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好词佳句的辨识与运用

2022-04-02 05:22:02王海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6期
关键词:阅读运用习作

王海军

[摘要] 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盲目追求使用好词佳句,影响了作文的真实。正确认识好词佳句,形成良好的文风,让学生正确辨识好词佳句是恰当准确的词句,是真实具体的词句,是彰显个性的词句,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对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好词佳句;辨识;运用;阅读;习作

中小学生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时,语文老师往往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圈点批注和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写作文时,教师也叮嘱学生多用好词佳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何谓好词佳句,难见专门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那些描写生动华丽的形容词,四字词语或成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古诗词、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名篇中的精彩片段等。

平时积累好词佳句,在习作时加以运用,确实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大量堆砌好词佳句,形成了华而不实的文风。更重要的是,一些学生误以为好作文并非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是组合加工文字的结果,忽略了社会生活和亲身经历,刻意追求词句的使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厘清好词佳句的特征和功用,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学习表达,培养端正的文风,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一、合理运用,好词佳句是恰当准确的词句

不同文体,用语风格是不一样的,写人叙事类文章语言生动,写景状物类文章语言优美,说明类文章语言简明准确,议论文语言精练严密。用词恰当、准确,是对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基本标准。

我们不妨来赏析课文中的一些范例。《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一个“游”字,本是极平常的动词,但是用在课题中,出现于文中小姑娘充满惊讶的赞叹声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了青年高超的画技。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中,“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似乎”“一支”两个词语,都是极常见的词语,却又值得去揣摩。它们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当然算得上好词佳句。明代洪应明《菜根谭》里的提法很好:“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1]

词句用得恰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即为好词佳句。任何一个词句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词句用得恰当、准确与否,离开了文章这个整体,便无从谈起。对词语而言,句子是整体;对句子而言,段落与篇章是整体。让学生生硬地把一些词句剥离出来,孤立地分析好在哪里,这是断章取义,以偏代全。

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有的可能不求甚解,甚至曲解本意地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在平时的作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我遇到了一道难题,课间来到老师办公室,不耻下问地向数学老师请教。”“早上出门时,妈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路上要注意安全。”均是滥用“好词”惹的笑话。再如“夜晚,我走在行人稀少的小巷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又是滥用“佳句”造成的笑话,表面看来使用了好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实则牵强附会,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应摒弃对好词佳句的功利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用观,而非鼓励学生从形式上追求遣词造句,在作文中不加甄别地滥用,导致流于肤浅,弄巧成拙,助长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文风。

二、关注细节,好词佳句是真实具体的词句

“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瓜子脸,柳叶眉,高高的鼻梁,一笑脸上就露出一对甜甜的酒窝。”在作文批改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常会出现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不論年龄、性别、身份的差别,千人一面,只觉得用上了一些好词佳句,至于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千差万别的细微特征,却并不在意。其实,好词佳句往往就是文章中最能表现人或事物特点的词句,是那些最能描摹出细节打动人心的句子。

真正的好词佳句应该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是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一位同学作文时,写学校运动会“规模盛大,欢声雷动,热闹非凡,竞赛激烈。”这样写显然是太空洞了,真正好的语言,是通过细节描写,具体、生动、有序地再现当时的场景,若改成:“运动健将们个个生龙活虎,大显身手。跑道上,高年级的200米比赛正精彩上演,同学们在弯曲的赛道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沙坑前,小选手抖擞精神飞速奔跑,纵身向前一跃。球场上,一场篮球赛正激烈进行,同学们奋力拼抢着。每一处比赛的现场,旁边均围满了观众和各班的拉拉队,高声地喊着口号加油助威。”这么一段话,将真正地把热闹、激烈的场景描写出来了,比用那些程式化的好词佳句有着无法比拟的表达效果。

真正的好词佳句,不是简单的四字词语、古诗名言的荟萃,那些表达真实、描写细腻的词句,哪怕看似粗糙、平淡无奇,却往往是出彩、传神之笔。一味地引导学生用好词佳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相互攀比,追求浮华的心理,导致语言欠平实,情感欠真实,语境欠意象,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一种花哨、虚假,缺乏生命力之感。

三、杜绝跟风,好词佳句是彰显个性的词句

为了追求所谓的好词佳句,不少学生的作文盲目跟风,失去个性。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揣摩老师的心理,投其所好,千篇一律地使用所谓的好词佳句。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确实有很多课文辞藻华美,文采飞扬,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的范式。但也有作家的作品,显示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鲜用好词佳句,有的甚至特意追求语言的朴素平淡,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落花生》一课,从头到尾几乎找不到一处成语和优美的描写、抒情的语句,也没有什么修辞手法,但借物喻人,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来提示做人的道理,却给人深刻的启示。

世界上的一切词句都是文章的建筑材料,至于用何材料构建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意旨,却没有明确的限制。一切均取决于作者的感情、观察的角度以及内心感受。当学生的用词具有了他们的特色,作文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那便是彰显童心童趣。片面追求好词佳句,剥夺了学生的真实感情,堆砌辞藻,追慕虚荣,反而使笔下的文字缺失儿童情趣,平添了几分浮华,成为了新时期的八股文。

比如,一位小学生描写爸爸的外貌:“我的爸爸长得有些特别,他走在人群中,总显得与众不同。瞧,他那严肃的大眼睛一瞪,就让做了错事的我不敢正视。他头发像三毛一样稀稀拉拉的几根,额头发亮,好像里面藏着许多智慧。脸颊两边长满胡须,像一根根钢针,爸爸总是喜欢拿它扎我的脸,扎得我又痒又痛。”这样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没有连串的成语、形容词等好词佳句,却展现了从儿童的视角看待爸爸,充满了儿童味,别有一番情趣。

朱光潜先生认为,作者“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2]。欣赏好词佳句就是品味作者推敲的匠心——词句的内涵、韵味、色彩等。往往有了这些词句,文章结构才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又珠联璧合、浑然一体。这样去认识和发现好词佳句,实质上是潜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赏析了。

在阅读与作文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难以界定和判断哪些词句是好词佳句,哪些词句是劣词差句的。学会欣赏和运用好词佳句,对于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文章,更好地下笔成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应明.菜根谭全书[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阅读运用习作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