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情境在体育课堂教学调控中的应用

2022-03-30 20:33许卓群
家长·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真实性跳绳体育运动

许卓群

根据真实性情境的内涵,教师应当明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探究体育课堂教学调控中应用真实性情境的策略,包括营造虚拟运动情境与初步熟悉体育运动,赋予学生真实任务与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创设基本活动情境与教授简单技术动作,创设游戏活动情境与促进学生深入感受,开展体育比赛活动与认知情感有机結合。真实性情境在体育课堂教学调控中具有诸多应用,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灵活应用,进而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范导式教学是以学生更好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具有初步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在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范导式教学的四大要素是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创造性应用,符合教学原理,便于教师接受,可以更快上手,可操作性较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重点是根据学生年龄较小、基础薄弱、思维肤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薄弱点的特点,主要落实真实性情境的要素,突破传统情境观。在真实性情境的作用下,能够更好调控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运动,更好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学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范围大都是6~8岁。由于其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较弱,对体育与动作等方面的思考比较肤浅,同时存在着身心发育不成熟、身体素质不佳、自控力与意志力薄弱等情况。但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较强,喜欢说话和表现自己,自信心较强,也出现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基本情况,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进行体育入门教育,开展纪律性教育,培养合作精神,启发竞争意识,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之形成运动习惯。结合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性情境调控体育教学,以此引导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二、体育课堂教学调控中应用真实性情境的策略

(一)营造虚拟运动情境,初步熟悉体育运动

根据范导式教学对基本要素的阐释,结合真实性情境的内涵,可以明确创设的情境可能是实在的或者营造的虚拟场景。为让小学生初步熟悉体育运动,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明确体育运动和运动锻炼的意义,让学生更好学习体育运动的知识,教师可以先营造虚拟运动情境,借助丰富的图片与生动的视频进行展现。教师可以选择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直观展现,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小学生思考与作答,可以初步熟悉体育运动。例如,根据文献研究和体质测试等数据,了解到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各项器官比较脆弱,不太适合高强度、持续性的运动,在理解能力与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认知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他们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观赏性强的项目,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借助新型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模拟展示,吸引他们的目光,初步了解相关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比如,根据短跑、投掷、跳远等田径项目,根据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球类项目,去互联网搜集奥运会、世锦赛、全运会等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与微视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现这些生动的情境:博尔特在田径世锦赛上跑出9′58″,东京奥运会上刘诗颖的“一掷成金”,精彩的乒乓球决赛对决等。借助图画与视频展现这些精彩的体育运动,可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了解这些运动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图文资源,介绍这些运动项目的起源、规则等,如100米跑的历史悠久,在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一般采用蹲踞式起跑的方式;标枪起源人类早期的一种捕猎工具,1960年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初步熟悉基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为后续的体育教学、更好开展体育运动等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赋予学生真实任务,进行组织纪律教育

根据范导式教学中真实性情境要素,更好调控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还要赋予学生真实任务,先是要通过简单的队列练习,进行组织纪律教育,为开展具体的体育运动打好基础,确保今后更高效地开展体育运动,保障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关于队列练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跑步走与立定的动作方法,在练习中能够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集体队列中做到协调一致。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指导学生跑步走、立定等基本动作和姿势,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通过开展这种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例如,教师可以先进行简短的动员,提出队列练习的基本要求,然后让学生报数,参与并列走,摆出四路纵队的队形,通过做二八拍的口令让学生练习。在队列开始前,为保障运动的安全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头部、伸展、下蹲、踢腿、体侧、体转运动等。教师可以讲解与示范队列的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参与分组练习,主要是齐步走与立定、跑步走和立定,根据集体队列的情况指导学生做好动作,各项动作做到位。比如,在齐步走的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确齐步的口令是齐步走,齐步是预令,走是动令;听到齐步走的口令时,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cm,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前臂前后自然摆动;然后向前摆臂时肘部微弯,略向里合;当听到立定的口令时,左脚再向前大半步,脚尖外摆30°,身体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取捷径靠拢左脚,恢复立正姿势。通过这项队列练习,指导学生服从指挥,可以有效进行组织纪律教育。教师还要将指纪律性的训练融入具体活动中,比如在分组游戏活动中,提前讲好各项纪律,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活动,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相应的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在特定的区域集合。教师通过观察各组的活动情况,结合各组学生最后的集合情况,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小组,让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

(三)创设基本活动情境,教授简单技术动作

根据真实性情境的内涵,重点是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与真切感受,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创设基本活动情境,在基本活动情境中教授学生简单的技术动作。比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参与排队活动、徒手与轻器械的体操、跳远、攀爬、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先通过播放微视频等方式展现生动情境,然后进行动作示范,之后让学生根据示范试着锻炼,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展现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动作。例如,在跳绳指导教学中,重点是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与需求,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这项运动,可以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动作连贯性等。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参与四列集合队形的练习,慢跑3~5分钟,做徒手操,进行热身准备。接着,教师要示范并脚跳、单腿跳、高抬腿跳、跑步跳等,展现跳绳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跳绳运动的兴趣。之后,教师从基础的并脚跳开始教起,指导学生跳绳动作要领,让学生先慢慢跳,然后加快速度。比如,总体分为准备动作、起跳动作、结束动作三大项:准备动作需要双脚并拢直立,两臂稍稍自然弯曲,手握跳绳柄,自然弯曲手臂关节置腰两侧呈倒八字状,跳绳至脚后跟后方;起跳动作是双腿微微弯曲,由手腕带动跳绳柄,顺时针转圈发力,两脚尖要跟着动作顺势跳起;结束动作要让跳绳从脚底到脚跟后方。根据学生的跳绳情况,教师进行动作指导,还可以组织小组跳绳比拼活动。在跳绳比拼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这些小组先在5分钟内自行热身,然后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比拼:一是每组成员分别在1分钟内跳绳,记录总数;二是成员一起跳绳,如果有一名组员失误就要停止,记录跳绳的次数;三是进行花样跳绳展示,根据每个小组的展现情况评分。最后,教师将这三个项目的分数加起来,对每组学生进行总结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四)创设游戏活动情境,促进学生深入感受

根据真实性情境的内涵,更好调控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感受。教师应当根据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游戏,比如移动、急停、躲闪相关的奔跑游戏,各类跳跃游戏,抛掷与挥动相关的投掷游戏,小足球等小球类游戏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玩耍中主动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自学与自练能力。例如,跳跃游戏中,教师创设台阶法反复跳、青蛙跳、袋鼠跳等,开展接力跳的游戏活动。在袋鼠跳的跳跃游戏中,通过指导学生模仿袋鼠的跳跃,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平衡度,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教师先进行袋鼠跳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参与“比比谁跳得快”“穿越大草原”等的游戲活动。在“穿越大草原”的游戏中,教师先准备一些带系绳的布袋,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排头兵先在腰部系上袋子,然后这名学生要穿越重重的障碍,采用“袋鼠跳”的方式跳到对面终点,在越过线之后脱下系的袋子,再快速跑回原点进行交接,让本组的下一名同伴完成相应的动作,以此到本组最后一名同伴完成,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完成最快就获胜。教师还可以引入趣味十足的民间游戏,如“跳方格”等,在游戏开始时先介绍这些游戏的基本规则和主要玩法,之后进行亲自示范,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先玩几次,然后让其他学生再分组参与相关民间游戏。民间游戏不仅玩法简单、趣味性强,而且对场地、器材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低,可以在各类小场地中开展这类游戏活动。通过开展以上相关的游戏活动,可以将学生很好地调动起来,创设真实性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更好运动与互动,获得更加深入的感受,进而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达成既定的运动教学目标。

(五)开展体育比赛活动,认知情感有机结合

根据真实性情境的内涵,调控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认识到实现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教师还需要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在比赛活动中既可以巩固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深入认识体育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与认知情况,关于体育比赛活动,依然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可以开展拔河比赛等传统的体育比赛活动,也可以创新开展其他体育比赛活动。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类型,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与认知状况,创设与设施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活动,可以有效实现认知情感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比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相应的精神品质。例如,为有效发展学生快速跑、急停、身体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师可以创设与实施“割麦子”的体育游戏,提前准备一些材料与场地,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然后具体开展这项体育游戏。这需要教师准备饮料瓶、接力棒等器材,将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两支队伍,每支队伍再分为甲和乙两组,相对排纵队。教师接着讲解这项游戏的规则:在发令后,各队的甲组排头兵拿着接力棒(当作镰刀),向前方跑去,到达饮料瓶(当作麦子)的地方依次用手提起,之后从下面挥舞接力棒再放下瓶子,做三次后跑到对面,将接力棒交给乙组的排头兵,自己退到乙组的最后面,通过这样接力做直到最后一人完成,先完成的队伍获胜。在此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这项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师要监督学生“割麦子”的情况,如果瓶子倒了要求学生扶起来再跑,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类型的体育比赛活动,比如将单一的跑步项目创作成障碍跑项目,增加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可以做成一些小水洼、加上海绵垫等障碍物,要求必须越过这些障碍物,否则就视为违反规则。通过组织开展这类体育比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精神,启发学生公平竞赛的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标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要明确范导式教学中真实性情境要素的内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真实性情境,更好调控教学,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更好将学生调动起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难管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进行调控,从而达成更好的体育教育教学成效。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真实性跳绳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跳绳的起源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NO.10 跳绳
呆呆和朵朵(13)
宝宝鸭跳绳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