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培养;语文教材
作者简介:钱颖(1996.12—),女,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二级教师,本科。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锻炼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文章形式的内容,学习这类内容必须依靠阅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才能透彻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蕴含的文化知识。而小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理解能力不足,难以吸收语文教材文章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其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教学的帮助,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锻炼也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区别设置阅读内容,在课堂中营造积极的语文阅读气氛,组织小学生分组阅读和规划阅读进程,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保持良好应用与发挥。
其次,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小学生阅读情绪的高涨会促进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不应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应该持续不断地刺激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积极性与兴趣,培养学生長期稳定的阅读习惯,增强其阅读能力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阅读能力不强,尤其是对语文文章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够深刻,也不熟悉语文阅读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不同段落表达的主题含义,从中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这样长期持续的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可以使学生通过文章中的相关词语和段落回忆以往所学语文知识,进而能够在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学生阅读兴趣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较难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够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长期使用说教与领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激发,在领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与缺陷,教师再将此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也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开展长期教学工作后,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由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阅读教学并不在意,在阅读文章方面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随意,对教学目标不重视
教学内容与原有教学实践脱节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首先,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独创性”,有意忽略了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基本语言词汇的教学,这与小学生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教学本质不符,与小学生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脱节。教师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追求“特殊”的内容解读,在教学中随意发挥,不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基本情况,忽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其次,课堂教学中转化成内容的选择存在偶然性。尽管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影响力,但语文新课程内容标准提出,小学阅读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基础事物的判断能力,并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小学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性创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开展规范的教学,只是对学生开展集体教学。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正常教学,但因为学生心理个性化的不同,课堂指导和工作组指导无法进行。在分组讨论中,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学习知识,只是依据老师之前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最后,阅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阅读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阅读一篇文章需要学生有一个默认的知识库,深层次地学习文章的语汇。大多数学生因为欠缺日常累积,没有语言基础,在阅读时无法对文章进行理解,在面对一些关键词句时也是进行随性式的学习。
(三)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忽略学生个体感受
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学评价对各学科教学都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着比较突出的地位,对学生个体全面素质发展与各项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影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针对课本知识开展教学,在教学期间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内容。部分教师只在意学生有没有完成作业,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对其作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或指导。这类教师主观意识较强,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布置的教学任务,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叶澜教授曾提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非常有意义和教学价值的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的发展主动权给予学生。”很多小学老师不注重阅读教学中正向的激励效果,不认同课堂的教学评价形式和产生的作用,仅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评价或以简单粗暴的语言回应学生的问题,这种行为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完成问题的回答时,有些教师只是简单评价“这位同学说得不错”“用词很恰当”;又或是当学生通读全文内容时,教师只以如“真棒”“读的真好听”等简单表扬语句作为评价,而没有在阅读技巧上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意见。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持续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停留在语言夸奖上,并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鼓励,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阅读指导。如此下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失去趣味和活力,学生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可言。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借鉴创新教学模式和理念,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避免由于教学方式与理念传统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受阻。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况,挖掘其兴趣爱好,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教学理念的革新。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察觉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与课堂表现变化,从而判断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接受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该重视对前期教学工作的总结,能够在教学工作展开前对前期教学工作进行问题的汇总与经验的沉淀,从而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并通过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进行《黄继光》这节课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人物描述的写作技巧,推进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这一课文的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对之前《小英雄雨来》的课堂教学进行回忆,明确在之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人物心理分析不够的问题,在这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最终,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课堂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角色的扮演,使这一课的教学成为动态教学过程。一方面创建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兴趣方面的培养应加以重视和关注,多运用创新理念和有趣的教学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进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重视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
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将阅读以及写作结合起来。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针对讲解的课文来设计写作练习。比如选择某一段让学生展开仿写练习。对于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展开续写练习,给故事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等用于自己的写作中。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开展多样化的问题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说教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例如教师在一开始可以提出:“题目中的‘题’是什么意思,题目应该怎么解释呢?”“大家了解苏轼吗,能否背出他的一两首诗?”在学生完成自由朗读之后,可以提出:“这首诗写了什么呢?”进行深入剖析时,可以提出:“同学们觉得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看庐山的?”“庐山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有没有看出来,从诗中的哪一句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身处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最后,分析完古诗之后,可以再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理解古诗词内容时更顺利,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问题教学形式加以重视,综合运用语文阅读材料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实践应用。
(四)建设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稳定发展。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通常只是简单两句话带过,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从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方式,积极学习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从而完善自己的评价形式。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首先,在学生自评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客观角度来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总结描述,说出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和不足。好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扬,不足的地方教师要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其次,在学生互评方面,要求学生之间要进行双向评价,在学习中互相监督并发现各自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让学生各自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做出相应的改变。最后,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正面、客观的评价,言语表达应轻重缓急适度,不能对差的一面给予过激批评伤害其自尊心。同时,对学生表现好的一面要适度激励夸奖,要让他们觉得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进步,未来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适度不夸张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能较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发展。结合教学实际可以看出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必要的,是学生建立自信和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因素。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将目光放在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上,不断对课堂作出改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侧重点进行全面了解,让小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长期可持续性的热情,从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此外,读写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教师应抓住语文教材内容的发展规律,及时对学生读写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采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尚吉林.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1(30):27-28.
张晓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1(38):55.
高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26):89-90.
杨雪红.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提升探究[J].知识文库,2021(17):76-78.
张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读写算,2021(2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