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22-04-02 03:25符紫艺高泉王飞航罗燕杨帏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颈椎病针刺

符紫艺 高泉 王飞航 罗燕 杨帏勋

(1广东省东莞仁康医院麻醉科 东莞 523000;2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 佛山 52820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智能产品的增加,我国颈椎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交感型颈椎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而交感型颈椎病因椎间盘退变等因素会扰乱交感神经功能,进而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或抑制[1~2]。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含中医正骨、针灸理疗、小针刀、射频、手术等,疗效不一[3]。星状神经节(SG)阻滞在疼痛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4]。临床外科多采用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于SG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注射药物,进而达到区域阻滞,可代替手术切除,这一方法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相关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SGB技术具有更为精确的定位[5],能够降低并发症,并且随着对其机制、作用过程、药物作用部位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SGB技术相应的适应证逐渐扩大。但有关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图像特点、定位方式、入路等的研究甚少,其最小用药剂量也有待研究。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SGB联合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交感型颈椎病诊断标准[6];性别不限,年龄>18岁;可进行正常交流;无特殊病史,且依从性良好;既往无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伴有肿瘤等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既往伴有自身免疫病或血液传染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针刺颈夹脊穴,将病变椎体平间隙水平之颈夹脊穴作为主穴,采用G6805-l电针仪连续波型中等强度刺激30 min,间隔休息1 d,治疗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采用1%利多卡因3 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物品准备: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为6~12 MHz;监护仪,穿刺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药物配制:2%利多卡因1.5 ml+0.9%生理盐水1.5 ml。首周隔天进行1次,以后每周1次。患者平卧位,头偏向对侧,消毒铺巾,将超声探头横向置于穿刺侧C6~C7椎体,并进行水平扫查,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等,行平面内进针,于颈动脉稍后方、颈长肌表面将针送入,并向内注射3 ml已配置完成的药物。以上操作由同一医师完成,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估(VAS)[7]:采用VA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无疼痛计为0分;轻微疼痛在承受的范围内,计1~4分;疼痛加重且影响睡眠在5~7分;疼痛剧烈,超过承受范围,8~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2)交感神经症状(EESQ)[8]:包含头晕等9项。常见症状,头痛、头晕、眩晕、耳鸣,每项0~3分;较常见症状,心动过速、视物模糊、心悸,每项0~2分;相对少见症状,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每项0~1分。总分为0~20分,分值与交感神经症状严重成正比。(3)脊髓神经功能[9]: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包含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膀胱功能,分别为4、4、6、3分,共17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成正比。(4)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SAS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焦虑程度越高。(5)生活质量:治疗前后运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估评[10],包含躯体疼痛等8个量表,共36个条目,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治愈,各交感神经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显效,各交感神经症状呈现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状况,且无复发;有效,各交感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者有复发;无效,各交感神经症状未发生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行t检验。两组不同时间点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x±s)

2.3 两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对比(分,x±s)

2.4 两组JOA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JOA评分对比(分,x±s)

2.5 两组SAS、SF-36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SAS、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SAS、SF-36评分对比(分,x±s)

3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的X线片显示颈椎有失稳或退变,该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此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12]。交感型颈椎病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虽有较高的效果,但该方式属侵入性操作,风险较高。患者患病区结构复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医源性损伤,故存在安全隐患[13]。有关将药液精准地注入病变部位的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往采用的是传统解剖定位盲探法,但其效果不确定,并且存在风险。虽然X线或CT引导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因辐射危害,应用受到限制。故本研究选取4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2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SGB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针刺治疗其主要作用为舒筋通络,颈夹脊穴是位于颈项部的穴位,它的反应点被发现是脏腑病变部位于体表的外在表现,大多可作为该病的治疗靶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SGB联合针刺治疗可降低药物剂量,提高安全性以及疗效。分析原因可知,该结果可能与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息息相关:(1)定位更准确,在检测患者全身时,超声可对多处神经丛等直接进行探查;(2)同时对韧带、血管以及骨性结构进行辨认,且超声无辐射危害;(3)并发症更低,应用操作性好,可降低因穿刺所导致的血管损伤等发生。神经阻滞被用于颈椎病,对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具有阻止作用,且效果较好;具有抗炎镇痛之效[14]。SG位于颈深部,盲穿法会产生很多并发症,SGB可降低同侧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还通过下丘脑机制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进而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因其可视性,可带来安全保障及更可靠的阻滞效果,并可减少药物用量。刘涌等[15]学者研究199例肛肠疾病患者,发现小剂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对麻醉效果有增强作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SGB联合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交感神经症状,降低疼痛,改善焦虑,提高脊髓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颈椎病针刺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