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构建的关联性研究

2022-03-31 10:11杨颖虹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关联性标准差儿童文学

杨颖虹

(澳门城市大学,澳门,999078)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原生家庭对人格塑造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儿童早期的教育经历。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中具有可操作性和目标性的亲职教育手段,而自我认同的建构有助于儿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增强抗逆能力。因此,本研究试图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关联性,了解学前儿童亲子阅读对自我认同建构的影响因素,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亲子阅读与自我认同概述

(一)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和家庭阅读,意指家长和儿童共读图书。分享阅读,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阅读,阅读的过程中有陪伴、有分享,有共同的学习和成长。[1]国际教育评估协会(IEA)主导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总结出家庭阅读的主要内容:父母的阅读时间、亲子阅读习惯、父母的教育期望、家庭阅读资源等。[2]有研究者认为,国外亲子共读研究以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论为理论基础,主要关注两大议题,一是亲子共读行为,一是亲子共读成效。[3]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亲子阅读行为产生的动机和影响力。对亲子阅读行为的研究多采用量化的方式,调查不同种族、年龄、社会经历背景、教育水平和教育期望的家长对阅读行为所持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会(NAEP)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家中读物越多,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就越强。另一项调查从27个国家和地区约7.3万人处收集的资料显示,家庭藏书量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巨大,家庭藏书500本可以让孩子的平均受教育时间延长3.2年。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都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4]在中国,多数研究者以文献研究的方式推论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也有研究者以量化研究方式指出亲子阅读获取资源的途径,多为期刊文章。例如,周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意义,并联系教育实践,从选择合适读本、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运用多种方式、科学指导阅读四个方面,阐述了家长如何进行科学的亲子绘本阅读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亲子阅读的积极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5]

(二)自我认同

社会学和心理学对自我认同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有研究把自我认同也称为自我整合。 “自我认同”包含“self-identity”与“ego-identity”两个面向。自我认同涉及三个问题——“自我是什么”“自我为何是这样的”“自我应该是怎样的”,包含自我定位及自我意识的总和。自我认同在志愿行为中体验得到自身价值,如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我能够帮助别人、我具备助人的能力等。自我认同不单单是一种自信,其更多地包含一个人内在的价值,即我是好的,我可以变得更好。因此,自我认同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连续性及可能性的积极认知。

有研究指出,儿童文学作品能促进角色认同,并建议出版社多出版该类题材的作品。Subarno Chattarji认为,作家可以透过儿童文学为儿童创造身份。[6]我国自我认同与儿童文学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主要是身份认同研究,如王欢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三个角度进行文献分析,阐述儿童文学接受与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心理认同的密切关系。[7]杜传坤指出,成人的想象也构成对儿童身份的现实建构,因为想象具有实践力,借助成人的各种教化操控可将某种想象变为现实,也可将其转化为儿童的自我认同,而这是更深层面的权力控制。[8]儿童文学中儿童身份流变的考察,有助于理解和阐释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童年假设和教育状况。[8]刘璐透过故事情节的解构,指出 “爱丽丝在奇幻世界中经历种种冒险,由最开始的自我认同危机到一路寻找真正的自己,她将迷茫与追寻融合在一起,不断强化自己,最终确立真正的自我”[9]。王海燕提出,儿童文学中的自我如同“镜子”,其以各自不同形式折射了作家对“自我”和“他者”的思考,“镜子”不仅可以帮助主体确认自我形象,引导主体自我反省,还担当着“他人之眼”的角色。[10]

综观中西方的研究,皆肯定了自我认同对成长的正向影响力,各地研究者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族群的自我认同水平或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建构自我认同。

二、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关联性的研究情况

笔者利用Google Scholar、知网、万方,就 “学前儿童” “亲子阅读/亲子共读/家庭阅读 ” “儿童故事”“自我认同”进行资料搜索,没有发现同时包含上述四种概念的文章。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发现, 1996年开始有“亲子阅读”相关研究的文章,至今已有1236 篇,没有亲子阅读和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1992年至今共有“亲子共读”相关研究的文章335篇,没有亲子共读与自我认同相关的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此主题的论文共5篇,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和阅读的关系,鼓励亲子阅读及相关策略,其中并没有谈及儿童自我认同的问题。 1960年至今共有“家庭阅读”相关研究的文章741篇,其中没有以儿童自我认同为关键词的文章。有关“自我认同”的研究自1990年开始至今共有1863篇文章,与儿童自我认同相关的文章有23篇。笔者再以 “儿童文学和自我认同”搜索文章发现,自2010年至今共有文章3篇,都是王海燕的论文,主要谈及 “儿童文学”与 “镜子意象”,其中两篇题目相同,为《儿童文学中的镜子意象:自我认同与他者目光》。因此,有关亲子阅读与儿童自我认同关系的研究需要拓展,本研究者期望构建亲子阅读与儿童自我认同的关联性模型,了解二者的关联性,为该领域的跟进研究建立基础。

三、研究设计和分析

(一)研究设计

笔者以国际教育评估协会(IEA)主导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总结出的家庭阅读因素 “习惯、互动、期望、资源”为自变量,以埃里克森的理论为理论基础,改良林家五、熊欣华、黄国隆的自我认同模型三要素(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我能做什么),从而引申出“自我是什么?自我为何是这样的?自我应该是怎样的”三个问题,设计出以儿童外形、性格、能力、性质为因变量的关联性累加量表,分别向孩子和家长以“A.非常认同、B.认同、C.一般、D.不认同、E.不清楚”五点试量表进行意向调查,并对这两部分进行关联性分析,期望解决以下研究问题:亲子故事阅读对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有帮助吗?亲子阅读四要素“习惯、互动、期望、资源”对自我认同建构的成效有怎样的影响?

图1 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关联性模型

基于现时并没有亲子阅读与自我认同关联性的讨论,因此,笔者依现有文献中对学前儿童家庭阅读的四大关注点,以及自我认同的几个要素进行关联性的数据分析,期望透过以上模型了解如下问题:进行亲子阅读和没有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在自我认同的呈现上有没有差异?有亲子阅读的家庭中,哪方面的阅读要素对孩子自我认同的建构产生较大作用?亲子阅读对自我认同量表中的哪一项最有影响力?而这一量表的结果,理论上可填补亲子阅读与自我认同建构方面的空白,也能为相关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研究分析

首先,笔者在亲子阅读群组选取10个亲子组合进行问卷预调查,接受反馈意见并删除不当内容,重整题目。其次,按研究题目与数量的基本信度要求(取样需为研究题目的五倍以上),以Google表单形式发放给家长正式作答,邀请150个亲子组合填写问卷(题目为28题),完成问卷调查。最后,用SPSS 19.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

1.信效度分析

第一步,笔者针对时间、习惯、期望、资源、自我认同构建五个维度,进行因子负载矩阵与信效度分析。用SPSS 19.0做出因子分析结果,KMO和Bartlett的检验值为0.877,大于0.5的门槛值,代表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利用因子分析确定构面的题目数,删除因子载荷量小于0.5的题目,所有题目的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5,所以无须删除。对各变量做出决断值(C.R.),删除不显著的题目数,所有题目的决断值(C.R.)均显著,因此无须删除。第二步,笔者对各变量进行信效度分析,本文所有变量的CR值均大于0.7,表示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具体见表1。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第三步,笔者对判别效度进行分析。判别效度用来检验各个变量自身的相关性及与皮尔森相关系数作比较,再将AVE值进行开方处理,算出各变量之间的AVE平方根是否大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判别效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对角线放上AVE的开根号值,下三角为皮尔森相关系数,比较结果发现变量具有区别效度。

表2 各变数的AVE平方根及相关系数

2.方差检验

为比较“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本文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t=6.617大于0.196,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方差分析结果显著。这证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自我认同方面存在差异性,从均值可以看出,亲子阅读后进行自我认同建构效果更好。

表3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为进一步比较“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自我认同中的外形、性格、能力、特质)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本文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关于自我认同中的外形在是否进行亲子阅读中存在差异性,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t=2.242大于0.196,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即证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外形方面存在差异性,从均值可以看出,进行亲子阅读的效果更好。

表4 外形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关于自我认同中的性格在是否进行亲子阅读中存在差异性,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t=3.796大于0.196,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即证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性格方面存在差异性,从均值可以看出,进行亲子阅读的效果更好。

表5 性格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关于自我认同中的能力在是否进行亲子阅读中存在差异性,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t=4.374大于0.196,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即证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从均值可以看出,进行亲子阅读的效果更好。

表6 能力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关于自我认同中的特质在是否进行亲子阅读中存在差异性,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t=6.083大于0.196,显著性p值小于0.05,意味着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即证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在特质方面存在差异性,从均值可以看出,进行亲子阅读的效果更好。

表7 特质与是否进行亲子阅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以上结果可知,亲子阅读与自我认同建构相关,且自我认同(外形、性格、能力、特质)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其影响力系数依次显示为特质、能力、性格、外形,亲子阅读有利于建立比较抽象内显的自我形象。

3. 回归分析

本文以亲子阅读为自变量,以自我认同构建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 19.0对其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8所示。表8的数据显示,亲子阅读(Beta=0.751,p<0.001)对自我认同构建影响显著。具体来说,亲子阅读每增加1个标准差,自我认同构建会增加0.751个标准差。

表8 回归分析结果1

表3和表4的结果回应了研究问题“学前亲子进行儿童故事阅读对孩子自我认同的建构有帮助吗”,答案是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进行亲子阅读和没有进行亲子阅读在数据上呈现差异。

本研究再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变量关系。首先,以时间、习惯、期望、资源为自变量,以自我认同构建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回归分析结果2

表9的数据显示,时间(Beta=0.220,p<0.05)、习惯(Beta=0.308,p<0.01)、期望(Beta=0.130,p<0.05)、资源(Beta=0.258,p<0.001)对自我认同构建影响均显著。具体来说,时间每增加1个标准差,自我认同构建会增加0.220个标准差;习惯每增加1个标准差,自我认同构建会增加0.308个标准差;期望每增加1个标准差,自我认同构建会增加0.130个标准差;资源每增加1个标准差,自我认同构建会增加0.258个标准差。因此,表8、表9回应了研究问题“习惯、互动、期望和资源对自我认同构建的成效有怎样的影响”。

由以上结果可知,亲子阅读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力最大的是阅读习惯,付出资源和时间的影响力相差不大,而影响力最小的是期望。

四、研究总结及建议

(一)研究的启发

1.提醒教育者重视亲子阅读对自我认同建构的作用

进行亲子阅读和没有进行亲子阅读在数据上呈现明显差异,即印证了笔者研究假设成立,儿童文学中的“镜子”可以不同的形式折射作家对“自我”和“他者”的思考,有利于帮助儿童确认自我形象,引导儿童自我反省。要做好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就必须先让家长了解自我认同的意义和内涵,如为什么学前儿童要建构自我认同,如何才能够建立自我认同。亲子阅读只是学前儿童自我认同建构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也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然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未必能够启发儿童对未有经验和场景的思考,阅读正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帮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影响因素和操作方法

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 如今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虽然不少家长投入金钱、时间和精力教育子女,但却容易忽视儿童心灵的建构。从本研究的结果可知,影响儿童成长的不是期望,也不是投入多少时间和资源,而是亲子阅读习惯(交流、反馈、互动等方法)。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自我认同建立正确的观念: 接纳儿童在外形、个性、能力、特质上的不完美,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儿童自我完善的方法。

3.亲子阅读有助于孩子对抽象化自我形象的理解

孩子自我形象的建构源自外界,例如:他照镜子会看到自己的样子,和亲友相处会感知自己给人的感觉(真乖/好棒/很可爱),能力和特质对学前儿童是相对抽象的,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建构相关经验,而故事的经验能弥补他们认知上的不足,而透过镜像效应,孩子能从故事中人物的情境想起自己,而这也符合数据分析的结果:亲子阅读有利于建立比较抽象内显的自我形象。若家长能理解和善用故事素材,将有助于学前儿童自我形象的建构。

(二)研究建议

第一,家长要以建构自我认同为目标进行亲子阅读。第二,教育观念正确是好事,但对孩子的期望在教育中的作用有限,如何实践才是重要的。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投入时间和资源更重要。第三,良好的阅读习惯(互动和反馈)会增强建构自我认同的成效。建议家长重视这方面的技巧,主动学习。学校和政府也可以举办相关活动,帮助家长掌握亲子阅读的技能。第四,研究表明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关联性成立,建议出版社、学校、政府等研发和推广相关读物。

五、研究贡献及局限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创建了亲子阅读与学前儿童自我认同的关联性模型,为该研究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基础。在实践上,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家长、教师、学校及教育当局在制定政策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取样方面,本研究样本不够全面,未能反映各阶层的情况,研究结果很大程度呈现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认知,其是否必然是通过亲子阅读来实现的,需要进一步论证。此外,由于学前儿童的年纪小,对其进行自我认同的测量会存在困难,因此该研究可进一步跟进。笔者认为通过量化研究不能深入操作性和阅读素材方面,所得的结论深度不足,期望此基础关联性研究能让更多人对此内容感兴趣,并通过质性研究弥补不足。

猜你喜欢
关联性标准差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浅析标准差及其在工程统计中的运用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更 正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抗磨白口铸铁化学成分自关联性分析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