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

2022-04-02 03:25付朝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泽泻全血椎动脉

付朝阳

(河南省武陟济民医院 武陟 454950)

后循环缺血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缺血性卒中有20%~25%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1],临床表现为眩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本病极易反复发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武陟济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单独治疗组平均年龄(58.14±9.53)岁;女15例,男15例;病程6 h至4 d 18例,5~10 d 12例;合并症:高脂血症14例,2型糖尿病11例,原发性高血压5例。联合治疗组平均年龄(57.35±9.15)岁;女14例,男16例;病程6 h至4 d 19例,5~10 d 11例;合并症:高脂血症15例,2型糖尿病10例,原发性高血压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伦审(20211160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存在眩晕或头晕伴头面部或肢体麻木等症状;(2)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3)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1)有颅内肿瘤;(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单独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14022821)30 mg,每天3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0186)250 ml,每天1次。依据患者的合并症给予患者降脂、降糖、降压等治疗,持续治疗2周。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给予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茯苓泽泻汤加味:茯苓40 g,泽泻、桂枝、葛根各30 g,生姜、炙甘草各20 g,白术、川芎各15 g。用水煎服,每天2次。通络止眩针法:取百会穴、额中穴、风府穴、足三里穴、上星穴、大椎穴、丰隆穴,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分别平刺百会穴、上星穴、额中穴0.5~0.8寸、0.5~0.8寸、0.3~0.5寸,分别斜刺大椎穴、风府穴0.5~1.0寸、0.5~1.0寸,分别直刺足三里穴、丰隆穴0.8~1.5寸、0.8~1.2寸,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1次,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5 d停2 d,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包括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每项0~6分,0分、6分分别表示无症状、严重症状,次要症状包括头痛、头重如裹、小便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5项,每项0~3分,0分、3分分别表示无症状、严重症状。(2)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3)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4)眩晕障碍量表(DHI)、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DHI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眩晕障碍越严重;ADL分值范围0~56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SF-36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泻、心慌不适、胆红素异常)发生情况。(6)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无症状;显效:眩晕、呕吐等症状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不伴景物或自身旋转感,头略昏沉;有效:治疗后患者眩晕或头晕有所减轻;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积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头重如裹、小便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头痛、头重如裹、小便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积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分,x±s)

2.4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cm/s,x±s)

2.5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比较(x±s)

2.6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x±s)

2.7 两组眩晕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DHI评分、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眩晕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分,x±s)

2.8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茯苓泽泻汤由苓桂术甘汤、泽泻汤组成,是中医治疗眩晕的主方。苓桂术甘汤的主要功效为健脾化痰止眩,方中茯苓的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湿[3~4];桂枝的主要功效为温阳化气、通调水道;白术的主要功效为健脾燥湿、健运中焦、清除水湿;炙甘草的主要功效为健脾补中、调和诸药。泽泻汤的主要功效为利水健脾止眩[5],方中泽泻的主要功效为利水消饮;生姜的主要功效为温中化饮止呕;川芎的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葛根的主要功效为起阴气、清窍升中焦之清气[6];白术的主要功效为健脾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成分,能够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作用;葛根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成分,能够降低脑血管阻力,途径为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针灸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优势独特[7],能够刺激神经体液调节,为神经递质释放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血管舒张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祛瘀通络可以通过针法头部穴位、颈椎腧穴、上肢穴位、手足穴位治疗脑梗。这些穴位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通络等功效。脑缺血、缺氧和部分脑功能丧失的疾病采用祛瘀通络针法,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8]。缺血性卒中后,脑组织在几分钟内发生缺血、缺氧坏死,但是神经末梢,脑组织指挥上下肢的功能,经针刺、穴位刺激,功能逐渐恢复,达到治愈的目的。有研究表明,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眩晕、胸闷心悸、呕吐痰涎、头痛、头重如裹、小便黄、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积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单独治疗组,搏动指数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HI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ADL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痰浊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采用茯苓泽泻汤加味联合通络止眩针法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泽泻全血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泽泻到底“毒”不“毒”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泽泻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泽泻降脂食疗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