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通过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在体外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

2022-03-31 01:03陈水龄亢泽峰褚文丽郝雪莲陶方方张明明李书娇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雷珠姜黄培养液

陈水龄,亢泽峰,褚文丽,郝雪莲,陶方方,张明明,李书娇

0引言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oidal retinopathy,CEC)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表现。CNV的形成是多细胞与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已知促进CNV形成的重要的因子之一。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相关信号通路是参与调控这些细胞与因子活性的重要信号通路[1]。目前,中药单体在抗新生血管方面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在抗肿瘤新生血管方面,也为眼科新生血管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植物姜黄、郁金、莪术提取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其药理作用广泛[2-3],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新生血管及抗肿瘤等[4-5],但在CNV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姜黄素在体外抑制CNV的作用机制,为CNV的治疗提供思路。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细胞来源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

1.1.2主要试剂氯化钴(CoCl2)和姜黄素(美国Sigma),DMEM/F12培养液(美国Hyclon),ECM培养基(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胎牛血清(美国Gibco),Matrigel基质胶(美国BD),CCK-8试剂盒(日本同仁)。RNA试剂盒(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抗:anti-AKT和anti-p-AKT(美国CST),anti-HIF-1α和anti-VEGF-A(美国Abcam)。

1.2方法

1.2.1CCK-8法筛选造模试剂CoCl2和实验药物姜黄素及阳性对照药雷珠单抗的浓度将对数生长期ARPE-19细胞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分别加入浓度为0、50、100、200、400及800μmol/L的CoCl2溶液分别培养6、12、24和48h后,每孔加入CCK-8溶液20μL,培养4h后检测各孔在450nm的吸光度值(OD值)。以正常组细胞活性为1,各实验组细胞活性=(实验组平均OD值-空白孔平均OD值)/(正常组平均OD值-空白孔平均OD值),每组3个复孔。同样的方法加入浓度为0、6.25、12.5、25、50、100及200μmol/L姜黄素分别培养6、12、24和48h;浓度为0、5、10、20、40和80μg/mL雷珠单抗培养24h。

1.2.2CCK-8法检测各实验组ARPE-19细胞的活性将对数生长期ARPE-19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h,根据分组给予不同干预,正常组:ARPE-19;模型组:ARPE-19+CoCl2;雷珠单抗组:ARPE-19+CoCl2+雷珠单抗;姜黄素低剂量组:ARPE-19+CoCl2+姜黄素低剂量;姜黄素中剂量组:ARPE-19+CoCl2+姜黄素中剂量;姜黄素高剂量组:ARPE-19+CoCl2+姜黄素高剂量组。培养24h后加入CCK-8溶液20μL,培养4h后检测各孔在450nm的吸光度值(OD值)。以正常组细胞活性为1,各实验组细胞活性=(实验组平均OD值-空白孔平均OD值)/(正常组平均OD值-空白孔平均OD值)。

1.2.3RT-qPCR检测各组细胞AKT和HIF-1α及VEGFmRNA的表达制备各组ARPE-19细胞样本,按照Trizol说明书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qPCR设置反应条件:95℃×10min→95℃×15s→60℃×1min,35~40个循环,进行目的基因扩增,以GAPDH为内参,得到目的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与合成,具体序列如下:GAPDH-F:GGAGATTACTGCCCTGGCTCCTA,GAPDH-R:GACTCATCGTACTCCTGCTTGCT,AKT-F:ACTGTCATCGAACGCACCTT,AKT-R:CTCCTCCTCCTCCTGCTTCT,HIF-1α-F:ACCTATGACCTGCTTGGTG,HIF-1α-R:GGCTGTGTCGACTGAGGAA,VEGF-F:GAGTACATCTTCAAGCCATCCT,VEGF-R:TGCTCTATCTTTCTTTGGTCTGC。

1.2.4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oCl2(100μmol/L)对ARPE-19细胞AKT、p-AKT、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制备细胞样本,提取总蛋白,BCA法计算蛋白浓度,制备蛋白SDS-PAGE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膜(湿转),抗体孵育(其中一抗稀释比例为AKT 1∶1000,p-AKT 1∶2000,HIF-1α 1∶500,VEGF 1∶1000),曝光显影,测定条带灰度值,以β-actin条带的光密度值校正,得到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1.2.5CCK-8法检测缺氧条件下ARPE-19细胞姜黄素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根据1.2.2制备缺氧条件下ARPE-19细胞不同组条件培养液,CCK-8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具体方法同1.2.1)。

1.2.6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水平迁移的影响待HUVEC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调整细胞浓度至每毫升1×105个,接种于24孔板中待细胞生长融合成单层细胞后,用10μL微量加样枪头垂直于板底行“一”字形划痕,PBS冲洗,镜下拍摄0h和不同条件培养液干预24h后的照片(40×),重复3次。测量并计算各组迁移率,迁移率=(S0-St)/S0×100%(S0:原始裸区面积,St:各时间点裸区面积)。

1.2.7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垂直迁移和侵袭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不同在于侵袭实验需要加入Matrigel基质胶。调整HUVEC细胞至每毫升1×105个,在Transwell的下室,根据分组给予不同条件培养液;在Transwell的上室加入HUVEC细胞悬液。加样后培养24h,吸尽小室内液体,擦去小室内未迁移的细胞,多聚甲醛固定,结晶紫染色,晾干。倒置显微镜下取上下左右中间5个视野拍照(100×),相对垂直迁移率=实验组/正常组,相对侵袭率=实验组/正常组。

1.2.8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96孔板中用预冷的枪头在每孔加入Matrigel基质胶培养2h,使胶凝固。同时消化HUVEC细胞,调整至每毫升2×105个,根据分组给予不同条件培养液和HUVEC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6h。倒置显微镜下取上下左右中间5个不同视野进行拍照(100×),相对管腔形成率=实验组/正常组。

统计学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浓度CoCl2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呈现先增长后抑制,当CoCl2浓度≥200μmol/L时,ARPE-19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可见细胞皱缩稀疏。因此,我们选择CoCl2浓度为100μmol/L,干预24h进行后续实验研究,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CoCl2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2.2不同浓度姜黄素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姜黄素浓度在0~100μmol/L时,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未见变化。当浓度为200μmol/L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细胞皱缩,数量减少。因此,我们选择姜黄素浓度为6.25、25、100μmol/L为低、中、高剂量进行后续相关实验研究,见表2。

表2 不同浓度姜黄素对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2.3不同浓度雷珠单抗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当雷珠单抗浓度为20μg/mL时,ARPE-19细胞的活性较CoCl2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20μg/mL时,ARPE-19细胞的活性较CoCl2组和正常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选择雷珠单抗浓度为20μg/mL进行后续相关实验研究,见表3。

表3 不同浓度雷珠单抗对CoCl2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的影响

2.4各组间AKT和HIF-1α及VEGFmRNA相对表达量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低、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间AKT和HIF-1α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

2.5各组间AKT和HIF-1α及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各组间AKT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HIF-1α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低、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5。

表5 各组间AKT和HIF-1α及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

图1 各组间AKT和HIF-1α及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 A:正常组;B:模型组;C:雷珠单抗组;D:姜黄素低剂量组;E:姜黄素中剂量组;F:姜黄素高剂量组。

2.6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7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水平迁移的影响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水平迁移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UVEC细胞水平迁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珠单抗组水平迁移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中、高剂量组水平迁移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表6。

图2 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水平迁移的影响 A:正常组;B:模型组;C:雷珠单抗组;D:姜黄素低剂量组;E:姜黄素中剂量组;F:姜黄素高剂量组。

2.8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垂直迁移的影响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垂直迁移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UVEC细胞垂直迁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珠单抗组垂直迁移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中剂量组细胞垂直迁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剂量组垂直迁移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表6。

图3 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垂直迁移的影响 A:正常组;B:模型组;C:雷珠单抗组;D:姜黄素低剂量组;E:姜黄素中剂量组;F:姜黄素高剂量组。

2.9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侵袭的影响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侵袭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UVEC细胞侵袭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珠单抗组侵袭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中剂量组细胞侵袭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条件培养液高剂量组侵袭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表6。

图4 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侵袭的影响 A:正常组;B:模型组;C:雷珠单抗组;D:姜黄素低剂量组;E:姜黄素中剂量组;F:姜黄素高剂量组。

2.10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珠单抗组管腔形成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剂量组管腔形成未见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管腔形成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管腔形成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表6。

表6 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的影响

图5 ARPE-19细胞各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 A:正常组;B:模型组;C:雷珠单抗组;D:姜黄素低剂量组;E:姜黄素中剂量组;F:姜黄素高剂量组。

3讨论

多种细胞成分参与了CNV的形成,其中RPE细胞是CNV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CNV病变早期就存在RPE细胞的萎缩或功能减退。RPE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脉络膜之间含有色素的单层细胞,它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Bruch 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共同组成光感受器细胞-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在视网膜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6],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8]。在缺氧状态下,RPE 细胞异常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长因子,Bruch膜损伤,CNV形成,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因缺乏脉络膜的营养供应而凋亡。内皮细胞作为组织与血液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先感受缺氧的细胞之一。在CNV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RPE细胞缺氧、内皮细胞受损及功能障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内皮细胞的保护可阻止其进一步恶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缺氧诱导VEGF的表达是CNV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HIF-1α是细胞内氧平衡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肿瘤发生、炎性反应以及细胞自噬等方面都起关键作用,它的激活可作为组织和细胞缺氧的直接反映与重要标志。本研究显示,CoCl2在100μmol/L浓度时可以促进细胞中HIF-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说明我们的ARPE-19细胞体外缺氧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与以往文献报道类似[9-10],其机制与AKT信号通路有关。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证实姜黄素药理作用广泛[2,11],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新生血管[3,5]及抗肿瘤等[12-13],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姜黄素在眼科相关的研究较多,包括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13];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化;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15];抑制人[16]和动物[17-18]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19];延缓实验动物早期[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减少[22-23]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24];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25-26]及治疗眼部肿瘤等[27]多方面。

正常情况下,眼部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很低;但在缺血、缺氧、炎症等应激情况下[28-29],VEGF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增高,继而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眼科临床使用的各种抗VEGF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CNV生长及血管渗漏,改善或维持患者的视力。本研究显示100μmol/L的姜黄素可减少ARPE-19细胞中AKT、HIF-1α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见姜黄素对CoCl2诱导ARPE-19细胞缺氧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达到一定剂量。体外血管形成实验可分为细胞增殖实验、水平迁移实验[30-31]、垂直迁移实验[32-35],细胞侵袭实验[36],管腔形成实验,以及器官水平的人胎盘血管段培养模型和大鼠动脉环模型。目前通常所说的血管形成实验是指细胞的管腔形成实验,它可从侧面反映毛细血管的早期形成过程,是体外检测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血管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会形成细胞条索,然后形成管腔。在特定条件下如基质胶、胶原等培养时可见到管腔形成[37-38]。本研究显示姜黄素条件培养液低、中、高剂量组可降低细胞水平迁移;中、高剂量组可减少细胞管腔形成;高剂量组还可降低细胞垂直迁移及降低细胞侵袭。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在细胞水平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但鉴于姜黄素药理作用复杂,且体外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其形态、功能和体内均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进一步完善体内实验,证实其在抑制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将为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雷珠姜黄培养液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雷珠单抗联合Ozurdex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姜黄素和姜黄油同步提取工艺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黄壤假单胞菌溶磷特性及对pH缓冲的响应
几种培养液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探究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