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语境下高中教学的特征、困境与突破

2022-04-01 03:12刘世丽王宏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学科教学模式

刘世丽 王宏伟

摘      要 选课走班语境下的高中教学体现出分层走班成为教学常态、教学辅导呈现多元样态、学生管理营造立体生态的特征。实践推进过程中面临教学配套设施亟须改善、师资队伍面临资源整合、学生课程选择能力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对此,各高中学校应致力于课程体系的结构重组、师资队伍的动态优化、教师教学素养的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日益增强等优化路径。

关 键 词 新高考  选课走班  高中教学  课程体系  分层教学

引用格式 刘世丽,王宏伟.选课走班语境下高中教学的特征、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2(10):5-7.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该《意见》明确指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新高考改革语境下,选课走班必将对高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带来颠覆性的教学变革。为落实《意见》精神,各高中学校在选课走班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在此过程中,选课走班的深入推进也面临诸多风险与阻碍。

一、选课走班语境下高中教学的特征

随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将面临巨大的变化,而对其实质和内涵的深刻理解与体认将有助于教师尽快适应高中教学的新要求、新变化,从而助益新形势、新诉求下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较之以往,高中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打破以往行政班的束缚和限制,实行走班教学。

1.分层走班成为教学常态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制度创新是赋予了学生选择权,面对不同的选考组合,如何满足学生选学需求,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基于自我爱好、兴趣进行科目选择是高中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就走班方式而言,有些学校依据必考科目、参考学习成绩进行分班;有些学校依据学生兴趣、打破年级限制进行分班。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即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精准施教,进而避免传统大班额境况下教学难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而出现的“众口难调”局面。因此,选课走班的实施应立足于学生选科兴趣,着重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选科需求,确保学生选择权,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学辅导呈现多元样态

教学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及时消除学生课堂学习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传统行政班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得到有效保障,但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处于“流动”状态,这对课后及时辅导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制约。对此,学校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辅导相对单一、固化的样态与方式,采取个别答疑、集中辅导相结合的课后辅导方式。同时,构筑帮扶结对、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学生互助辅导方式等灵活多元的教学辅导样态。

3.学生管理营造立体生态

相较于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选课走班模式使学生处于“离散”状态,这既对学校、教师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亦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境况下,学校、教师应积极做出管理策略的调整,从监控式管理转向引导式管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潛能,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动员所有教职员工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建立学业导师、生活导师、生涯规划导师等导师体系,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各方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帮扶合力,进而营造学生管理的立体生态。

二、选课走班语境下高中教学的困境

对各高中学校特别是中西部的大多数高中学校来说,满足选课走班的教学诉求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各高中学校主动作为,未雨绸缪。

1.教学配套设施亟须改善

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对高中教学各方面的配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高中特别是中西部学校而言,真正贯彻落实选课走班制并非易事。从教学配套设施的角度来说,开展选课走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学校教室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走班需求;二是教学设施设备亟待更新完善;三是各类实验室严重欠缺。以教室数量为例,有研究指出,按照上海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1000人左右)的规模,实施大走班(让学生自主选择所有3门高考学科并自主选课)需要增加40%的教室;实施中走班(绑定1门,允许学生选择2门高考学科并自主选课)需要增加30%的教室;实施小走班(绑定2门,仅允许学生选择1门高考学科并自主选课)需要增加20%的教室[1]。如果按照上述标准,广大中西部及人口大省的高中学校在教室建设、教学设备更新与完善、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缺口更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

2.师资队伍分配不均衡

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学科教学对教师的固定需求,致使师资队伍需要依据学生的选课需求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整合,这就很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资源过剩”,而有些学科师资“捉襟见肘”。正如有学者所言,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的学科选择将受到学校教育教学文化、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都会对学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导致学科教师数量的不可预期性,从而致使整个学校学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2]。如在上海、浙江的前期探索中,很多高中学校就出现了物理老师过剩、地理老师稀缺的局面。总的来说,选课走班带来的师资队伍需求的“不确定性”,致使原有较为固定的师资队伍结构难以满足现实要求,这就需要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的选学情况进行师资整合,这也对各高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zslib202204011620

3.学生课程选择能力欠缺

选课走班赋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每一个学生可以综合考虑自身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优势智能并结合所在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最佳选择。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在课程选择中“迷失”了自我,呈现出“选择无能”的实然状况。如在上海、浙江的前期探索中,学生的课程选择存在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等问题,而选课走班制度设计提倡的课程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切性等特征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这显然不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内在旨趣和价值追求。此外,赋予学生课程选择权也是促使学生学会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课程选择过程中,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还是立足自身、长远谋划,是满足眼前利益的实现还是考量个人长远的发展,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眼界和胆识。“学生的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行动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了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在学校里让学生在精神上做这样的选择是最严肃的事情。”[3]在课程选择的砥砺、纠结中,让学生收获成长、进步与发展,学会选择、负责和担当,是选课走班制度设计的精神内核之一。

三、选课走班语境下高中教学的突破

选课走班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变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为深入推进、落实选课走班,各高中学校应着重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三大主体上寻求突破。

1.重组课程体系结构

长期以来,受高考指挥棒的钳制以及个体功利化课程选择取向的影响,高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指向学生的考试科目,课程结构相对单一,课程资源较为匮乏,难以满足新高考背景下学生个性化的课程需求,而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适切的课程资源是确保选课走班落到实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各高中学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供给力度,提升课程供给效能,积极自主开发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卓越品质的校本课程群,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诉求[4]。实践探索中,某校构建了凸显校本特色的特定课程、特惠课程、特长课程、特创课程等课程体系。具体而言,特定课程基于国家课程方案,聚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惠课程着眼学生的未来,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长课程尊重学生的天赋,张扬个性与特长;特创课程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涵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造能力[5]。由此,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择适切自身个性特征的课程,进而让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美好愿景便有了实现的可能。

2.动态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选课走班落到实处的基本要素。师资力量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决定选课走班的方式与成效。但就目前的实然状态来说,大多数学校都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且这一问题仅凭单一学校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本质性改变。有研究指出,目前对于学校教师的编制标准还是停留于1993年制定的编制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此外,生涯规划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跨学科创新实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师、教辅管理人员等等也有很大的缺口。面对新高考制度下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缺编和潮汐现象,一方面应增加教师编制,招聘新的教师任教;另一方面,可以区域为单位,如一个学区、一个区域教育局等统一排摸区内教师总量、结构和各学科对教师数量的要求,进行区域统筹[6],以实现教师队伍的动态优化,进而破解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

3.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选课走班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等重新构思,进而为不同学生设计差异性的教学方案[7]。如此,才能将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下大一统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其次,提升教学专业技能。所谓教学专业技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方式与能力[8]。为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各学校应立足自身师资队伍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弥补本校师资队伍的短板与不足,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搭建各种平台;同时,教师应注重内驱力的激发,主动投身教学技能提升的研究和探索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与教改实验及各类培训,注重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等。

4.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其学业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教师监管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我主导式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学业成绩优劣的分水岭,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来说,会较快地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在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下如鱼得水;但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学生而言,没有了教师的监管他们很可能会逐渐迷失自我,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因此,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下需要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第一,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依据自身的实际和特征科学选科是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首先应明确的学业目标,即每一个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我擅长的科目、适合自己的学科,并对自我的学业前景有必要的认知,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各学校可通过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进校讲解、为学生创造不同职业的体验方式等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指导。第二,开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可以采用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熟知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要素、路徑等,从而对自我学习进行审视和改进。第三,搭建针对不同群体的学习共同体。在学校、教师的管理与指导下,组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并使之规范运行,通过交流、互动、借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6] 袁振国.高考改革深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79-281.

[2] 刘志军,王宏伟.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困境与超越[J].全球教育展望,2016(12):63-69.

[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47.

[4] 周佩灵,胡杏培,王洪席.学生学习选择权与学校课程供给[J].教育科学,2018(04):43-46.

[5] 刘凯.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挑战与创新——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选课走班案例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10):19-22.

[7] 杜文军,王彩凤.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09):49-52.

[8] 李玉峰.论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分及其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07(01):74-77.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学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