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SACE-R”教学模式

2022-03-31 02:19李进成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李进成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教材的编排逻辑和德育主体论的观点,构建了“SACE-R”教学模式。其中,“S”表示“Scene creation”,“A”表示“Activity experience”,“C”表示“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E”表示“Externalization and promotion⁃regulate and control” 。“SACE”即“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外化提升”。“R”表示“regulate and control”,即调控,突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让课堂的调控和对话成为教学效果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SACE-R”教学模式  建构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师资队伍不足,目前很多教师对如何教好这门学科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及任教情况的调查,道德与法治学科专职教师不足2%,大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队伍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背景,对学科标准及课程属性把握不准。“SACE-R”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一线课堂教学的听课调研及有关文献的阅读,并结合《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德育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定位不准,大部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缺乏学科专业背景,也缺少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学科,很多教师在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上处理不好,不清楚本学科与地理、历史、科学等学科的区别,淡化了学科特色。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讲解,轻活动体验与感悟。最后,很多教师重活动设计,轻感受分享。随着新教材的培训,很多教师开始研究该学科的教学,尝试立足儿童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和体验活动。但是很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分享和思维启迪,导致体验活动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SACE-R”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在“SACE-R”教学模式中,“SACE”即“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外化提升”,“R”即调控。该模式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当下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通过交流分享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认同,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应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基于生活、体现学科特点、内含问题、融入情感的特质。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与文本内容进行交流对话,并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最终能实现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围绕活动体验任务把教学活动中的感悟、情感体验进行分享交流,是学生获得情感认同,内化于心的过程。外化提升的重点是实践拓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展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达到行为自觉,外化于行的目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有效调控课堂的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在学科轨道运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SACE-R”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现实是儿童逐步构造起来的,只有当客体和主体发生关系时,主体才能认识到客体的存在。“同化”和“顺化”使主体的结构与外界客体发生联系,随着结构不断复杂化,需要不断加强智慧的适应功能。任何外部刺激都是通过“同化”和“顺化”来实现的,如果教育不能立足于儿童的体验、感受和认知水平,就很难把教师的外部刺激整合到学生的已有结构中。7~12岁是具体运算思维的发展阶段,思维认知具备守恒性、可逆性和整体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强调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和外化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儿童的认知水平。

(二) 基于教材的逻辑编排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 “生活事件”为基本素材来组织教材,突出儿童作为主体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热爱当下的生活。这样的教材编排强调课程的生活性,突破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狭隘性,引导儿童去过积极的生活,去体悟积极的价值与态度。生活事件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陪伴、对话和引导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要配合教材的编排逻辑,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超越当下的生活,迈入更广阔的文化、情感和道德世界。

(三) 基于课堂主体论的观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落脚点应该是培养“道德主体”,而不是培养“知识主体”。“知识主体”是指以知识性的思维看待世界、掌握客观知识,将世界对象化,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世界。“道德主体”会关注自我和自身的经验与情感,与世界融为一体,全身心去体验世界。课堂教学应该从知识的学习向德育提升,把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品格素养和行为准则。“SACE-R”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调控元素,注重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的作用。

四、“SACE-R”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聊聊课余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思维的矛盾点可以巧设辩論:课余生活谁选择?正方:听从父母。反方:自主选择。这样学生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增加不同的体验感受,思维就会被激活。在学生的思维困境中,教师应巧妙引出“解决问题我能行”的教学安排,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

放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讨论才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以《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为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里学生谈论的生活情境,可以利用“活动园”板块的内容,也可以用本班学生的具体事例开展讨论。为了让情境更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还可以让学生演练情景剧,让学生代入角色,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强化学生分享,激发学生的情感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简化为道德知识传授,而应该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重走丝绸之路》一课时,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等目标都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使者的角色,规划丝绸之路的行走路线,例如,带什么样的商品去西域,以及和张骞进行对话等。创设活动场景,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就会随着学生的体验和表达内在生成,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到实处。

(四) 加强教师调控,提升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研讨课上,当教师问学生:“你看到小区的清洁阿姨会怎么想?”小朋友回答:“我妈妈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只能像她们一样。”这样的回答很显然不符合学科的价值引领,教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调控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你妈妈特别希望你好好学习,只有这样你将来才能回报身边的人的付出,才能有能力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提升生活质量。”这样就把家长的简单的功利教育上升到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高层次思维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SACE-R”教学模式为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该模式能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有助于培養学生的思维与综合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7.

[2]易法建,黄文胜.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4-97.◆(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

本文系广州市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91210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