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乐,倪红素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合肥,231201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环节,它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已成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
论文选题是以学术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分析单位,它是研究的起点与方向,并决定研究结果的转化速率。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曾说过:“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1]事实证明,选题选得好,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选题不当,论文也会因此而沦为平庸之作。笔者曾以某应用型高校三届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47份毕业论文选题为研究样本,梳理了选题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学生在论文选题上存在方法不当、概念不清、形式单一等问题。将此现象拓展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范畴做进一步的探讨,结果发现,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对选题漫不经心,马虎行事;学生选题知识匮乏,选题陈旧、雷同化现象严重;部分选题“大、空、难”、缺乏学术价值;选题形式单一,重“学术”研究,轻实证研究,有些选题甚至脱离了专业培养方向。凡此种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采用调研法、文献梳理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选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层及论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文科毕业论文选题有价值的实证总结和实践指导。
笔者以“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2 791篇。研究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质量管理、指导教师作用、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以及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等,其中涉及“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文章共有506篇,约占毕业论文研究文章总数的18.1%。经过系统梳理,归纳出文科毕业论文选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论文选题“大、空、难”现象较为普遍。表1中的选题对刚踏入科研门槛的本科生来说显然是过大了。例如,“上市公司并购问题研究”“数字化时代版权贸易研究”“我国制造业应对全球金融问题研究”等论题显然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范围。再者,选题过大也易沦为“空泛”,即选题多属浮泛之论而缺少具体研究对象。如“凭空览月寄愁思”选题,单从标题来看,论题只是对某个研究范围的界定,但缺乏聚焦点,从而选题就显得虚空。事实上,诸如此类选题内涵深邃,外延广阔,每一个论题都涵盖着一个宏大的问题域,包含多层次、多维度的论点,本科生要想在有限的篇幅和较短的时间内将研究内容论述得详略得当,问题分析得条理清晰是有相当难度的。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是将论题要点浮光掠影地论述一番,往往就是材料的堆砌,无甚实际研究价值。
表1 缺乏实际研究价值题例
但凡“大”的选题必然也“难”,因涉及范围广,所需资料多,尤其是研究向纵深发展并试图有所创新时则更难,如 “从边缘到主流——文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型”“论正义”“新诗的大众化研究”等选题就属于此类。虽说本科生挑战“大且难”的选题精神可嘉,但作者对选题实际存在的难度缺乏应有的预测,常常会囿于自身的学术素养而无法对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故研究结果也就谈不上有何实用价值了。有时,作者不得不中途放弃在研的选题而另辟蹊径,这无疑延长了其论文的写作期。
“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是论文选题中另一较为突出的问题。表2中的选题在各自学科内已属被研究得比较透彻,或在学术界早有定论的论题。以苏霍姆林斯基为例,其教育思想传入我国时间已久,学界对其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倘若作者没有新的素材,或不能从新的视角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细微地分析和论证,那研究只能是人云亦云了。作者应当明了,毕业论文是对其4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也是其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深刻思考,多去选择一些学术空白点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另一点是,作者在选题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蹈袭前人,要勇于探索,有所创新,因创新是学术的价值和生命所系。倘若学生选题的出发点就是照搬现成的观点和使用陈旧的材料,那毕业论文就实现不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之目标。总之,学生要提高问题意识,选题要具有新意。
表2 陈旧选题题例
就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论文而言,应用和实证研究型选题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由学校的定位和性质所决定的。但调查显示,此类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多偏重学术研究,轻应用和实证研究。杨素珍等[2]曾对某高校2016—2018三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调研,结果发现,选题中结合社会实践的论文选题应者寥寥,比例分别为:0,0,14%。张同乐[3]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也指出,某应用型本科高校近三届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实证研究型选题仅占全部选题的2.43 %,这说明部分应用型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未能充分体现“论文选题与科学研究、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之精神。就学术研究型选题而言,之中的大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有些选题表面看似学术研究,但研究结果体现不出“学术性”。
选题的“学术性”是指选题要体现学术特点和学术规范,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加以凝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科学的结论。学术论文写作不同于一般的随笔或札记,更不是心得体会或工作总结,它是一种主动性的归纳、概括、延伸与创造的写作,是培养与体现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4]。如下列选题就不具有学术性,因论题本身并不是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深入延伸的探究,同时也不具备任何补充或派生意义(如表3)。
表3 缺乏学术性选题题例
在表3选题中,作者未能从理论高度并结合所学的商务知识对问题进行提炼,仅仅停留在对一般事物之现状的描述上,这样的选题成文后也只是经验总结而已[3]。有关类似缺乏学术性的选题在应用型高校中的汉语语言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十分常见。
以上列举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学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其对论文写作态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论文质量的优劣。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这一重要实践环节态度不够端正,认为论文写得好与差并不影响就业和考研,只要论文能过关即可。基于这种想法,一些学生在论文选题上投入时间较少,缺少主动思索、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深入研究之精神。具体表现为:搜集材料表面化、肤浅化;定选题时严谨不足,马虎有余。此外,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选题知识和方法,在多数场合下完全依赖网络收集些许常识性课题,最终凭借自己对某问题的粗浅认识便仓促选定研究对象,以致选题重复率高,学术价值低。
再者,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工作大都安排在第7学期期末进行,届时学生忙于备考各类考试,加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常常不得不挤出时间去参加“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就业洽谈会”等各种招聘活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知度下降,花在选题上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郭丽等[5]指出,有些学生用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占全部作息时间的 9%,接受教师指导的时间也仅占3%。此外,少部分学生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指导老师对学生富有同情心,不会在毕业的最后关口为难学生。凡此种种均影响到学生的论文选题质量。
指导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学生论文写作质量的坚实保障,而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的重视程度往往又决定了学生论文选题质量和论文写作质量。研究发现,部分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重视程度不高,要求过松,审查不严;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投入到指导学生论文选题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还有些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当学生的选题方向与自己的业务专长不相匹配时,他们往往塞责了事,听之任之。再有,应用型高校文科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较重,有时一名教师甚至要负责指导10多篇毕业论文,这也造成了教师在指导论文选题工作上的专注度不够,流于形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论文选题质量。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上,学校和二级学院时有重文件发放、轻监督管理的倾向,这也是导致论文选题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虽然学校和二级学院均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论文管理条例,但执行过程中严谨不足,松弛有余。例如,毕业论文启动阶段大张旗鼓,上下动员,但之后的具体操作就失之于宽,如选题审核管理工作不够细化,缺少层层把关的机制;在学生论文写作进入到中期时,学校和二级学院对论文写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有所松弛,并常有缺位现象;当学生论文写作进入到后期时,管理层虽加大了论文检查和审核力度,但因起始阶段对选题把关不严,写作中期又疏于检查或检查只是流于形式,后期虽发现有些选题并不符合校、院所制定的选题原则,甚至偏离了专业培养方向,但彼时因距离学生离校期时间较短,故后期采取的任何补救措施均为时已晚。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学院和教师之间尚未形成一条强有力且严谨完善的论文选题质量管理纽带,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质量普遍不高。
以上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从中不难看出,选题质量与学生——指导教师——管理部门这三方主体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只要三方主体能够形成协同发力机制,各尽其责,紧密配合,选题质量就一定有所保障。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生信息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等能力的标尺。为此,指导教师要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必要性的态度,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也是把知识转换成能力的一个实际训练过程。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也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此时的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为他们的未来之路铺垫“路基”。那种认为“毕业论文只不过是毕业前走过场的一篇作业,随便写写交差就行了”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学校管理层应在多种场合下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可以在年级或班级中开展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的讨论,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选题质量上,学校和二级学院管理层要把它放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贝尔纳曾指出:“选题选得好,就可能做出科研成果,甚至是快出成果。如果选不好,将会导致中途夭折或研究成果甚微”[6],这里的选题选的好就是指选题质量高。为了强化学生的选题质量意识,学校和二级学院要把选题质量当作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在学生中积极营造浓厚的选题质量研究氛围,如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交流会,或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设诸如“如何选题”“选题质量分析”等专题辅导班;指导教师要有组织地从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研究兴趣、就业意向等分析入手,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选取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具有新颖性、可操作性和一定实用价值的选题。与此同时,校、院、指导教师要协同发力,督促和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广泛阅读、积极思考、认真选题,摈弃“随便上网找个容易写的选题就行了”等不良想法,切实把选题选好,提高选题质量。
“问题意识”包括研究目标的取向和对学术问题产生的质疑等。成功的选题一定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即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那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7]。这段话充分说明了问题意识在论文选题中的重要性。纵观应用型文科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之所以出现选题陈旧、空泛、无创新性、无学术价值等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因提不出问题而致无题可选。无奈之下,最终只能拾人牙慧,选择那些已被研究很深透的课题进行“研究”,究竟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自己也不甚清楚。对学生讲明白这一点,使其理解其中的道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将论文的选题过程变为一个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然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仅仅通过论文选题前的一个学术报告或学术交流会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把“问题意识”这个概念提前融入日常的写作教学之中。为此,一是指导教师在大一至大三的常规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如布置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或对某一社会热点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看法等;二是督促学生平时要扩大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阅读量,尤其要阅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且可能成为将来毕业论文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指导学生论文的经验和体会,列出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因问题的提出主要来自阅读文献,以及对资料的深入探讨和深刻思考;三是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向学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论文范文并辅以点评,如分析论文中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提出的论点之理论依据是什么等。通过平时的训练,加之毕业论文选题前的辅导和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质量定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毋庸置疑,指导教师的教育事业心、工作责任感以及科研能力等与学生的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质量成正相关。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专业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从而导致“指导作用”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客观上来说,教师日常的教科研负荷较重是一事实,但“指导责任感”弱化,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则是指导教师主观上的因素。如部分教师对论文指导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学生选一个能说得过去的大众化选题,有丰富的资料可利用,并能如期完成一篇论文就行了。基于这种认识,指导教师对选题审查不严,敷衍了事,甚至指导与交流也只是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进行,如此的指导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提高选题质量,教师首先必须提高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指导教师的职责,做到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要从思想上重视选题工作,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管理和指导。例如指导教师可对学生做出明确要求:一是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方向,要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就业方向结合起来;二是要求学生多选择偏重应用型和实践型的选题,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三是规定学生在选题阶段必须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并定期交流阅读体会和选题的意向,杜绝变相抄袭他人的选题等。如此而已,学生的选题方能减少“陈旧、空泛,缺乏学术价值,与专业培养方向不符”等现象的发生率,使论文选题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首先,学校要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建立校、院、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毕业论文选题管理体系,从宏观上制定适合本校办学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管理条例;条例要体现合理性、实用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二级学院在贯彻学校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可根据学院不同学科的特点从中观上摒弃一切流于形式的空壳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论文选题管理细则,如倡导选题多样化、多元化,明确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选题的比例等。指导教师则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选题的知识教育,要为学生介绍具体的选题范围和选题技巧;对学生上交的,但流于形式化、平淡化和雷同化的选题要坚决地给予否定,并让其重新选题。与此同时,学院应创造条件建立论文选题库,努力做到题库中的选题年年都有更新(如每年的更新率保持在40%~60%),从而从源头上改变选题无新意,千人一面的局面。
作为管理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主体,学校、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论文选题审核制度,对学生的选题实施全程管理。以学生自拟选题(不限于在选题库中选题)为例,学生首先按照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自主选题,选题经指导教师审定后上交到学院;学院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院内专家对选题进行二次审核,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题,之后将选题上报到学校;学校再组织校内外同行专家对选题进行最后的审定。这一校、院、指导教师三位一体论文选题审核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前文提及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学生的论文选题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本知识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8]。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论文“选题”直接影响论文写作的有效性。为此,强化论文选题管理是提高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要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校、院两级管理者要根据教育部新文科改革精神,制定符合本校文科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和论文选题管理细则;要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监控,建立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选题审核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消解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毕业论文选题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全面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论文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