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程紫薇
(1.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2;2.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固戍幼儿园,广东深圳,518100)
国际交往应该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国际交往需要同伴合作,同伴合作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户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除了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还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游戏作为发展幼儿身体的重要活动形式,将其渗透到幼儿同伴合作行为教育中,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者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发展动作的游戏”[1],是“一种有规则的,和身体运动有关的娱乐活动”[2]。还有研究者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有角色、情节和规则,内容主要是走、跑、跳和平衡等动作的游戏”[3]。也有研究者认为“体育游戏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体智结合的、促进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游戏活动”[4]。本研究把体育游戏认定为一种能够锻炼或者发展身体的运动型娱乐活动。
“同伴”是指在一起工作、生活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5]同伴合作是指有某种特定关系的两个个体为完成共同的目标经过协商配合采取了一致行动的一种互动交往。幼儿同伴合作行为本质上与上述概念一致,只是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同伴合作较简单。出于操作方便的考虑,研究者将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定义为同一个集体中的幼儿为完成一个目标而共同付诸行动的过程中的行为。
笔者对南昌市B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班级的体育游戏进行了观察记录,共收集大班体育游戏案例22个,中班体育游戏27个,小班体育游戏21个,共计70个。其中,教师组织的体育游戏大、中、小班共12个,每个年级4个,平均每周开展一次集体体育游戏,其余均为幼儿自发进行的体育游戏。笔者主要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同伴参与情况、幼儿参与意愿、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游戏中的一些具体游戏情境做了客观记录。通过对观察案例的整理分析,可看出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现状。
幼儿园体育游戏多为户外游戏,游戏的形式是集体性的还是幼儿自主进行多依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组织的集体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为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体育游戏,教师会开展同伴合作游戏、分组游戏。幼儿自主进行体育游戏时,受到的拘束较少,心理压力小,不容易紧张、焦虑,幼儿还可以自己选择搭档,与同伴互动较自由。
可以看到,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大班参与体育游戏次数最多的为7—10人游戏,其次是10人以上的体育游戏,参与次数为7次,而2—6人体育游戏的参与次数是6次。中班2—6人体育游戏的参与次数最多,其次是7—10人体育游戏的参与次数为8次,10人以上的体育游戏和1人体育游戏参与次数均为5次。小班7—10人体育游戏参与次数最多,其次是1人体育游戏的参与次数为6次,2—6人体育游戏和10人以上体育游戏的参与次数均为4次。
表1 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参与人数情况表 单位:次数
按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可将幼儿园体育游戏分为走跑、跳、钻爬、抛投四类,这类游戏趣味性强,游戏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组织者或参与者的需要调整游戏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游戏内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调查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人数统计
可以看出,28.33%的幼儿最喜欢体育游戏,略高于角色扮演游戏。在问幼儿为什么喜欢体育游戏时,幼儿的理由有“可以在外面玩”“能够随意地跑动”“老师管不到了”等。可见,幼儿活泼好动,体育游戏能够满足他们走跑爬钻的意愿,因此很多幼儿喜欢体育游戏。
教师对幼儿园体育游戏的指导可按照游戏准备阶段、游戏进行阶段、游戏评价阶段进行描述。在游戏准备阶段,教师会有目的地为幼儿投放游戏材料,帮助幼儿确定合适的游戏场地及其范围。例如:对小班幼儿,教师会投放数量较多的小型游戏材料,如藤圈、沙包、袋鼠袋等,幼儿可通过和同伴一起共用材料完成体育游戏;对大班幼儿,教师会提供较大的游戏材料,如轮胎,这样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开展轮胎类体育游戏。在游戏进行阶段,教师要在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或者主动向教师求助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指导。例如,在丢沙包游戏中,小班教师何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独自拿着藤圈发呆,便对哈哈小朋友说:“你是一个火车头,快去找找你的火车车厢(藤圈)。”然后喊来其他小朋友:“这里有个火车需要车厢,你们快带着你们的车厢来呀!”何老师采用提醒的方式指导了幼儿进行同伴合作。在游戏的评价阶段,教师要对游戏中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进行表扬与肯定,对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矛盾进行引导,指导幼儿如何与同伴沟通,如何进行合作。例如,大班“合作跳布袋”游戏要求幼儿尝试两两牵手一起跳,游戏过程中丫丫和小雨一起协商,想出了喊口号一起跳的办法,他们跳得又快又好,而没有采取协商合作方式的幼儿则很难完成游戏。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对此进行了表扬。
在幼儿园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的体育游戏内容并不一定都是同伴合作性的体育游戏,幼儿的“自我中心性”往往让幼儿容易只关注到自己,没有外界环境的干涉,他们通常会选择独自游戏,其中小班幼儿最为明显。在自主游戏中,小班幼儿同伴参与情况中,2—5人参与的游戏较少,个人独自进行的体育游戏情况较多,但到了大班,幼儿同伴参与的游戏变多。在集体游戏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会考虑到全体幼儿身体发展的需求,多数情况下是采取排队的方式进行,但是幼儿会出现插队的情况,他们很难意识到遵守规则的合作行为对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
虽然体育游戏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合作策略多样化,但是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合作策略的使用情况差距较大,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水平差距也非常大。根据幼儿使用的合作策略情况,研究者发现小班幼儿协作配合的策略较多,但请求、遵守规则等合作策略的使用情况不如中大班的幼儿好。中大班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协作配合、遵守规则及请求的策略人数多,说明他们使用合作策略的意识较强,合作行为水平也较高。
研究者在幼儿园观察中发现,虽然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容易产生同伴合作行为,但是这都建立在幼儿对体育游戏内容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而这些认知经验都是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收获的。
在体育游戏开展前,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幼儿经常会不知所措,拿到了游戏材料也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这种情况在小班尤其明显;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与同伴进行体育游戏时与同伴交往经验不足,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他们几乎不会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
教师对体育游戏的指导还包括游戏开展前教师对体育游戏场地的选择,这也会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合作。场地太大,幼儿容易分散游戏;场地太小,幼儿不方便开展合作性的体育游戏。此外,教师对体育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积极评价会对幼儿与同伴合作产生积极影响,如教师表扬了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其他的幼儿就会努力尝试合作。
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多引导幼儿与同伴发生合作行为不仅能锻炼幼儿的体能,还会对幼儿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的萌芽有积极作用。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能力发展有利于学龄前幼儿去自我中心化。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幼儿园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可提高教师开展体育游戏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组织好体育游戏。幼儿园对体育游戏的重视可以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来体现。在物质环境方面,幼儿园要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作为体育游戏的物质条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体育游戏,幼儿也能够通过游戏材料发生更多游戏互动行为。在精神环境方面,幼儿园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设置专门的体育活动时间,营造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喜欢体育游戏,乐意在体育游戏中与同伴合作。
首先,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差别较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园体育游戏。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体能较差,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易学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可以用情境故事导入,增加一些角色游戏元素,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然后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同伴合作,让他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和同伴合作带来的快乐。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对各类器械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师要注意锻炼他们一物多玩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创新。大班幼儿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可以适当用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同时调动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的示范对幼儿同伴合作的态度有重要影响。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教育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易被幼儿模仿。教师亲身示范或直接指导幼儿如何在合作中完成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同伴合作的意愿,提高幼儿同伴合作的质量。教师还要及时评价,给予幼儿同伴合作行为正面强化。教师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对成功的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及时进行点评,给予认可,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及在游戏中的快乐体验,不仅能够强化幼儿的同伴合作行为,还能够引起其他幼儿对同伴合作的好感,增强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笔者通过此次研究了解到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幼儿园体育游戏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这些建议参考了B幼儿园教师的意见,实用性较强。关于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研究仅靠案例分析还不够,今后,研究者可结合量的研究及实验对比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