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强调尊重学生在知识探究与应用方面的差异,分层教学策略由此被广泛应用。文章着眼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对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索,在简要阐述其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分层、对话分层、习题分层、评价分层等更加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面对这一情况,在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教师要适当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其不同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应该对分层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探索,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优势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尊重其学科核心素养差异的体现,是培养其数学学习自信心并增强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突破传统教学难题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新发展的必要举措。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更加关心不同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也更加关注每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为其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在教师的关注下,学生被安排在了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学习动机明显增强,学习压力相对减小,知识探究动力被激发,对其理解与应用知识大有帮助。甚至在分层学习状态下,由于不断掌握并吸收符合自身思维结构的知识,使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感知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1. 学生分层,明确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落实分层教学,要以学生层次的划分为第一步,因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在划分层次时,教师要以隐性手段为主,避免区别看待学生,打击处于低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一般来说,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从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与实际学习需求展开综合分析,确定高、中、低三个分层标准,分别对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结束后,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差异化教学方法展开思考,确定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知识探究指导方法。例如,对于A层次学生,以鼓励自主探究为主;对于B层次学生,构建“自主 + 跟踪指导”的培养模式,在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同时,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启发;对于C层次学生,以培养兴趣和跟踪指导为主。每名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接受的指导方法都更加适合自己,更容易在获取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对话分层,强化针对指导
深度思考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思考,学生自然难以实现对知识内涵和应用方法的准确把握。因此,在应用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分层对话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引领对话,依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使其参与到对话中。根据学生在对话环节的表现,教师分析其学情与发展需要,从而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出示两个不等式,30x > 1 200,30x < 1 500,再将其整理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0x>1200,30x<1500。] 接着,依次呈现解题过程:通过求解30x > 1 200,得x > 40。求解30x < 1 500,得x < 50。形成解集,将解集通过数轴表示出来(数轴略),发现并得出不等式组的取值范围,即40 < x < 50。随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做解不等式组?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问题为对话提供支持,学生先根据自身能力,结合对课件例题的分析,选择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基于学生的回答,继续启发,通过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对话难度。教师提问:如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生基于问题的对话思考和表达逐渐加深,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果。
3. 习题分层,差异引领实践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应该以学以致用为根本目标。基于此应用分层教學策略,教师要适当对习题进行分层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差异化的解题实践,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材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分层习题。(1)已知直线y = mx + n(m,n为常数)经过[0,-4]和[3,0]两点,则关于x的方程mx + n = 0的解是多少?(2)存在函数y = -2x + 4,当x的值为多少时,y > 0?当x的值为多少时,y > 4?当x ≥ 2时,y的值是多少?(3)直线l1:y = x + 1与直线l2:y = mx + n相交于点[P1,b,] 则b的值是多少?它能够组成怎样的方程组?不解方程组,能否写出它的解?(4)直线y = 2x - 1与直线y = 2x + 3的位置关系如何?由其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学生先浏览题目并确定自己能够解答的习题,求解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超出自己当前解题能力、实践水平的习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以C层次学生为例,在面对习题(4)时,仅通过审题他们很难迅速厘清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绘图工具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条直线的函数图象,指导学生展开观察,启发他们从图象中分析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方程组的解。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结构和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确定解题方向。至于A,B两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独立解题,更好地锻炼其实践能力。gzslib2022040321134. 评价分层,深度培育素养
课堂评价的及时开展能够保证教与学的完整性,让教师和学生及时地发现教与学的问题,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的手段之一。但是,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存在一定的刻板性,教师过于“一视同仁”,无法充分发挥“促进全体学生进步”的积极作用。面对此种情况,融入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评价进行分层处理。对于A层次学生,考虑到其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为突出,以“表扬 + 批评”为主,先肯定其突出表现,再指出其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不足,引导他们对自身存在的消极学习状态进行反思并改正,避免其因自负而退步。对于B层次学生,强化对他们的表扬,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在被鼓励中逐渐走向A层次。对于C层次学生,考虑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以“表扬 +鼓励”为主,先肯定其进步,再委婉地指出其落后于其他学生的地方,以鼓励性的语言表达对他们的认可,激励他们向处于A,B两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帮助其树立知识探究自信心。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促进了其向更高学习层次的成长。
三、结束语
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对培养其数学知识探究兴趣、启发数学思维都大有裨益,能够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分层教学的意识,在科学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多种手段推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培育。
参考文献:
[1]董平.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
[2]姚炼. 以生为本探究农村数学分层教学[J]. 才智(中旬刊),2020(5).
[3]田伟东. 因材施教: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 华夏教师,2020(14).
[4]麦惠兰.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
[5]魏子亮,段勇花. 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现状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