严格的措施,其实也是为了保障每个学生自身的权益。想通了这一点,学生基本上能坦然接受学校、年级、班级的严格管理。
(二)小事要“近”
1. 增进了解,加强引导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句流传于美国医学界的名言,是很多医生的座右铭,笔者认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笔者所教的2021届高三学生,出生于2003年左右,成长过程基本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过程是同步的,可以说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他们目前处于十七八岁的阶段,既成熟又幼稚,既见多识广又狭隘偏激,身处竞争激烈的高三阶段,更加容易敏感、焦虑甚至抑郁。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不说过头话,有效引导学生不再重复犯错;发现学生有焦虑情绪时要及时疏导,引导学生开阔心胸,从高处、远处、大处思考问题,等等。正面教育,正向疏导,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 关注需求,促进发展
笔者发现,在晚修辅导时,很多学生喜欢问问题,经常为了问一个问题在教室外站着等很久。笔者从医院预约、叫号的措施获得灵感,设计了咨询教师登记表,让需要问问题的学生提前登记,教师到班辅导时按顺序叫学生出班,一进才能一出。这样一来,既节约了问问题的单位时间,也舒缓了学生在外等候的焦虑情绪。实践一个学期以来,学生都非常认可这样的咨询登记措施。
二、把握好班级管理“外”和“内”的比例
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琐碎,一天下来,班主任往往感觉做了很多事,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完成。班主任工作时不能只停留在落实外在事务的层面,应该有所超越,留出一定的时间修炼“内功”,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工作获得感。
班主任要求知若渴,主动学习管理学、心理学、脑科学、数据学等学科。以数据处理为例,这是个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的汇总、比较、推断,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包括学生的科目定位、备考策略、大学目标、心态调适等。
笔者曾把学生自高三以来历次大考的数据通过邮件合并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并提供科目的有效分,让学生能够从纵向上把握成绩起伏情况,从横向上分清科目的位置,如哪些是优势科目,哪些是一般科目,哪些是薄弱科目。笔者还引导学生分析各学科各板块的分数,写增分计划,找到下一阶段的努力点。学生借此找准定位,在设置大学目标时就不会好高骛远,患得患失,而是循序渐进,心态较好。班级军心安稳后,班级管理的基本面也就稳定下来了。
班主任还要多阅读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教育书籍,汲取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智慧,如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万玮《班主任兵法》、张玉石《做班主任,真有意思!》等。增强“内功”后,班主任才能高屋建瓴,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特点,给予专业的指导。
如笔者经过学习,对学生在高三一年的学习心态有宏观上的预见性,提前布局,想好对策,在考试焦虑时跟学生讲“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努力”,在停课复习时引导学生什么时候该“以攻为守”,什么时候该“以守为攻”……
三、把握好班级管理“道”和“术”的比例
万玮的《班主任兵法》被不少班主任奉为圭臬,但也有质疑者不以为然,认为把班级管理当兵法来写,实则把学生当敌人,苦心钻营破敌制胜之“术”,落了下等。他们认为,对待学生讲求的应该是“道”——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关爱。对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只凭着满腔关爱对待学生是远远不够的。“道”确实比“术”更重要,但班级管理的“道”,不是一厢情愿的关爱,而是理性、科学的分析能力,如同医生能够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病人病因,然后进行对症的治疗。笔者比较喜欢王晓春老师的几本书,如《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等。王晓春老师的核心理念是,班主任面对学生问题时,要先问为什么,然后才能知道该怎么办。笔者也是如此,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多问为什么,并在长期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摸索、提炼出“学生情况分析维度坐标系”。
坐标系的原点为学生,包括“身”“心”两个因素。班主任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身、心两个因素会相互作用。坐标系的纵轴代表纵向的时间,原点往下意为“过去”,原点往上意为“将来”。班主任要考虑到学生过去的经历对当今的影响,尤其是类似时间节点的习惯性暗示,如面对高考前过于焦虑的学生,可问问是否存在中考失手的情况;也要预见学生对于将来的思虑,同样是高考前焦虑的学生,班主任要考虑到他是否把高考和未来人生简单捆绑起来,从而把高考失利视为不能承受之重。坐标系的横轴代表横向的人际关系,从内到外,依次为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家庭诱因;学校里各种人际关系,也有可能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班主任要耐心排查;此外,在资讯发达、信息过剩的当今时代,学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也有可能因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困扰。
总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班主任不能仅仅表示关爱——这只能安慰学生,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更应该有科学、专业的分析能力,从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人际关系等维度切入,顺藤摸瓜,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帮助学生药到病除。这种以“道”驭“术”的做法,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至高境界——大道至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