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潇
摘要: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下,语文课程内容逐渐多元化,其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积累一些能够在今后写作过程中应用的语言素材,从而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口头表达与书面应用能力的作用。但是立足于教学实践的角度上看,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对单元整合的力度普遍较低,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阅读学习时难以有效的联系曾经学过的内容,无法对正在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举一反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進一步提升缺乏积极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就单元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帮助。
关键词:单元整合阅读;小学语文;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单元整合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寻找单元内部所有课文的相似或相同之处,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将其构成一个整体,带领学生通过略读、精读、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发现单元内部课文的相同与不同,另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借助这种教学模式形成对比的阅读思维。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一、准确把握单元导读,构建知识体系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时单纯关心单元内的文章,并未充分对单元导读的内容进行阅读。单元导读作为高度对单元文章思想主旨内容的概括,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带着学生先对单元导读的内容进行阅读,这样让学生在文章内容学习前,大致对单元文章涉及的思想进行掌握。课文阅读当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生僻字,学生无需对这些部分钻牛角尖,在课文诵读后,就可以找到文章的关键语句以及字词,这些内容就是文章的主旨,学生将文章主旨提炼出来,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题目就包含有中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春节、腊八、藏族的藏戏以及古人流传至今的寒食节、中秋节、七夕节等。学生经过单元导读就可以理解这一单元的主要线索是围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这一思想内容展开的,这一单元设置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能够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作主要部分的。
二、回归教材,科学构建学习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通过多种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收益,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和课堂氛围,通过分享心得的方式,形成意识多元、思维民主、互动性强的阅读气氛,并通过思维碰撞和组间学习来不断排除错误思维,将阅读知识通过组间学习更系统地传递。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通过组间学习可以有效提升阅读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和阅读的连贯性。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适当引出与三国相关的读物来进行阅读延伸,并逐渐引导学生开始进行四大名着和传统读物学习,进而从教材出发实现群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思维的培养,通过分析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总结写作技巧,并通过名段赏析来实现情感共鸣,进而将阅读收益有效提升。
三、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阅读教学资源整合
单元整合阅读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教师群体广泛认可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群文阅读,并以此为基础和核心,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一种探索。互联网、多媒体的出现、完善与普及为这种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由于互联网、多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整合与多元化呈现的平台,如果教师能够善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就能够更加迅速且顺畅的将单元内部的课文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对于过去的教学环境而言,阅读资源的缺乏是限制单元整合阅读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搜索国内外优秀的作品来作为阅读材料,并且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偏好和年龄、本单元教材中文章的体裁主题等等条件标准,来对这些阅读文章进行选择,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资源,为整合阅读的开展提供基础条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或者是微课视频等等,来为学生完成单元阅读背景知识以及相关文章的拓展,使得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准备,进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阅读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不仅为实现单元整合式阅读教学提供基础条件,也能够更加针对小学生的习惯和喜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将单元中的内容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挖掘出单元内容当中的相同之处,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晓杰.通过单元整合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17-118.
[2]林秀芳.探究单元整合视角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