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亮
木桶原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指一个木桶由许多长短不一的木板组成,这个桶能装下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此原理引进中国以来,在理论及实践层面的探索绝大部分停留在商业领域。在教育领域当中,尤其是运用此原理管理班级的研究还寥寥无几,有待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要实现班级整体的最优化管理应当运用好木桶原理,后进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班级的短板。
一、木桶原理运用的适用性分析
1. 班风学风角度
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惯用的手法是树立优秀学生为榜样,以期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可问题在于,优秀学生对班级影响较大,还是作为班级“短板”的后进生影响更大?
在一个对1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研究中发现,“虽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影响班级的学风,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对班级学风影响更大”。中学班级更是如此,因为中学生自制力更为薄弱,更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比如许多原本自习课不讲小话的学生就很容易被几个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带偏,最终导致整个班级自习课乱哄哄。
中学生常有的一种逻辑是用他人的错误来辩解自己的不是,“他也没交作业,为什么我不可以?”“她也迟到,为什么我不可以?”类似的“金句”频频。此外,作为班主任,如果没有对班级中的“短板”给予足够的关注,后进生就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将自己与其他同学对立起来,对班级学风班风会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2. 家校关系角度
管理好后进生,还能促进家校配合,借力管理班级。后进生的家长可能从小学起就经常收到学校老师的各种“邀请”,往往比较怕见老师,甚至当老师对自己孩子表现出放任自流的态度时,也只能怪自己孩子不爭气,忍气吞声。这部分家长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往往是很低的。这时,班级管理者若是能换一个角度思考,反其道行之,重点关怀这部分学生,那这些学生的家长往往会比其他家长更加感激老师的付出,更加配合老师的工作。
比如班上曾有一个学习成绩落后、体重超标比较严重的男孩,在一次运动会中,我鼓励他报了跳绳项目。这原本在我看来是一件无比寻常的事情,但是我却在学校保安口中得知家长非常感激,因为孩子太胖,小学六年都从没参加过运动会。在之后班级的各种活动中,如班级文化建设、运动会等,这个家长都是最积极、最配合的。
3. 科任教师与班级关系角度
如何让科任教师喜欢班级,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短板”就是关键。那些不交作业,上课捣乱,甚至顶撞科任教师的学生往往会影响科任教师对该班级的“依恋”程度。因此,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中的“短板”,积极主动参与解决这些“短板”给科任教师造成的问题,有利于增加科任教师对本班的喜爱,实现班级各科目均衡优化发展。
二、补齐“短板”的措施
1. 立“自己人”为榜样,激发前进动力
绝大多数后进生都认为尖子生对他们而言没有榜样与激励作用,他们大都认为尖子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尖子生的优秀不具有模仿性。笔者进一步挖掘发现,虽然他们并不太会向尖子生看齐,但却很在意所在群体中的成员的进步,尤其是“意见领袖”的表现。当这个群体的一员表现出积极进取而受到老师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有压力感,并且这种压力感会随着这个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肯定而递增,他们潜意识中会有连这个群体也无法立足的担忧。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重点培养后进生当中的一两个,把他们的“自己人”打造成榜样,让这一两个榜样去带动整个小群体,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只有他们认同的人,他们觉得够得着的人,才能引导他们追求进步,才能引导他们反思“他都可以进步,我怎么就不可以”这样的命题。
依据“进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在实施这一策略时,应注意任务设置的层级,和他们一起制定计划,并细化每个小目标,小目标难度之间又应呈阶梯状上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时,创设表扬鼓励他们的情景,可以大赞特赞,与班干部联合宣扬其榜样力量,持续给予他们前进动力。
2. 投其所好,赋予新身份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组织系统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积极体验,是积极人格形成的积极力量。对于后进生而言,很多时候整个班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并不太能给他们带来积极体验。但班主任可以为他们创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能展现他们的小系统,如篮球小分队、舞蹈小分队等。并且通过这些小分队,赋予他们一种特殊身份,让他们在积极的组织系统内产生更多的积极体验,积极体验又催生出积极的态度,进而带动他们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进步。
笔者曾在班中成立了篮球小分队,将班级“刺头”纳入麾下。平时在班上讲班级纪律,他们犹如耳边风,丝毫不入心。但加入篮球小分队后,笔者以篮球队纪律要求他们完成一些任务时,基本都能完成,并且带动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营造了较好的班级学风。
3. 推进协同育人,凝聚育人合力
上述方法如果单纯依靠班主任孤军奋战,只会事倍功半。班主任要积极联合家长,建立统一战线,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例如,当班主任在学校表扬了某后进生后,可以及时告知其家长,让家长创造对话,给该生复述属于他的少有的“高光时刻”。由此,该生的积极体验得到强化,积极心态也加速养成。班主任与家长密切联系,里应外合,成功的把握更大。
此外,班主任还要积极联合科任教师。不然班主任表扬某后进生了,但科任教师那却对他一顿批评,消极的心理也就此消彼长了。因此,应将科任教师拉进班主任的战线,告之班主任的计划、意图,形成一个多学科、全方位的“补短板”阵营。再者,人多主意多,遇到了问题,汇集科任教师们的智慧,一起出谋划策,往往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快达到目的。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后进生问题的反复性
班主任可能为帮助后进生进步投入了许多心血,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但是作为班级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身上可能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因此,当班主任看到这些学生又重蹈覆辙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怒发冲冠,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坦然应对这种反复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 来自学校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