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霞 杨钦芬
摘要: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旨在对问题和思维本身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以寻求真理和改进思维。通过明晰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意涵,基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双主性”、“思維性”和“完整性”特征,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教育价值,可以发现“双主性”特征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完整性”特征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思维品质;双主性;思维性;完整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A-0008-05
当前,我国对人才培养的重点从知识技能转向思维品质,高级思维品质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是新时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理解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意蕴?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哪些特征?何种价值?如何实现?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实现传统教学向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意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凸显反思性和批判性,以思维为对象、以分析和重组思维为方法、以改进和提升思维为追求的高级思维。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智力特征或性格的发展,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教学是基于开放包容的教育情境,借助对话型教学模式,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生成、思维提升和性格养成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一,批判性思维教学创设的情境是开放包容的,营造的氛围是反思批判的,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对话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诘问、对话等形式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以锻炼思维和获取知识,避免了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应试教育。其二,批判性思维教学是一种学生身心融于课堂,启动批判性思维,在新知识的刺激下解构原有知识结构并重新建构认知的活动过程。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学生是“获得”而非“接受”知识,“获得”是主动的,“接受”是被动的。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思考,重组思维并获得知识,这时学生的思想、身体都存在于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师建构的课堂活动。其三,批判性思维教学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倾(意为与批判性思维有关的性格、情感、信念等情意性侧面[1])的发展同样不曾忽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能倾,使学生成为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特征
(一)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开放互动的“双主性”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彰显的“教师中心”不同,批判性思维教学在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方面都体现出“双主性”特征。首先,在师生关系上,批判性思维教学强调开放互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学生亦不是命令服从者,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共同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起着掌控节奏、驾驭课堂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动思维、在深入探索知识中训练思维、在反思监控中优化思维,进而达成自主学习新知的目标。最后,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目的强调为了发展而评价,遵循“评价即学习”原则;评价方法注重多元化,还给学生自我评价权。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实质是在开放互动的教育场域中,师生基于课堂活动进行互动,以促成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提升思维品质,兼顾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走出了唯教师或唯学生的教学困境,真正体现了“双主性”的特点。
(二)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多元逻辑的“思维性”
多元逻辑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发现问题与其他问题群和形式群联结成的关系网,从而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或步骤。钟启泉教授认为:“由于人类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人类的问题是多元逻辑问题。”[2]首先,批判性思维教学是旨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教学。批判性思维的运用需求思考者具备多元逻辑、多维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活动须在多元逻辑视域下进行。其次,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持续进行判断和反思的能力和倾向,即培养学生具备对事物进行独立分析、评估和论证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欲望倾向和严谨理性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照学生的不同视角,关注学生真实参与,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且勇敢阐释自己的观点,重视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思维性”的特点。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身心融合的“完整性”
李润洲教授认为:“完整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在身体与精神合一,身心的全真参与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人身状态。”[3]批判性思维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新知呈现、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教师抽查、教师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外”的离身现象。相反,批判性思维教学鼓励批判和创新,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学生不仅存在课堂,而且思维达到高度集中。当学生身体与思想达成融合、当教师实现从传统“填鸭式”教学走向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转变时,学生将会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双主性”特征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不再只是将书本或教案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念给学生听,亦不是在黑板上机械反复地演绎方程如何推算,更不是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背诵文章却不知其中深意。教师不再视自己为知识的“搬运者”,而是践行师生共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开放包容的教学氛围,主要采用对话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生成知识,也就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意涵的真实理解。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不再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知识,并一句不落地记在笔记本上,课后反复记忆和背诵,训练将背得的公式、方程以最熟悉的程序运用在题目当中,而是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便提出问题,和老师共同解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知识解构再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构成主动的学习过程,这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便是知识生成的过程。gzslib202204011056(二)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思维性”特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海量的信息,对信息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人的辨别真伪、判断优劣、批判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董毓认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4]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体现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维度。首先,批判性思维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能倾,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突破盲从、独立思考以及生产知识的能力。其次,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推理演示或翻译文本,而是基于经验和多元视角选择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再次,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创设论辩语境及反思氛围,整个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反思场”,然后教师基于对话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放开思维和主动学习。最后,批判性思维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不仅要秉承发展性评价的评价理念,还要体现评价的包容性与明辨性特征,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批判性思维教学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状态
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完整性”特征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完整性”特征是指学生作为完整的人,身体和精神合一,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从身体层面来看,学生在身体健康、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前提下,在正常有序的教学条件下,身体安然存在于课堂,并伴随着听课、做笔记等相关学习行为。其次从精神层面分析,批判性思维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学生处在不断思考的状态下,精神高度集中,配合外在学习行动实现知行合一的精神状态。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学生很难出现“离身”现象,而是保持身心合一的“具身”学习状态。
四、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建构路径
批判性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学生需要经过科学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改进和提升思维品质,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根据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特征、价值的探讨,可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和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两个维度,提出批判性思维教學的具体路径,以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一)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于教学之中
1.转变教育理念,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前,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于学校教学中,老师仍然醉心于应试教育的“成就”中,使教学成为“记忆型”机械教学。而批判性思维教学不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悖,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弱化教师权威性,视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且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思想,认自己作学习的“主人”,正视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发表言论的回应者,而不是判断正误的裁决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发言进行夸奖,对学生的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建构和维持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包容、开放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营造反思氛围,创设论辩语境
批判性思维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旨归的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认为学习是学生散发思维、利用思维,从而建构认知的探索活动,而为学生营造反思氛围、创设论辩语境是贯穿于批判性思维教学始终的重要任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反思的氛围是批判性思维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学生不能对教师、教材的一切输出抱着全盘接受的态度,而是时刻进行反思、追问,秉持求真原则对新观念审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抛出问题为主,然后让学生自行思考、探索,而非马上揭晓答案。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学生对过程、结果的反思、评价与改进,而非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绝对评价。其次,创设论辩语境对批判性思维教学起着有效的助力作用。学生在论辩语境的渲染下,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把课堂主动权及发言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理性判断、谨慎输出,以促进学生建构认知及提升批判性思维。
3.关注个性发展,完善多元教学评价
批判性思维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跳出同一性的“牢笼”,突破教条主义困境,其评价体系要体现包容性与明辨性特征,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评价。在评价维度上,批判性思维教学要从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第一,评价学生的思维参与状态;第二,评价学生批判思维的强弱程度;第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内化程度;第四,评价教学环境的开放性;第五,评价教师评价的合理性。
在评价主体上,打破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唯一性,建构教师、学生、社会多主体评价体系。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评价中占重要部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评价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表现评价学生思维技能,根据批判性思维中求真、公正和反思的精神核心评价学生思维能倾。其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通过自我追问、自我检测、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评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促进自身思维发展。最后,学校与社会密不可分,学校培养的人才用于社会,社会自然担任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评价学生的思维素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倾
1.挖掘学生的求真意识
求真意识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核心精神之一。求真是指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的基础上,执着于对事物的真理和客观规律的探寻。求真意识正是批判性思维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必须注重挖掘学生的求真意识,学生在求真意识的驱动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欲望。在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真意识会激发他们探寻真理的欲望,帮助他们启动思维、重组思维、改进思维。要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证据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并要考虑到以学生熟悉的环境、认知等引出新知;在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事实或观念的态度和精神。
2.激发学生的求异精神
批判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创造新事物、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视角、开创新领域等的行为。而创新的前提是求异,顾名思义,求异是指个体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异精神,鼓励学生在探索问题时释放自己的好奇心,多从不同视角出发,观察事物客观规律,透析事物本质,有一种要提出不同观点的欲望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到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努力想出多种解决方案或思路,对学生基于理性逻辑推导多种方案和观念的行为及态度加以肯定,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求异精神,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3.培育学生的公正态度
批判性思维并非强调对所有事物进行强行无理批判,而是在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理性思考。公正作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精神之一,批判性思考者不仅应该具备求真意识、求异精神,还应具有公正的态度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者。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学生的公正态度主要从教师教导与环境渲染中得以养成。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立身践行,在工作与生活中遵循公正原则进行教学与处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公正的态度和精神。其次,教师要注重环境、氛围对学生精神的熏陶作用,学生在公正的环境与氛围中更加容易养成公正的态度和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加仙.批判性思维能倾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43.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1):7.
[3]李润洲.完整的人及其教育意蕴[J].教育研究,
2020(4):28.
[4]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