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 西 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阿富汗丝绸之路研究中心
提 要 阿富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加大对阿富汗中文教育的研究力度,有助于中阿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阿富汗中文教育的现状,认为其中文教育面临亟待良性可持续发展、亟须制定有关政策标准、中文教材需要本土化、本土教师需快速成长、教学效率有待提高、中文传播渠道有待拓展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应全面启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务实合作;加大本土师资培养力度、助力核心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进阶;提高教学质量,以用促学,打通中文人才培养及就业通道;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全方位、立体化推进中文传播等。
阿富汗是连接中亚、南亚和西亚的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阿富汗是较早明确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并于2016年5月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倡议不局限于经贸领域,还涵盖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能使饱受贫困威胁的阿富汗获益良多,得到阿富汗广大民众的支持。中阿两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不断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2021年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塔利班”)宣布组建临时政府。塔利班重掌政权后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复苏。阿富汗很重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希望中国在阿富汗的重建、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中方愿继续同阿富汗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为阿富汗和平与重建发挥建设性的作用1。
中国在阿富汗人民心目中是排名第一的友好邻国,是邻国中排名第一的地区性领导国家(李惠阳等,2020)。塔利班组建的临时政府表示欢迎中国参与到阿富汗的重建与发展中来,并承诺保证中方人员的安全。阿富汗希望加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因此需要大量中文人才。新形势为阿富汗中文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全面梳理阿富汗中文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有助于中阿两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也能为如何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推进中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各界对阿富汗的印象,除政局动荡、军事纷争外,所知并不多,阿富汗的中文教育也未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现有研究成果中,论及阿富汗中文教育及传播的只有8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期刊论文论述阿富汗汉语传播现状及对策(赵京武、王胜香,2012),另有2篇关于中阿教育合作的期刊论文谈及中文教育问题(何杰,2018;张光宇,2016),2篇硕士论文关注阿富汗汉语传播现状和孔子学院发展(瓦西,2017;纳吉布,2017),其他3篇硕士论文研究的是阿富汗学生汉语语音、词汇习得和跨文化适应问题,缺少对阿富汗中文教育整体情况的专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尤其是塔利班新政权成立以来,针对阿富汗中文教育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具体分析当前形势下阿富汗全国中文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从政策与实施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新形势下阿富汗中文教育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阿富汗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阿富汗和平和解进程。近年来,中阿两国在经贸、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良好。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汉语热”在阿富汗逐步升温,阿富汗的中文教育也在有序推进。
喀布尔大学(Kabul University,以下简称“喀大”)是阿富汗第一所国立高等院校,被誉为全国的知识中心。2008年1月,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是目前阿富汗唯一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唯一一个中阿语言文化交流机构。在孔子学院的大力协助下,喀大成立了中文系,标志着阿富汗正式开始把中文作为外语进行教学。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与中文系实行的是一体化教学管理,因此通常合并简称为“喀大孔院(中文系)”。
1.以喀大孔院(中文系)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
喀大孔院(中文系)于2008年3月开始招生,经过13年的发展,共招收了522名学员,先后有292人获得奖学金赴华深造,9名学生在中国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本土中文教师,成为推动中阿语言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
喀大孔院(中文系)不仅承担中文人才培养任务,还负责将中文教学扩展至其他省市,是阿富汗全国中文教育的“领头羊”和“发动机”。目前,阿富汗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三所:喀大、楠格哈尔大学和伊本西纳大学,前两所是公立大学,后一所是私立大学。楠格哈尔大学有喀大孔院(中文系)下设的汉语教学点,伊本西纳大学中文系也是在喀大孔院(中文系)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阿富汗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学是以喀大孔院(中文系)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发展的。
从喀大孔院(中文系)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经过培养,成为本土教师,这是从无到有建立本土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且一直延续至今。喀大孔院(中文系)9名本土教师都是这样选拔培养出来的。楠格哈尔大学和伊本西纳大学的专职汉语教师也是喀大孔院(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些语言培训机构也会聘用喀大的毕业生,阿富汗的中文师资队伍以喀大为原点,“滚雪球式”发展壮大。
2.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教材使用紧跟中国步伐
喀大孔院(中文系)成立之初,只开设了综合课和口语课,且每周只有8课时。2012—2015年,逐步将听力、读写、翻译等其他汉语言技能课开设完整;2016—2019年,增设了论文指导、论文写作等课程;2020—2021年,增设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等相关课程。从表1可以看出,喀大孔院(中文系)成立以来,课程类型不断丰富,课时数量不断增加,课程设置趋于规范与完善。
表1 2008—2021年喀大孔院(中文系)课程设置
(续表)
除表1所列的必修课外,喀大孔院(中文系)还不定期开设书法、剪纸、武术、音乐等选修课,帮助学生体验、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公共汉语选修课。
由于没有本土中文教材,喀大孔院(中文系)全部采用中国出版的中文教材,如《博雅汉语》《体验汉语》《当代中文》《汉语口语速成》《汉语阅读教程》等。2017年修订培养方案后,汉语言类主干课程统一使用《发展汉语》系列教材。这些教材与各层级的语言技能课相互对应,教材内容也能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有序性和时效性。其他课型,如视听说课采用的是《家有儿女》电视剧,阅读课采用的是《读报纸学中文》中级阅读教材。
楠格哈尔大学的中文教学点自2018年9月设立以来,只开设了“综合汉语”和“口语”两门课程,使用的也是《发展汉语》系列教材。伊本西纳大学的中文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沿用喀大模式,但并不完善。
3. 专兼职本土教师与中方教师合作,共担教学任务
阿富汗的中文师资队伍由中方公派教师和志愿者教师、喀大孔院(中文系)培养的本土专职教师、孔院自主招聘的本地兼职教师组成。2008年以来,先后有17名中方院长及公派教师赴阿工作。喀大孔院(中文系)成立之初,师资极为匮乏,且局势动荡不安。中阿双方院长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招收并培养出第一届15名本科生。之后,逐年扩大招生规模,2013—2020年,招生人数达到每年50—70名。由历届优秀毕业生留校而充实起来的本土专职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从1名扩大到现在的9名。这些教师赴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博士学位,接收院校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本土专职教师的学历水平高,且拥有中国留学经历,中文水平和学术素养较有保证,能够和中方教师合作共担日常教学任务。
成立初期的喀大孔院(中文系)对中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2011年曾因中方教师未到岗,师资力量不足而没能招收新生,教学工作也不得不暂停。从2020年初至今,受疫情及安全形势影响,中方人员暂停赴阿,本土教师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日常工作,很难像往常一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关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4. 中阿联合培养中文人才,促其国内外灵活就业
虽然喀大孔院(中文系)初期办学设施极为简陋,但中国援建教学楼、外国专家公寓楼之后,教学环境大为改善,人才培养得到了有力保障。该院系的本科生大都在中方合作院校太原理工大学进行过长期或短期的中文学习(2013级以后可选其他院校),还有学生入选南亚国家中文师资班项目。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中文交际能力,对他们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也大有益处。
受多年战乱影响,阿富汗的工农业基础薄弱,营商环境较差,2010—2019年,15岁以上人口总体就业率在41.98%—43.46%2。受大环境影响,喀大孔院(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65.00%左右,就业去向基本上与中国有关,如:中国路桥、中国铁建、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阿富汗工程项目处,阿富汗贸易公司或驻华办事处,外交部、大使馆、中文培训机构等。如果阿富汗局势能够趋于稳定,会有更多的中资企业和机构进入阿富汗,从而为当地的中文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础教育阶段,阿富汗只有玛利法特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该校自2013年自主开设普通中文课,2016年与喀大孔院(中文系)正式合作设立教学点,该教学点2020年升级为孔子课堂。2021年,玛利法特学校有100多名中小学生选修中文,中文水平从HSK1级到5级不等,校内有3位专职教师,教学使用的也是《发展汉语》系列教材。在喀大孔院(中文系)的指导下,玛利法特学校的教学成效显著,培养的学生多次到中国参加“汉语桥”决赛,学习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
阿富汗的语言培训机构最早从2015年开始教授中文,数量不多,比较有名的有IFSAH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cademy、Kabul Cambridge Institute、ISSA(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of Service in Afghanistan)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私立性质,一般会根据学习目标灵活开设不同类型的中文课。如:针对生意人的经贸口语、针对申请赴华留学奖学金的HSK培训课、针对普通学习者的汉语综合课等。由于缺乏相应教材,教学内容比较随意,没有长期稳定的教学计划,因而学员的弃学率较高。
培训机构的中文教师多为兼职,有喀大孔院(中文系)刚毕业的本科生,也有到中国学习其他专业后回国的学生。他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不足,教学能力有限,亟须接受教师教育培训。
中国是阿富汗第三大贸易伙伴,是阿富汗大理石、藏红花等具有竞争力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也是阿富汗电器及电子产品、建材、医药、机械设备和纺织服装的进口国3。阿富汗80.00%的对外贸易与中国有关,目前有334家阿富汗企业在华经商,主要为贸易类公司和办事处,从事对阿出口的中国商品的咨询、采购和发运工作。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深入调研、谨慎决策后赴阿投资兴业。目前驻阿富汗主要中资企业有14家,包括中石油、中冶江铜埃纳克矿业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中国十九冶、中兴通讯、华为科技、中国路桥、北新路桥、中国电力工程公司和江苏电力设计院等。2018年9月,中阿经济共同体成立。2020年7月,阿富汗“一带一路”中国城建成营业,小微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加。中阿经贸领域的深入合作,需要更多既懂中文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021年,阿富汗政权更迭,受疫情和安全形势的双重影响,楠格哈尔大学和伊本西纳大学的中文课暂停数月,喀大的中文教学转为线上,政权更迭期间课程暂停,阿富汗中文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受阻。为更好地服务于和平重建,须尽快重启阿富汗的中文教育,使其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2021年9月22日,喀大的教职员工已返校工作,但学生复课尚在计划中。
阿富汗的中文教育始终没有明确的全国性政策,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不像英语教育那样有章可循。2018年,阿富汗有关方面曾讨论过将中文作为中小学外语必修课,但一直没有落实。近年来,阿富汗民众对中文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年轻人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为顺应中文学习的大趋势,更好地发展中文教育,阿富汗需要从国家层面着手进行顶层设计,有效指导教学。喀大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协助阿富汗教育部尽快制定大纲标准,推出配套政策,以促进阿富汗中文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阿富汗的中文教学集中在首都喀布尔及附近地区,且以大学为主,暂时还不能满足其他省市及中小学阶段对中文教育的需求。西部的赫拉特、中部的巴米扬、东北部的巴达赫尚、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对中文教育的需求都在增长。巴米扬大学、赫拉特大学、巴达赫尚大学和喀布尔的几所中小学都表达过与喀大孔院合作的迫切愿望,但目前只有赫拉特大学的中文教学点正在筹备中,阿富汗的中文教育需要科学布局,有序推进。
如前所述,阿富汗中文教育使用的都是中国出版的通用教材,除《当代中文》有波斯语版外,其他教材都是中英对照版。翻译课没有配套的中文和本土语言的双语对照教材,经过英文转换来学习中文的效果欠佳。另外,通用中文教材缺少反映当地社会文化的有关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阿富汗人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上与其他国家差异较大,教材的本土化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内容上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可以借鉴巴基斯坦中文教材本土化的思路,在适时举办中文教材展和教材使用培训会的同时,就本土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本土化教材使用的经验,然后启动本土化教材的编写。
面向喀大孔院(中文系)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65份有效问卷中对教材表示满意的只占67.27%,远低于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的满意度。访谈得知,如果短时间内编不出本土化教材,学生希望能增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反映本国历史传统或文化生活、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作为课外辅助读物使用。对中文教学方法表示满意的只占60.00%,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在岗工作的本土教师数量不够,且教学经验不足。2008—2011年没有本土教师;2016年只有2名本科学历的本土教师在岗工作,其他4名都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只有7名在岗教师,其他2名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本土中文教师虽然学历提升较快,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本土中文教师除教学外还要完成学术研究、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承担起因中方教师无法到岗而产生的工作任务。因此,一方面要增加本土中文教师数量,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喀大招收的是全国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他们学习动机强,学习目标明确,但学中文两三年后,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HSK3—4级水平,HSK5级证书基本上是到中国留学之后取得的。如果他们只在阿富汗学习,需要花4—5年才能达到HSK5级,可见,阿富汗本土的中文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另外,阿富汗人的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很重,比较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教会一个人中文就意味着影响了一群人对中文的看法,还能带动庞大家族来学习。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对整个中文教学与传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92.73%的喀大学生上大学前没学过中文,约40.00%的学生在进入喀大之前对中文一无所知。可见,阿富汗学生中文学习开始时间较晚,与国际社会的中文学习低龄化趋势不同。喀大孔院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校内进行的,由于安保措施严格繁琐,96.00%的学生家人和朋友不会参加。而如果进入社区举办中国文化活动,86.00%的学生认为其家人和朋友会参加。因此,要想扩大中文在当地的影响力,应尽力拓展中文传播渠道,并着重加大中文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自主开发制播的“每日汉语”节目,在喀布尔和坎大哈整频率落地广播的普什图语时段播出,每集10分钟,按照不同的场景设置对话内容,还穿插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受到普什图族城市居民的欢迎。国际在线普什图语网站的“学汉语”特色栏目,也受到网民的肯定(席猛、何明星,2016),但这些内容的受众都局限于普什图族城市居民,还需扩大传播范围。
“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阿富汗中文教育,应是中阿双方务实合作,共同推进的事业。一是要通过远程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并协助指导喀大孔院(中文系)增设教学点或与当地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待局势稳定后,再恢复人员派出。二是要针对阿富汗中文学习者启动各类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如开发中文–达利语/普什图语手机词典软件等。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者已基本放弃纸质词典,手机汉语词典凭借查词方便、便于携带、有发音三大优势,成为用户首选(刘颖,2019)。为解燃眉之急,可以在商务印书馆《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车洪才、张敏,2014)的基础上,组织中阿两国中文教学专家、软件技术人员合作完成。三是尽快将中文纳入阿富汗国民教育体系,以满足当地人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
本土中文师资匮乏,过于依赖中方教师,一直是困扰阿富汗中文教育的大问题,而安全形势不稳定又直接影响中方教师的派出。因此,加大本土中文师资的培养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延续喀大孔院(中文系)的选拔培养机制,尽快改变依靠中方派出教师的局面,增强本土师资队伍的自主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从增加岗位设置、提供进修机会、扩大晋升空间等具体措施入手,吸引更多的汉语专业优秀本科生加入师资队伍,并通过新老教师传帮带、远程培训、来华进修、在线修读硕士课程等方式助其精进业务,提升职业素养,促使新手教师迅速成长为熟手教师,以满足阿富汗各地区的中文教师需求。
喀大孔院(中文系)在任本土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年富力强且学历高,是阿富汗中文教育领域的核心教师团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中方专家的指导下,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协作,积极开展中文教学大纲及考试标准的制定、本土化教材编写、中文辅助读物编写、中文教学网络资源开发等学科建设相关工作,推动并协助论证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向专家型教师进阶。
阿富汗的大部分学生是从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中文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语境,本土教师大量使用母语教授中文,目的语的输入量远远不够。中方教师多数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背景,教学工作中备课制度执行不彻底,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应从改善教学方法、严格执行备课制度、增强教师专业性三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以喀大孔院(中文系)为代表的阿富汗中文课程体系虽日渐规范与完善,但缺少经贸汉语、工程汉语等与择业密切相关的实用类课程。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通过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真实任务导向的教学、组织企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手段,以用促学,打通中文人才培养及就业通道,以中文教育及传播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中文教育与传播,双向促动,良性循环。
目前,中文在阿富汗的传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图书资源不够丰富。虽然喀大孔院(中文系)的教学成效显著,但仍有不少阿富汗人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中文教学机构存在。为满足首都以外地区和阿富汗全国中小学阶段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需求,要在安全及国情允许的前提下,选择主要城市加快推进教学点的布局,也可考虑在核心城市增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满足阿富汗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孔子课堂打基础、孔子学院育精英”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要改变中文传播范围过窄、传播手段单一的状况,必须全方位、立体化推进中文传播。除将中文教学扩大到中小学,注重文化活动在社区的传播外,还要增加更多、更接地气的有关中文的广播电视节目,面向达里语族群,辐射广大的城市和农村。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制作不同类型的中文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到不同人群。或结合中国产品的推介、借助手机应用软件等传播相关资讯,如借助阿富汗人常用的网络社交媒体,让中文成为阿富汗普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有力工具。
虽然阿富汗传统互联网及客户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但在前任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借助中兴和华为等中资公司的技术支持,凭借后发优势,阿富汗的手机网络覆盖率高,且资费相对便宜。尽管阿富汗人使用的手机档次参差不齐,但成年人基本都有手机。智能手机及各种APP已成为阿富汗受众,尤其成为受过中文教育的年轻人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席猛、何明星,2016)。阿富汗中文学习者还常用微信、百度、喜马拉雅等作为社交或学习软件。因此,中文教学一定要正视移动互联时代学习习惯的变化,突破以纸质教材为主的传统课堂面授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研发契合移动互联时代新需求的学习软件(刘颖,2019),这在经济落后但移动互联网发展较快的阿富汗同样适用。
阿富汗中文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有助于中阿两国的长远发展。十几年来,阿富汗的中文教育由点到面渐进展开,成效显著。当务之急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阿富汗的中文教育要顺应阿富汗民众的学习需求,科学研判,全面规划,有效推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中方专家和阿富汗核心教师的团队力量,重视移动互联时代的语言学习特点,全方位、立体化推进中文教育与传播,在阿富汗的重建与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附注
1 参见新华网2021年8月25日新闻《外交部:中方愿继续同阿富汗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2 参见华经情报网:2010—2019年阿富汗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及失业率。
3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驻阿富汗大使王愚出席中阿经贸合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