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恒
摘 要:基于新课程理念,面向对初中生创新意识、实验品质等化学综合素养的培育,本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方法展开了分析。先分别阐述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意义、创新需要,紧接着围绕具体应如何做提出了优化理论教学、加强自主引导、渗透生活材料等建议,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1-013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1.045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的不断变化,基础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被提出。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在全新教育环境中,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师最关注的,同步培养其实验素养、操作能力被提上了日程。因此,探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对策迫在眉睫。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意义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意识和实验水平的发展。通过持续、主动地参与化学实验,在“做实验”过程中分析化学现象本质,既可以加深初中生对教材中理论知识、概念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提升自身动手能力[1]。同时,受实验教学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理论层面,课堂是“在做中学”、充满实践乐趣的课堂,初中生可以在动手参与中感受到更多独属于化学的魅力,其实践意识自然而然地能够增强。此外,越是参与实践、进行多次科学安全的化学操作,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越有望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基础学科素养不断增强,他们的进步必然是持续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需要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以“教师直接介绍操作过程,学生按照教师说的内容进行操作”为主。但是对于一些步骤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的说有时并不能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形成完全准确的理解,也就在无形中限制了其对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阻碍了其实验素养的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提出了学生自主、创新课堂等内容,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展开创新培养。因此,无论是为迎合新课改要求,还是为促进学生学科品质更好地发展,初中化学教师都必须对实验教学指导方式做出创新设计。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法
(一)优化理论教学,理解实验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提高了对实验教学的关注,但理论教学地位仍旧不容动摇,教师创新并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应以保障理论教学地位和有效性为前提。而高质量的理论教学可以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刻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学生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明确“为何做”和“如何做”,他们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自然会更加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此外,以优化理论教学的方式创新初中化學实验教学指导工作,就是一个让学生在“做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可以有效增强他们对化学理论的理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可以反向促进其实验操作,优化学生的操作过程,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创新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保障理论课程地位,先优化理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在最优化的理论课程活动中深度学习并掌握实践原理、背景等内容。学生在准备充分的状态下进行动手操作,其实践过程和实验结论必然更加正确。
(二)重新安排时间,保障教学效果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经常会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视为两个独立的环节,从而设计单独的实验课程活动,并在课程实施时将学生从常规教室带到化学实验室,这虽然能够很好地保持教学有序性,却因独立的实验课程活动间隔时间过长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吸收、制约了其化学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保障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支持下对其展开创新设计,应重新安排教学时间,对其展开更合理的规划。如在常规课堂的45分钟内设计10分钟左右的实验教学时间,先将实验课程活动巧妙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再借助实验室教学指导学生统一完成对材料、操作步骤、环境等要求更严格的化学实验。如此,学生与化学实验的接触是可持续的,其知识吸收与经验积累更加持续,更易增强实验水平,教学效果更加理想。但就当前情况来说,在常规课堂渗透实验教学时,由于没有准确把控理论教学时间,部分教师设计的课程活动暴露出了学生实验时间不足等问题。当理论学习结束,课堂剩余时间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要,必将对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如何解决此问题,预设课堂活动方案、明确教学规划无疑为不二之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师应养成预设课堂活动方案习惯,在备课环节细化分析课堂活动内容,提前规划每部分内容需要占据的课堂时间。如此,即便课堂时间分配情况与预设方案出现了偏离,教师也能及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整,以此保证常规化课堂实验的有效落实,从而增强创新教学效果。
(三)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实验指导
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与新课程理念一并出现的另一个词是信息化教学。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仅对社会生活带来了影响,也对基础教育工作造成了冲击。对于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同样是十分有效的,可以在增强课程活动动态感、活泼感的同时,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对实验步骤的理解[2]。事实上,分析过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出现消极反馈的原因,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有一定联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实验步骤的文字了解如何操作,他们极难对相关内容形成完全正确的理解,实践操作也就受到了限制。所以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进来。此时,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不止一种,如微课、情境模拟、思维导图等。这也就意味着,在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同方法的整合和变换。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做实验”。此时,微课的结合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围绕“说明实践活动重要意义”为主的微课视频、在网络中搜集与对应知识相关的科普视频,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在看视频中了解课程实践活动,学生课程活动参与欲望得以增强。其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进行动手操作”。在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结合呈现规范的操作步骤。由于思维导图具有逻辑清晰等特点,学生在这一学习状态下也会更准确地理解实践过程、动手操作注意事项。最后,结合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尤其是在一些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一来,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模拟操作,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也能轻松地通过“做”实现高效学习。
(四)加强自主引导,学生独立操作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向。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实验教学活动,应以此为基准,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探究实验内容、步骤并进行独立操作[3]。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师生在该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受传统思维限制,部分教师仍然在主导初中化学实践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应该如何做。长时间处于该环境下,学生不仅难以通过“自主参与”深化对学科实验知识的理解,甚至还会形成被动学习不良习惯。而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并未在之前的化学学习活动中积累足够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他们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经常会因自信心不足而出现不主动参与实验活动的表现。面对这些问题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进一步调整组织课程活动的方式方法。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规避“主导课堂”行为,提醒、指导学生独立参与课程活动。再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如此,在始终主动的实践参与、化学操作中,初中生实践学习自信、化学实验素养均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创新目标得以实现。
(五)关注学科分析,思考操作结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动起来”,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实践相关内容。因此,在创新中,教师还需要提高对“学科分析”的关注,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结论。这也是过往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活动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在过往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会将“学生完成操作”视为教学的结束,没有及时指导他们对得出来的操作结果展开分析。此时,面对一些由操作失误引起的错误结果,学生极易认为其是正确的,从而得出错误学习结论。这再次提醒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定要关注对最终结果的分析,及时指导他们思考实验结论。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在做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实验学习有效性,还能促进其日后对其他化学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学科分析中以其他同学的错误操作为警示,学生自觉调整实践操作行为,形成良好化学实验习惯,有益于可持续发展。
(六)渗透生活材料,拓展学生操作
生活中的化学与教材中的知识的巧妙结合,对初中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学科知识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还能使其形成“在生活中学习”的良好意识。由此出发,基于新课程理念创新实验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将生活材料渗透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拓展教学[4]。而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生活材料的有效渗透,他们不仅可以对围绕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进行实践,还可以尝试基于生活现象做实验,拓宽自身实践学习空间,加强动手操作锻炼。久而久之,隨着实践操作的不断增加,其知识探究收获越来越丰富,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效果也就更加理想。
除此之外,面对生活中一些与教材知识相一致的化学现象,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其展开多角度思考,这种有新意的思考能够为其从不同角度展开实践操作带来新的启发。如此,学生主动进行创新操作,其知识探究获得也会更加丰富。然而在现阶段,经常有一些教师忽视生活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结合,没有在学生探究中及时提醒他们进行生活化思考。对此,教师必须做出调整。
(七)设计微型实验,巧妙渗透教学
微型实验具有操作简单、时间占用率较低等特点,能够在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节约时间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而通过实验感知加强地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基于新课程理念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微型实验,简化教材实验案例,在其启发下设计更加丰富且易于操作的小实验。此时,在与常规实验教学相同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某个或多个自身感兴趣的微型实验、完成动手操作实践任务。多角度化学思考、多元实践尝试由此达成,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其化学思维品质。不过就现阶段来说,多数初中化学教师设计的实验课程活动仍旧不具备“微”之特点,甚至部分教师过于盲目地追求实验设计之微,以至于在教学中削减了重要操作过程,对学生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反应现象造成了消极影响,阻碍了微型实验的积极作用发挥。面对此情况,思考借助微型实验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合理方法,教师需在设计微型实验时细化对实验步骤的分析,避免随意更改实践操作流程,防止使用不合时宜的实验材料。
(八)重视互动交流,深化实践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活动中的交流和互动,具有深化实践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工作中提起重视。教师可以尝试跟随学生的实践操作,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环节的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等,启发学生对其展开思考和回答。在学生的答案存在争议时,还可以引导他们围绕不同答案展开交流,同时提醒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讨论答案出现不同的原因。如此,在创新化互动交流的支持下,学生持续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有效思考,能够更及时地发现操作问题并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行改正。教学活动有序推进,学生实践操作越来越规范、准确,其学习效果自然更好。
四、结语
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来说,理论与实验同样重要。初中化学教师应明确实验教学重要意义及其创新需要,主动通过优化理论教学、信息化创新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关注学科分析等方式,带领初中生深度、高效地探究化学实验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学科奥秘,在有效操作中深化化学能力。同时,以此实现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满足新课程理念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奋孝.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0(A3):127.
[2] 俞蕾.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学,2020(23):52.
[3] 汪静.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86.
[4] 慕东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