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鸽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运用分层教学提升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2021YB1286
关键词:有效课堂,分层教学,分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2019年8月,对职业教育的指示,从“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这种期盼,把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的战略地位、类型定位、根本任务、办学方向、办学格局、育人机制、价值追求、舆论导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摆在了各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而河南省中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籍比例要求,就是在逐步实现这种教育指示。2019年,许昌市普通高中学籍比例占51.73%,也就是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大约是1:1,意味着多数地区,初中毕业生一半上高中,一半上职业学校,这是因为国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从中考后分流,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所在学校,在校学生3122名,这些学生,97%的常住地为农村,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再没有自身的努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走职业教育的路子,甚至,他们中有很好资质的学生,如果自身没有足够努力,也会走到职业教育的路上,这就要求学校的老师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以能力,“小来思报国,不是为封侯”,针对教育大环境和学生实际现状,我们踊跃改革教学方式,让分层教学走进了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分层设计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
一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是通过充分备课、把握教材、掌握足够的教学资源,然后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设立1、2、3三个教学目标。目标1 的设置只需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即可(针对较低层次的同学);学习目标2的设置在教学大纲基础知识之上,需要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有待提高层次的同学);目标3 的设置在教学大纲较高层次的基础之上,问题设置有难度,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的是拔高层的同学)。对于较低层次的同学来说只需要掌握目标1即可;对于有待提高层次的同学,需掌握目标1、2;对于较高层次的同学来说需要掌握目标(1、2、3)。同时也告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要尝试去挑战高于自己本层的教学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层目标的设置需要设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上,使学生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都有所提高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逐渐深入。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兴趣,培养技能。
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学生取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知识,使学习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从而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分层设计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分层教学在课题教学提问环节的设置有明确的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问题难度,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提问,示范,引导等教学机制,给与成绩不太优秀的孩子思考的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所提升;对于学习程度不是太好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学习运用知识。
三、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夯实课堂学习效果
练习能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效果,必要的作业布置和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对于习题,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类的题目,这类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侧重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反复练习,使较低层次的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其次是略微拔高性的题目,主要针对的是有待提高层次的同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能够运用课堂知识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
四、分层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情况,利于教学的开展。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各有差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工作的进度,使教学工作更顺利高效的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国情,增長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加其社会责任感,加强其自身的独立性。
五、不同的课堂评价,为主动灵活的参与课堂提供支撑
墨子的教学思想主张中这样提到育人的理念:“深其深、浅其浅。”意思是用深一点的教学知识教育较深层次的人,用浅一点的教学知识教育程度较浅的人。对待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如此,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语言,让评价语言更加滋润孩子的心田。
总之,课堂的分层教学,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多变、活跃、有效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觉的、有系统的进行学习,增强学生把握知识能力,自觉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自身的提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促进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及未来的生活中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