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
体育家庭作业是学生们在家庭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因材施教。因此,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科学地对学生分层,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增强家庭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因完成家庭作业实现不同程度发展。本文将从学生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具体介绍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策略。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培养阶段。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地全面发展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生们获得全面发展的载体。《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生本教育,提出因材施教要求。以学生差异为基础地进行分层教学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践表现,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忽视学生差异地实施体育教学,很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吃不下”,部分学生“吃不饱”,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教学活動的重要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分层设计体育家庭作业,便于契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完成家庭作业的机会,尤其通过完成作业,日积月累地塑造健康身心。所以,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依据学生分层情况设计家庭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施教学评价,借此提升家庭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 关注差异,学生分层
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活动,也是推动分层教学发展的关键。家庭作业分层是以学生分层情况为依据而设计作业。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先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差异为基础地设计分层作业。
在教育评级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紧扣学生的发展过程,以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态度、身体素质、体育锻炼能力等为标准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成长档案袋不仅呈现了学生们的发展情况,还凸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参照,了解学生发展情况以及个性差异,有根据地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如:A层级:体育学习兴趣浓厚,体育锻炼态度端正,身体素质较好,体育锻炼能力较强,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所学,课后可以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B层级:具有体育学习兴趣,体育锻炼态度良好,但身体素质不佳,体育锻炼能力一般,无法有效掌握课堂所学,课后在教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会进行体育锻炼;C层级:缺乏体育学习兴趣,体育锻炼态度不良,身体素质不佳,体育锻炼能力较差,得过且过地应付课堂学习,课后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如此对学生进行分层为设计分层作业提供便利。学生处于发展状态的个体。部分学生通过不断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后锻炼活动,在体育兴趣、身体素质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对此,教师依据学生的变化情况调整分层情况,保证分层结果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有效地设计分层作业,有针对性地推动学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尊重学生,作业分层
尊重学生分层情况是教师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实施体育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分层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的分层作业,驱动学生将体育锻炼融入家庭生活中,通过完成不同的锻炼任务塑造健康身心。
2.1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是指以学生差异为依据而设计的作业。学生是完成自主作业的主体,具有选择作业任务的主动权。教师依据运动项目,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地选择相应作业,并利用家庭生活时间完成作业,借此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同时因进行体育锻炼而塑造健康身心。
比如,教师以1分钟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自主选择项目为运动项目,要求学生们最少一周进行50分钟的体育锻炼,并制定体育锻炼训练学期表,由家长监督记录时间并签字。
欢迎加入体育锻炼训练营。作为一名学生,不仅有学识,还要有健康体魄。健康体魄是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而逐步塑造起来的。请大家在父母的监督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不同时间的锻炼,并做好时间记录,由父母签字。(注:1.每月月底要上交表格,请认真对待;2.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请大家每周最少锻炼是50分钟)
体育锻炼训练学期表
如此设计的自主作业使学生们获得了体育锻炼主动权。大部分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天、每周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时间长短的锻炼,便于顺其自然地生成分层作业,同时因自主地完成作业而增强体育锻炼积极性,增强身体素质。
2.2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亲子运动
亲子运动是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途径。家庭作业是学生们进行自主锻炼的载体。从学生分层情况可见,大部分初中生缺乏自主锻炼意识。此外,部分家长认为体育锻炼会侵占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学科成绩,由此排斥课后体育锻炼。有效的亲子运动不仅可以使家长端正态度,正确认知体育锻炼之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驱动家长发挥自主性地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无形中营造出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锻炼意识,塑造健康体魄,夯实健康发展基础。对此,在实施体育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地设计亲子运动性作业。
比如,教师以平板支撑为锻炼项目录制了微课,亲身示范平板支撑并讲解动作要点。之后,教师将微课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家长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合作观看。教师在演示的同时,提出了要求:C层级学生最少坚持1分钟;B层级学生最少坚持1.5分钟;A层级学生最少坚持2分钟。父母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平板支撑比赛,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微课的作用下,对平板支撑产生了兴趣。尤其,在兴趣的作用下,家长和学生自觉地进行练习,甚至比赛。部分学生受到竞赛机制的影响,增强平板支撑欲望,超越自我地进行平板支撑,延长时间,锻炼身体。此外,不少学生也因此磨炼了意志品质,有利于塑造健康体魄,提升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家长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亲身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由此端正态度,自主地利用家庭生活时间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或创设新的体育锻炼项目,带领学生一起锻炼,无形中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锻炼氛围,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锻炼水平。
2.3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小组运动
小组运动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的运动,是学生们互相监督和指导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已有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与小组成员互动,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有效探究学习内容。复习课堂所学是学生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目的之一。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教师的引导,掌握了不同的体育知识、动作技术等。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后活动的时候,要依据学生们分层情况,以小组为基础地设计复习巩固性作业,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们因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巩固体育知识、动作技术等,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顺其自然地锻炼身体。
以“脚背外侧踢球”为例,学生们在体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了脚背外侧直线和变向运球。基于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所得,教师把握课后时机,将相同层级的学生组建为一个小组,创设游戏化的小组作业:“运球接力”和“8字绕杆”。比如,“8字绕杆”是针对脚背外侧变向运球而创设的游戏活动。在课后阶段,学生们立足同质小组,分层练习,以脚背外侧变向运球的方式穿越不同难度的障碍物。在练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观看,发现组员的运球问题,及时指出,并进行亲身示范,帮助组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脚背外侧变向运球方法。在进行合作练习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本组的实际情况,调整障碍物的路线以及距离,增加练习难度。实践证明,学生们在课后通过体验如此作业活动,切实地掌握了体育动作要领,增强了体育技能水平,同时还因此锻炼了身体和小组合作能力,有利于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 重视发展,作业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是设计分层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评价是具有激励性的教学“工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分层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及时地进行评价,使学生们了解自身体育锻炼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体育锻炼水平。
3.1 实施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指以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而进行的以打分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发展过程中,以良、优等为标准地进行量化评价,不仅可以具体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为进行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对此,在实施体育作业分层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采用量化方式进行评价。
以体育锻炼训练学期表为例,学生自主记录的体育锻炼时间为教师提供了量化评价便利。教师每月月底收回学生的体育锻炼训练学期表,了解学生的锻炼时间,采用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式审视学生的锻炼情况。如,横向对比同一层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情况,根据时间长短进行打分;纵向对比学生每周、每月的体育锻炼实践情况,根据时间长短进行打分。在进行打分的同时,教师在学期表上书写评价内容,点明学生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之处。如此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自身的体育锻炼情况,还可以受到教师的激励,端正态度,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2 实施赏识评价
赏识评价是教学评价激励性的实践表现,是基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激励,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评价方式。分层设计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们通过不断地体验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提高身心发展水平是。此目的的实现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活动。大部分初中生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倦情绪,久而久之地逃避家庭体育锻炼。但是,初中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他人的肯定会使初中生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欲望,进而自主投身学习活动。由此,在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活动的时候,教师不妨以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切入点,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进步或发展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使学生增强家庭体育锻炼欲望。
上文提到的量化评价是赏识学生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课堂活动为依据地了解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比如,学生们在课后与小组成员合作地体验了脚背外侧踢球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导入环节,依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置不同距离和路线的路线,引导相应层级的学生沿着路线进行脚背外侧踢球。在学生进行踢球的时候,教师细心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踢球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如此做法,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体育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使学生们受到赏识,增强体育锻炼积极性。此外,学生们通过体验评价活动,顺其自然地活跃了身体,便于做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
3.3 实施终结评价
以上提到的教学评价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是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的。有效地实施终结性评价便于学生们正确了解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后续发展计划,提高发展水平。家庭作业是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教师在依托日常家庭作业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采用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评价,尤其建立了量化评价表,或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日常家庭作业评价与体育考试情况建立练习,借此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比如,教师将日常作业评价情况的30%作为终结性评价依据,将其与体育考试成绩的70%结合在一起,生成体育学习评价结果。在生成结果的同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良好表现,进而制定后续学习目标。教师则根据体育学习评价结果和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调整学生分层情况,尤其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家庭作業,推动作业分层活动的继续开展,借此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设计体育家庭作业,多元化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因完成家庭作业,锻炼身体,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因此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对此,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差异,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之后,结合学生分层情况和体育教学内容,分层设计多样的体育家庭作业,如自主作业,亲子作业和小组作业,增强体育作业的趣味性,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自然而然地掌握课堂所学,锻炼技能,提高身心发展水平。同时,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应用多样方式实施作业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作业情况,增强体育锻炼欲望,自觉投身体育锻炼活动,久而久之地塑造健康体魄,提高体育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