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军事交通运输主动配送式保障新模式

2022-03-30 08:20:28任宗伟朱捷张诗青
中国储运 2022年4期
关键词:后勤部门被动军事

文/任宗伟 朱捷 张诗青

本文在对军事交通运输传统保障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保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条件,提出了主动配送式保障新模式,并从主动配送式保障的基本内涵、主要特点、实施条件、实现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实现更高效率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提供了新探索。

军事交通运输是制约军事行动的重要因素,每一次军事交通运输的转型发展,都会给军事行动带来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大幅释放作战潜能。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体现了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对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聚集和释放效能作用极大,在军事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构建新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军事交通运输传统保障模式分析

在传统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指挥管理机构自主职能有限,又缺乏需求信息获取手段,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协调力量,被动地完成任务,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只是对下达保障任务的上级部门负责,而不是对用户负责,其职责也就是把上级下达的任务量完成,至于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行动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多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则成为军事交通运输部门难以考虑的问题。这种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只能被动等待作战和后勤部门下达保障任务,按照经验和标准而非部队实际需求来确定保障规模和内容,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粗放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价值追求在于完成保障任务的数量和规模,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效果,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并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职责,因而不会重视。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除了缺乏需求信息获取手段外,通常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缺乏直接掌控的力量实体

在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形态下,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是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配置在作战或后勤部门之中的,本身并不直接掌握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力量实体。这些力量实体或是作为后勤力量构成被后勤部门掌握,或是作为作战力量构成被作战部门掌握,在后勤或作战部门首长的组织指挥下开展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行动。各级军事交通运输机构只能对这些力量实体实施业务指导,无法直接指挥或调动这些力量实体组织实施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活动。

(二)组织指挥主要限制在保障活动的协调与实施环节

在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的保障进程中,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需求是由作战、后勤部门和保障对象提出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是由作战或者后勤部门掌握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命令是由作战和后勤司令长官下达的,军事交通运输职能部门只是在保障行动开始前提出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建议、制定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计划,在保障行动中加强对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活动的协调,缺乏指挥和控制权限。

(三)保障行动脱钩于保障需求

在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形态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进程被分割为不同阶段被不同的部门所掌握。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需求由部队提出,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由作战和后勤部门下达,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只负责保障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进程的不完整性,割裂了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需求、保障行动、保障效果之间的联系,军事交通运输只能采取粗放式的保障行动,保障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各作战部队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后勤物资,在提出运输保障需求时往往进行了夸大,导致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没能成功地将后勤物资运送到最为需要的地方。有的部队获得了过多的物资,增加了其作战机动难度,反而削弱了作战能力;而有的部队却严重缺乏物资,也限制了其整体战斗力的释放;还有的部队急需某一项物资,而却被源源不断地补充另外一种物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手段的缺乏,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被动粗放型军事交通运输割裂了保障需求与保障行动的联系,使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行动脱钩于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和部队的联系,使部队的需求信息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几乎实时地呈现在军事交通运输部门眼前,彻底地改变了军事交通运输部门被动“坐等”保障需求信息的局面,将束缚军事交通运输行动自由的信息瓶颈彻底打破,军事交通运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其保障界限也获得了拓展,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开始向主动配送转变。

二、主动配送式保障的基本内涵

所谓主动配送式保障,是指在实现信息透明共享的基础上,在战前和作战过程中精确预测和主动感知部队需求,灵活调遣保障资源,精确组配,主动为作战部队“送货上门”的一种运输保障模式。主动配送保障模式将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保障后勤变为保障部队,由管理运输变为管理供应链,是一种全新的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是对传统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就如同商业物流公司一般,能够主动获取用户的需求,并提供“从工厂到散兵坑”的运输保障。

(一)主动配送式保障,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保障模式

各种资源只有到达用户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在资源从供应地到用户的过程中,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和最终的部队用户之间产生了一种联系,也产生了一个以谁为中心的问题。是用户围着运输转,还是运输围着用户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代表了两种模式。如果把军事交通运输作为两者关系的中心,则用户为了获得保障,用户不得不主动作为,主动地向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提出运输保障需求,主动地联系和协调运输力量,不断督促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履行运输保障任务;而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则是被动作为,“坐等”用户提出保障需求,被动地等待作战和后勤部门下达的保障任务。对于军事交通运输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保障模式。如果把用户作为两者关系的中心,军事交通运输部队围着用户转,不仅要主动地获取用户的保障需求,还要把各种物资“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就是主动配送式保障。因此,将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转向主动配送式保障,其实质就是把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关系的中心转移到用户上来,以最大化地服务满意度提高部队用户对后勤保障的信心。

(二)主动配送式保障,是一种拓展运输职能的保障模式

实现军事交通运输主动配送式保障,实质上就是将“用户从各级储备中领取物资”的传统做法,改为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根据用户需要以更快的反应速度为部队配送物资”。由此可见,在传统的被动请领式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是没有配送职能的,它只包括从供应地到各级储备仓库的运输过程,不包括从储备仓库到用户手中的运送职责和义务。这也成为区分“运输”和“配送”概念的基本依据。然而,“运输”和“配送”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的定向移动,因此两者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随着现代战争节奏的逐渐加快,要求减少保障环节,使各种物资能够快捷、迅速地到达用户,必然要打破“运输”与“配送”的界限,拓展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职能范围,将“运输”和“配送”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进而提高保障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三)主动配送式保障,是一种减少储备的保障模式

由于主动配送保障模式改变了那种“用户从各级储备中领取物资”的传统做法,而是实现从供应地到用户的直接到达,跨过了中间的储备环节,从而大幅减少了物资储备的数量。这对于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减少物品积压给部队机动带来的压力,进而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主动配送式保障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被动请领式保障相比,主动配送式保障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总体来说,被动请领模式组织实施相对简单,但保障的时效性差,准确性低;主动配送模式组织实施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但保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一)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更加积极主动

传统的被动请领式保障的突出特点是“坐等任务”。军事交通运输被设置在各级后勤部门之中,与物资、油料、军需等业务部门并列,主要职责是为这些部门提供运输环节的保障服务。战前,通常根据作战决心制定保障方案、计划,实施各项准备;战时,坐待部队申请物资后才展开保障活动。这种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系统反应迟钝,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军事交通运输保障需求。于此相反,主动配送式保障更加强调“主动保障”,即主动获取保障信息、主动开展保障活动,能够大幅提高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更加灵活高效

在被动请领式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计划是由后勤司令部门审批的,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根据运输计划组织实施运输保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军事交通运输保障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经常因为调整不及时而造成运输任务的耽误甚至失败。而主动配送式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实际承担了补给链管理者的角色,能够对运输全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确保运输保障的灵活性。

(三)军事交通运输直接达成保障效果

传统的被动请领式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只能到达下级业务部门仓库,也有可能到达约定的港口、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卸载完毕,军事交通运输保障工作即告完成。至于这些物资如何到达用户手中,则不是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所要考虑的范围。实际上,被动请领式保障模式下,军事交通运输行动并没有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还需要再次进行配送才能最终达成保障效果。而主动配送式保障,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保障理念,将物资配送至用户,直接达成了保障效果。

四、主动配送式保障的实施条件

主动配送式保障在发挥军事交通运输积极主动性、提高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效能、降低物资积压储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军事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动配送式保障要顺利实施并替代传统的保障模式,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一)要建立强大的配送力量

“配送”一词最早出现在商业领域,本义是按照用户需要主动地将货物搭配好并负责送货到门、服务到家,是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下商家被动地等待客户前来购买商品而言的,其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紧紧围绕更好、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而展开。从“客户上门”到“送货上门”,不仅仅代表理念上的创新,更需要商家具备强大的配送力量。在原来模式下,从商铺到客户的运输过程由客户承担,在配送模式下,商户将替代客户负责这一运输过程,因此必须拥有强大的配送力量才能弥补客户在这一过程中消失的作用。对于军事交通运输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用户将不再前去请领物资,而由军事交通运输组织前送,由此带来的工作量的增加要求军事交通运输要具备更加强大的配送力量。

(二)要建立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

实行主动配送保障的前提条件是用户的需求能够顺畅、高效地传递到供应商手中。要实现军事交通运输主动配送式保障,必须要建立能够将军事交通运输部门与作战部队、后勤各业务部门、司令部门以及下级后勤部门联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开发一体化的指挥和作业系统,实现战场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和保障信息的互联共享,实现战场透明、资产可视、需求可知、保障可控。

(三)要拓展军事交通运输职能权限

军事交通运输是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贯彻于物资流动的全过程,是管理物资配送进程的最好主管。为了提高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履行物资配送职责的能力,美军运输司令部在2003年9月,被指定为国防配送进程的主管,负责协调国防部补给链的管理活动,这代表着运输司令部的职责开始向两端扩展,使之能够更加有力地协调国防后勤局等后勤业务部门共同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奠定了运输司令部在军事物流中的牵头和主导作用。我军军事交通运输部门相较于美军运输司令部,其职责权限十分有限,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作为“中心环节”的地位作用。在军事交通运输保障模式向主动配送转变的历史时期,必须扩展军事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能定位,赋予军事交通运输部门更多的职能权限,使之能够主动感知保障需求、主动协调保障资源、主动实施保障行动、主动进行保障干预。

图1 运输贯穿于物资流动的全过程

五、主动配送式保障的实现过程

(一)需求信息实时获取

主动配送保障模式下,建立了上下纵向贯通、左右横向衔接的信息网络系统。作战部队和各级后勤部门都能够通过该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任何一方的变化,理论上都可以被所有部门了解和掌握。这就建立了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和作战部队的直接联系,军事交通运输部门不必再被动地等待需求信息从作战部队一层一层地传递过来,而是可以主动地查找部队需求。(见图2)

图2 主动配送式保障军事交通运输主动获取需求信息

(二)保障行动主动实施

在主动获取作战部队的需求后,军事交通运输部门主动联系各业务部门,主导制定物资保障计划,并向各业务部门派出运输力量,装载物资后直接(或通过下级运输部门接力)运向部队用户,而不再经过下级的其他业务部门。(见图3)

图3 主动配送式保障军事交通运输完成配送任务

猜你喜欢
后勤部门被动军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林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分析
花卉(2020年14期)2020-01-10 13:11:45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趣味(语文)(2019年5期)2019-09-02 01:52:44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智富时代(2019年5期)2019-07-05 18:43:32
以人为本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科技资讯(2018年20期)2018-12-27 01:20:56
军事幽默:局
军事文摘(2009年9期)2009-07-30 09:40:44
军事
军事幽默
军事文摘(2009年5期)2009-06-30 01:01:04
世界军事掠影
军事文摘(2001年7期)2001-08-06 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