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规律”视域下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探赜

2022-04-02 12:53田鹏颖刘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以人民为中心

田鹏颖 刘康

摘 要: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减贫治理中国样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勠力同行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脱贫攻坚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标,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诠释。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开发;三大规律;以人民为中心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04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022-04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要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关键是要提高对规律的认识,善于运用规律来处理问题。规律,最重要的就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为人民谋幸福,践行新时期群众路线,以超凡的战略远瞻定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实施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标的脱贫攻坚,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依据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呈现的新特点,从“三大规律”视角展开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研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治理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指把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执政活动当作客体来研究,揭示共产党在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和管理过程中诸要素以及诸环节之间客观的内在的必然联系。[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创新性体现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使党的自身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联系,提升扶贫工作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供根本保障

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切入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开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党的领导是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各级党委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习近平同志在扶贫相关论述中,多次强调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党中央统筹规划、总揽全局,省级负总责、督导扶贫工作,市(地)县狠抓落实、做好做实脱贫攻坚管理,使各级领导责任切实落实。贫困地区不仅是各级干部的主战场,而且也是培养、锻炼各级干部的训练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其次,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以协调和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脱贫社会合力。党的政治优势不仅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前提和组织保证,而且是脱贫攻坚工程最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中央到地方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安排,政府市场、人才资金、人力调配等才能形成有效联动机制。党的政治优势是“精准施策”的重要保障,通过精准施策能够推进脱贫攻坚,确保精准扶贫。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党建促扶贫,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群雁高飞头雁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政部门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不断完善党政干部任用选拔和监督考核机制,任人唯贤,为基层党组织配好领导班子,选拔干部,从根本上解决党员老龄化严重和基层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等问题。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历史新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应在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部署,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实现以党建促扶贫的关键和重要环节。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扶贫开发工作能否做扎实,扶贫开发政策和资金能否落到实处,扶贫资源是否分配合理公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包括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建设。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被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强党性,在实际帮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以党建促发展,通过制度建党创新党建扶贫机制,提升战斗堡垒战斗力,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建设服务型党支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3.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党的执政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消除贫困,是增进人民福祉,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和群众观,并在扶贫开发实践中不断丰富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认真践行新时期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进而补齐民生短板,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民生,补齐民生短板,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贫困群众即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3]因此,在贫困治理和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坚持依靠人民,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过程中,人民不仅是追梦主体,而且是创造主体[4],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容忽视。推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不断拓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异地搬迁式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和路径,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可以激发内生动力,吸引和融入社会力量,创造条件实现地区之间扶贫协作,使社会扶贫与内源扶贫相结合,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并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迈进的规律。[5]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发展着的理论问题。脱贫攻坚工程为人们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奠定了基础。gzslib202204021253

1.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

邓小平认为,消除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最大优越性。[6]江泽民又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论断。[7]胡锦涛和谐社会论则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本质属性层面,拓展了其科学内涵。[8]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9]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使社会发展具有普惠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达到的历史新高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本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有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内源性扶贫优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脱贫攻坚提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预示着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项民生任务,更是一项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历史任务。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覆盖面更广,社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脱贫攻坚,不断改善民生,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回应时代课题,确定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广大人民谋发展、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没有变。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不断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因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脱贫攻坚与实现社会共享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脱贫攻坚亟需解决的社会矛盾关键问题。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着眼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推进脱贫攻坚,补齐民生短板,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之兴也,视民如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脱贫攻坚顺应时代新趋势,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矛盾新变化,使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持续改善生产和生活水平。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脱贫攻坚使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有效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五个一批”多种帮扶形式,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升了群众整体生存环境,满足了贫困地区人民的多层次需求。

3.脱贫攻坚,实现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切实保障民生,实现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建立社会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平等发展权利,从而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在建设具有普惠性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在兼顾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夯实了物质基础,创造了必备条件。共享发展以共享为核心,脱贫攻坚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脱贫攻坚,能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共享发展,从而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已经实现总体上的小康,但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通过脱贫攻坚,可以最大限度调节社会分配。如若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既要完善和改革分配制度,也要重视社会实现共享发展。脱贫攻坚正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重要实践指向,对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帮扶,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逐渐消除收入、地区和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历史坐标上,坚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无论是对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还是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大有裨益。[10]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能够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优势,从而为人类消除贫困的共同使命提供中国智慧。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价值指引,脱贫攻坚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通过内源扶贫,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自主创新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有力条件、注入活力,从而满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教育扶貧不仅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播,而且可以保障贫困地区的人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生态扶贫通过生态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绿色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题中应有之意。gzslib202204021253

2.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中国之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之所以能够破解历史性难题,办成许多大事,实现中国之治,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全党总动员,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政策规划和资金落实的统筹机制,健全了“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汇聚脱贫合力的社会动员机制。在脱贫攻坚这场彪炳史册的战役中,优秀的干部和人才深入基层,经受住了考验,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

中国在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即提高了风险防控效能,也加快了恢复生产,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的大国形象和地位。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世界两大社会制度文明并存的格局还将长期持续,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中国之治凝聚磅礴力量,粉碎“中国崩溃论”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不实言论,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赋能。

3.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共同使命贡献中国智慧

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不能回避的共同话题和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唯有實现共同发展,才能消除贫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对其带来深远影响。中国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伟大成绩的同时也走过了一些艰辛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首先,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政治保障和制胜法宝。实践证明,以党建促扶贫,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党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加强党的领导相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落实领导责任、整合社会现实力量、强化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反贫困能力。其次,促进共同发展,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发展为主旨,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国际发展环境,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分享减贫经验的交流平台。全球减贫事业任重而道远,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共同发展和消除贫困创造条件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苗遂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价值[J].红旗文稿,2018(2):16-18.

[2] 高中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的几点认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6):56-61.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0.

[4] 刘欢,孟轲.人民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旨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10-13.

[5] 杜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2(1):145-148.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7] 徐崇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5):7-14.

[8] 黄红发.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0(6):41-42.

[9] 赵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深刻内涵——基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20(6):57-64.

[10] 郝立新,周康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J].东南学术,2018(1):6-9.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精准扶贫”背景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研究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