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内容摘要:学界对莫言小说《酒国》的英译研究主要集中于乡土语言、文化意象等方面,对隐喻乃至颜色词隐喻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借助隐喻识别程序对《酒国》九类颜色词隐喻进行识别,具体分析颜色词隐喻的跨域映射情况及译者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得出,颜色词隐喻主要映射到七种概念域,分别为具体概念物质和人体,以及抽象概念情绪、状态、性质、生活、政治。译者在对颜色词隐喻进行处理时多采用隐喻转换非隐喻——意译、隐喻调整、保留隐喻加注释的翻译策略,从而确保目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似的认知效果。
关键词:概念隐喻 颜色词隐喻 《酒国》 英译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1979)曾说过:“在文学写作中颜色词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定的,古今中外,凡诗歌、散文、小说中总免不了要出现一些颜色词,而正确运用颜色词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
诺奖得主莫言的小说就富含丰富的颜色词,莫言用这些色彩斑斓的颜色来理解本没有色彩的事物或概念,形成了颜色词隐喻,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语言表达,为文章增添无限韵味。鉴于此,本文拟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对《酒国》的颜色词隐喻及其英译进行详细分析,试图探究《酒国》中颜色词隐喻的具体跨域映射情况及译者葛浩文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莫言小说的英译研究。
一.理论背景及相关研究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跨概念域映射,它最基本的因素包括源域、目标域及映射过程。隐喻的概念映射是对源认知和目标认知的转换,源认知域是本身具有的知识储备概念、是人们熟知的,而目标域则是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将概念的转换和思维认知的激活是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理念。
国内外专门探讨概念隐喻的学者们主要是从理论研究、文学和翻译等方面入手。在理论层面上对概念隐喻深入研究的学者有Steen(2015)、Kovecses(2020)等;Jae-yoo(2013)和蓝纯、高秀平(2016)等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类型概念隐喻进行探讨;冯全功(2017)和胡壮麟(2019)等则是对典型概念隐喻的翻译进行系统应用研究。
目前有关颜色词隐喻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应用领域、语言对比研究以及翻译理论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娄小琴(2014)基于概念隐喻对中韩两种语言“黑白红”三种颜色词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三种颜色词隐喻映射的目标域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这对中韩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对颜色词隐喻的探究还主要分布在文学分析、语言对比等方面,对颜色词隐喻翻译研究还主要是集中于对个别颜色词隐喻、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鉴于此,本文将以概念隐喻为理论依据,对莫言小说《酒国》的九类颜色词隐喻及其英译进行具体探析,旨在为颜色词隐喻及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颜色词隐喻的分类及英译
经分析,《酒国》的颜色词隐喻主要存在两种跨概念域映射情况,分别为:从颜色映射到具体概念,主要包括物质、人体这两种情况,从颜色映射到抽象概念主要包括情绪、状态、性质、生活、政治这五种情况,隐喻意义丰富。
1.物质是颜色词隐喻
(1)衣服是颜色
原文1:红男绿女。(莫言,2012:235)
译文1: The gaily dressed boys and girls. (葛浩文,2012:230)
“红男绿女”暗含着“衣服是颜色”这一隐喻,它并不是单纯地指红色的男人和绿色的女人,而是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此处借红绿二色来隐喻漂亮的衣服。译者葛浩文将其译为“gaily dressed boys and girls”,采用隐喻到非隐喻的翻译策略,省略了原作的颜色源概念,译出此处“红”和“绿”所要表达的隐喻含义,尽量争取译文与原文间的最大等值翻译。
(2)污垢是颜色
原文2:男孩身上的灰。(莫言,2012:69)
译文2:The grime on his body. (葛浩文,2012:64)
原作中,莫言利用了灰色和污垢间色彩上的相似性,用“灰”色来隐喻物质“污垢”,译者在翻译时同样将其处理成非隐喻,直接表达出原文颜色隐喻的物质含义,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便于目标读者的理解。
(3)自然景观是颜色
原文3:大雪纷飞,遍地皆白。(莫言,2012:324)
译文3:Swirling snowflakes covered the ground. (葛浩文,2012:321)
原文中莫言利用白色与雪色彩上的相似性,充分运用颜色隐喻物质“雪”,利用颜色词的隐喻意义构建一个文学的色彩空间。译者在译前对文本进行阅读时早已洞悉此处颜色词“白”的隐喻,弄清这里“遍地皆白”是指满地都是白雪花的含义,因此,葛浩文在翻译时都是直接译出文中白色的暗含意义——雪。
2.与人体相关是颜色詞隐喻
(1)面色是颜色
原文4:他眼圈发青,脸上挂灰。(莫言,2012:347)
译文4: The bags under his eyes and the drawn look on his face. (葛浩文,2012:342)
“眼圈发青,脸上挂灰”借颜色“青”和“灰”来隐喻李一斗的面部状况,表现出李一斗此时的疲惫、虚弱。
考虑到不同国家对人体脸色状态的相似颜色认知,葛浩文在翻译时省略了原文的颜色词隐喻,对原文进行意译,译出李一斗此时眼睛下面挂着眼袋、黑眼圈的劳累面色,用“drawn look”这一短语来表现出他的面部表情及心理状况,使译文易懂准确。
(2)生理现象是颜色
原文5:打出青紫来又要降低等级。(莫言,2012:67)
译文5:Bruises will lower the grade. (葛浩文,2012:63)
原作中的此青紫非彼青紫,原作中作者通过色彩上呈现的相似性,用青紫二色来隐喻人体受伤时皮肤表层呈现的淤青,从原先的颜色域跨域映射到人体域,用以描述正常的生理现象。
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的颜色词隐喻进行省略,用非隐喻的方式意译出“青紫”所指的淤青含义,符合常理,便于读者理解。
3.性质是颜色词隐喻
(1)违法性质是颜色
原文6:黑社会。(莫言,2012:62)
译文6:The criminal underground. (葛浩文,2012:58)
“黑社会”属于颜色域跨域映射到邪恶这一特殊性质域,人们常把黑色和黑夜联系在一起,认为黑色多代表贬义、不幸的含义。
此处“黑社会”这种组织团伙充满暴力、黑恶势力,因此这里黑色表示违法犯罪的特性。译者在翻译时了解到黑社会的性质,考虑到西方读者不明白此处“黑”的其中含义,将其处理成非隐喻,意译出原文所要表达地下犯罪团伙的隐喻意义。
(2)年少未婚是颜色
原文7:黄花姑娘。(莫言,2012:153)
译文7:An innocent young maiden. (葛浩文,2012:148)
“黄花姑娘”源于中国古代典故,古人用“黄花”也就是菊花来隐喻未婚、纯洁的年轻女子,译文“an innocent young maiden”虽再现出原文隐喻的含义,却丢失了原作的隐喻文化意象,没有保留住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
4.状态是颜色词隐喻
此处具体指身体状态是颜色这一隐喻。
原文8:红光满面。(莫言,2012:212)
译文8:Whose faces glowed with health and happiness. (葛浩文,2012:207)
原文9:滋养得粉红雪白。(莫言,2012:263)
译文9:A rosy complexion and fair skin. (葛浩文,2012:259)
“红光满面”用来表现人面色红润、有光泽的健康状态,从红色这一颜色跨域映射到人的身体状态域。译者在翻译时,抓住背后所指的核心意义,不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直接用“health and happiness”译出原文“红光满面”的隐喻含义,实现颜色词隐喻翻译的认知效果对等。
“滋养的粉红雪白”中两种颜色并不是单纯地表示颜色属性,而是用颜色映射到人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这一表达对缺乏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非常陌生,如若译者进行直译不表述出身体气色好的深层含义,那么目标读者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因此,在翻译时葛浩文用“a rosy complexion and fair skin”补充出原文岳母身體状态非常健康、有气色的信息让读者一目了然,降低阅读难度。
5.情绪是颜色词隐喻
(1)害羞是颜色
原文10:服务小姐大大方方地回答:“是驴的性器官。”女士脸皮红了红。(莫言,2012:158)
译文10: Without hesitation, she answers, ‘It’s the donkey’s sex organ.’ The woman blushes. (葛浩文,2012:153)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是比较神秘的、没有色彩的。但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脸上的面部表情都会表现出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的脸红表现出人物内心害羞的情绪,葛浩文在翻译时灵活转变,将原文的颜色隐喻译为非隐喻“blush”,使原文的喻义明确,达到翻译等效。
(2)嫉妒是颜色
原文11:仇人相见,两眼通红。(莫言,2012:341)
译文11:When enemies meet, eyes glow with the fires of jealousy.(葛浩文,2012:337)
结合语境可知,情敌相见,文中“两眼通红”指的是嫉妒愤恨的心理。这里葛浩文翻译的是原作人物眼中充满了嫉妒的怒火,来表明人物此时内心的情绪。
译者在处理时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眼红”和英语文化中的“red eye”间存在巨大差异,没有将眼红进行直译,而是将原文的颜色词隐喻译成火这一不同隐喻,用火这一喻体来替代原文的眼红这一颜色隐喻,同时译者还意译出原作人物嫉妒的情绪,达到了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平衡,实现了源语和目标语的平等文化交流。
(3)羞愧是颜色
原文12:李一斗红着脸说:“天壤之别”。(莫言,2012:357)
译文12:“Night and day”, Li Yidou says, blushing. (葛浩文,2012:348)
结合语境可知,李一斗在其小说中虚假描述自己岳母是虐食动物方面的专家,但事实并非如他所述。因此在莫言询问他时,李一斗表现出不好意思的模样。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阐释时已明白此处红脸含义,于是将其译成“blush”,“blush”一词不仅有害羞的意义,还有羞愧、尴尬的涵义,译出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羞愧效果。
6.生活是颜色词隐喻
(1)死亡是颜色
原文13:勾命的黑无常。(莫言,2012:173)
译文13:The Grim Reaper. (葛浩文,2012:167)
“黑无常”是中华鬼神文化中阎王属下的勾魂使者,是来接引人死后的鬼魂,意指死神。这里“黑无常”被译者翻译成“Grim Reaper”,这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个极为陌生的表达。由于文化信仰的差异,中国读者并不了解死神和收割者之间的联系,但这对西方读者来说却并不陌生。
“Grim Reaper”这一表达来于圣经的典故,相传耶稣把信徒比作麦子,等时候到了就要来收割(进入天堂),所以后来西方以收割为死亡的代称,与之相应地,镰刀也就成了死神的武器。译者在翻译这一表达时对原文中隐喻进行转换,运用目标读者所了解的文化意象和典故,将原文的特有文化意象进行意译归化到英语文化中,虽将原文的意义表达完好,但也造成了源语言意象在译文中的缺失,不利于目标读者理解中国文化。
(2)色情产业是颜色
原文14:掃黄。(莫言,2012:172)
译文14:Sweep away indecency. (葛浩文,2012:166)
“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帝王的御用颜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黄色”映射到色情的概念,自此这便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低级事物。
中国文化中表示淫秽色情的黄色在英语文化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英语世界的“黄色”常常有胆小、卑鄙、没有价值的含义,相传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的衣服就是黄色。而在西方文化中真正表示色情、下流意义的却是蓝色。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中国文化和英语世界文化相差甚远,将原文的颜色隐喻译成非隐喻,直接译出其喻义下流、色情的意义,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了与原文读者一样的认知效果。
7.政治是颜色词隐喻
此处主要指“反动是颜色”。
原文15:白匪。(莫言,2012:249)
译文15: The Kuomintang “white bandits”. (葛浩文,2012:244)
“白匪”也称“白军”,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至1937年的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对国民党军阀的称呼,用白色来隐喻反动势力,与红军相对垒。葛浩文在翻译时将其原有的白色隐喻保留,并补充出相应的背景信息——国民党,既保留了原文文化意象,让译文理解中国政治文化,同时也帮助目标读者了解原文的意图,一举两得。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对莫言小说《酒国》的颜色词隐喻及其英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酒国》中共存在七种颜色词隐喻,分别为从颜色跨域到物质和人体这两种具体概念,及从颜色跨域到情绪、状态、性质、生活、政治这五种抽象概念。而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这些颜色词隐喻时,多使用隐喻到非隐喻加意译、隐喻转换、保留隐喻加注释的翻译策略来帮助译文读者了解原作中富含中国特色的颜色隐喻表达。
参考文献
[1]Choi & Jae-yoo. 罗伯特·弗罗斯特《白桦树》中的概念隐喻理论[J]. 现代英美语言文学, 2013(31): 63-85.
[2]Kovecses, Z. 概念隐喻理论的拓展[J].认知语言学评论, 2020(18): 112- 130.
[3]Lakoff, G. & Johnson, M.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1980.
[4]Steen, G. 刻意隐喻理论的发展、检验和解释[J]. 语用学杂志, 2015(90): 67-72.
[5]冯全功.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评析——以莫言、毕飞宇小说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3): 20-29.
[6]葛浩文. 酒国[M]. 纽约: 拱廊出版社, 2012.
[7]胡壮麟. 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J].当代修辞学, 2019(4): 1-9.
[8]蓝纯, 高秀平. 从认知视角看《心经》和《金刚经》中的概念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 48(01): 17-28+159.
[9]娄小琴. 基于概念隐喻的汉、韩颜色词比较研究[J].浙江学刊, 2014(02): 111-117.
[10]莫言. 酒国[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12.
[11]史晓一. 框架理论下颜色隐喻翻译方法探析——以鲁迅《呐喊》小说集为例[J].文化学刊, 2021(02): 180-183.
[12]张培基. 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资助项目: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20C535“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莫言小说颜色词隐喻的英译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