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凌
(龙岩市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福建 龙岩 364100)
闽西红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大量的鲜活教材。如邓子恢、张鼎丞、杨成武、刘亚楼等闽西的革命英烈的事迹,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等思想道德素养都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长征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中央红色交通站精神、永定暴动精神等,这些形式多样、含义深远、内容丰富的红色旧址和纪念建筑,犹如灯塔般照亮着人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前赴后继,开拓进取。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群众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其革命道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所保存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对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非常有利的,那些革命故事与革命遗迹,也成了美术写生、摄影等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闽西学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注重挖掘闽西红色资源的德育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闽西红色资源涵盖的领域相当宽广,就红色美术文化而言,主要体现在“红色”绘画影视艺术、建筑遗迹、雕刻雕塑、军民用品等领域。
1.古田会议会址
位于上杭县古田镇,原属于当地“廖氏宗祠”,是依山傍水、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宗祠单层建筑,它由左右厢房以及前厅、后厅组成。1929 年12 月,在此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通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议案,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古田会议旧址及精神成为爱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红色艺术创作的基地。
2.才溪乡调查会址
毛泽东为了总结推广成功经验,20 世纪30 年代,在上杭才溪人民建设根据地细致、广泛地进行了三次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下了《才溪乡调查》,它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真理,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的著名论断。
3.福建省农村第一党支部诞生地——万源楼
万源楼是永定区上南村的一座典型农家宅第,青黑色瓦面,土木结构,墙体厚实,前小院中留方形天井,天井两边各留厢房数间。1926 年夏,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这里正式成立。
闽西这种红色建筑遗址还有非常多,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长汀就拥有“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省委”旧址、福音医院等数十处全国红色资源,而这些遗迹中,一些建筑的主楼门窗有雕花影壁(如福音医院、观寿公祠、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楼屋的四周设计了回廊,屋檐间有券拱支撑,体现了中国古建筑那种“完全暴露屋顶内在结构”的风格。雕花、堆花装饰在建筑中随处可见,部分建筑还融合了国外一些建筑风格。
闽西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及雕塑遍布闽西各县区,这些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与雕塑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寓意与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美学价值较高,是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美术资源主阵地。如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闽西龙岩的市区虎岭山,由著名美术家连永泉设计。整个纪念碑用白色的花岗岩砌建。碑顶雕刻有“月亮、云彩”图案,邓子恢、张鼎丞、魏金水、伍洪祥的题词在碑座四面镌刻。纪念碑寓意深刻、造型新颖,营造了陵园庄严、肃穆的氛围,审美价值比较高。还有长汀杨成武将军纪念馆及其雕像、瞿秋白烈士纪念园、松毛岭战斗纪念碑、纪念墓等,以及龙岩曹溪的邓子恢雕像,永定金砂的张鼎丞雕像等,这些都是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的“生动题材”。
闽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以闽西红色资源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不可枚举,而以闽西红色资源为题材、背景的影视剧更是接二连三地拍摄展播。
1.主要闽西画家及主题绘画作品
闽西绘画艺术人才及其作品不断涌现,清代比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有:华喦、黄慎、上官周等;现代名画家及其作品也层出不穷,如:爱国革命画家、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胡一川(永定下洋人),其作品多达600 余件。前期多为木刻版画,如《到前线去》《八百壮士》等,后期也有油画,如《前夜》《南海油田》《运石》等,作品极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在20 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备受推崇。当代闽西画家梁明的《高陂天上坑》《幽谷人家》等四件山水画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还有胡一通等许多知名画家及其作品,享誉国内外画坛。而以闽西红色资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也不计其数,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油画《古田会议》(图1),该画于1972 年由著名画家何孔德先生年所画,再现了古田会议召开的一个历史片段。
图1 古田会议(何孔德画)
这些绘画作品,无不蕴含着闽西红土自然与人文的神韵,以画证史,以精神涵养人。这些高品质、高水准的作品展示了闽西浓厚的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生态文化,共同构成了闽西学校课程教学丰富而有价值的美术资源。
2.闽西题材的影视作品
以闽西革命史实为题材的影视剧也接二连三地在闽西开机拍摄。2009 年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古田会议》,电视剧《红色摇篮》《邓子恢》,电影《古田1929》,此后《绝命后卫师》《古田军号》《绝密使命》等影视剧开拍并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还有许多以闽西著名革命家、军事家为题材的影视剧在闽西拍摄,如《张鼎丞》《杨成武将军》《刘亚楼将军》《少年英雄张景辉》,充分反映了闽西的红色革命历史。
3.革命年代的军民用品及历史遗物
闽西博物馆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各方努力,收集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民用品与历史遗物,重点陈列了当年红军与革命群众使用的主要生活、战斗用品等。如:各种枪支武器、马灯、编织品雨具、军服、水壶、中央苏区货币、宣传标语等。一些地方博物馆陈列的文物还涉及陶瓷、水桶、印刷品、农具等用品,保留了大量的民俗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价值。
新课标规定的美术学习活动主要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与“设计·应用”四个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可以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德育实践。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融入闽西红色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欣赏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有着重要影响的课程。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绘画、雕塑、手工制作、建筑艺术等。笔者在引领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根据欣赏课程的内容,恰当融入闽西红色美术作品。比如,八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教材中杜建的油画《在激流中前进》体现了黄河船夫那种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插入闽西籍画家胡一川的《红军过雪山》油画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作品的蕴意。因为取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初中生美术绘画课程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课程的德育内容非常明显,只要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就容易设计出德育功能明显的课程。比如,八年级美术上册《借物寓意》中,齐白石的国画作品《祖国万岁》就是通过大写意的手法描绘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表达作者祝愿伟大祖国欣欣向荣、万年长青的美好意愿。也可以用马灯、斗笠、草鞋、水壶等战争年代红军常用的生活用品为绘画题材,来讴歌红军与闽西儿女“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以此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敬仰革命先辈、崇拜英雄、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
“设计·应用”领域大多为手工课,还有产品设计、工艺制作,种类比较多,如:刻印、剪纸、泥塑、插花、手工灯饰等,几乎占据了初中美术课程的40%。在该美术领域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还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 课《手工书设计》,其中有一张手工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闽南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古厝红砖墙、镂空窗花、老戏台等,表达了旧时记忆中的模样,具有一定的怀旧气氛。作为闽西的学生,在制作手工书的封面时,完全可以采用闽西红色文化元素,如“古田会议”“辛耕别墅”等建筑遗迹。
“忆往昔峥嵘岁月,强吾辈初心使命”,在工艺制作及生活日用品设计课中恰当融入闽西红色文化元素,必然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美术制作课与日常生活中,强化美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作为初中阶段,美术新课标要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就是结合初中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借助各种美术媒体、各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记录与规划、设计与创作及展示与表演。
以闽西红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闽西戏剧、影视剧作品非常多。比如影视剧《绝密使命》、舞台剧《伯公坳明灯》等,这些都为学生在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范本”。那些鲜活的英雄形象,必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潜意识树立了“榜样”,在“综合·探索”美术学习领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必定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真正的“相互融合”。
近几年,研学旅行成了“时尚”的校外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安排了学生进行这项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比如永定二中八年级学生是为期两天的远足实践活动,活动地点:永定金砂红色小镇;活动任务:①以色彩或素描的形式描绘红色小镇的“中央红色交通站”“张鼎丞故居”“永定暴动遗址”等主题绘画一张;②自行联系红色小镇百姓家,采购当地食材,分工合作完成自助晚餐;③开展红色小镇社会调查,完成一篇调查报告;④文艺晚会。九年级学生进行两天的研学旅行,地点主要是:长汀中复村(红军长征出发地)、古田会议旧址、松毛岭战斗纪念遗址、汀州古城。研学任务:了解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撰写研学报告。
这些活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具有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使课堂教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比如,举办红色主题书画展、主题艺术节等活动;外出写生或参观当地纪念馆、博物馆以及瞻仰革命先烈雕像等;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优秀的传统民俗活动中去,领悟闽西地域文化魅力。这些美术活动必将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也必将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体验审美、陶冶情操以及培养深厚的道德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这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闽西红色美术资源蕴涵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心理,在教学中合理融入,不但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德育题材,满足美术学科情景性与直观性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历史,认同革命历史,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承发展优秀的革命历史与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