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倚嫦
摘 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走入了“体力教育”的误区,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等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不能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注重教育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效果、因地制宜开展劳动体验课程以及完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等措施,使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得到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一、小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作为人类引起、调整和控制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能起到培智的作用;学生在劳动者磨炼意志、养成品格,又能起到树德育美的作用。可见,在劳动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质量
随着劳动教育被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农村小学及任课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过程,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充实和乐趣;其二,强调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三,突出劳动教育的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策略
(一)注重教育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以往劳动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涉及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等基本劳动技能,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会接触到且力所能及的。但部分教师认为这部分教学内容过于浅显缺乏教育价值,而且不少家长劳动教育意识淡薄,也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劳动技能,最终导致很多中高学段的学生仍不能独立完成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动。针对此问题,在开展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时,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开发劳动教育素材,消除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陌生感,从而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洗一次衣服,并由家长监督评价,将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很多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自己洗衣服,因此反复洗了好几次才令衣物干净整洁。通过这次生活化劳动教育,学生大多都掌握了洗衣服的基本要领,这种教育对他们今后的独立将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学生在动手出力后方能体会到父母每天处理家务的辛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转变以往重智轻劳的固有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将劳动教育内容与生活建立起联系,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该过程中逐渐发展出适应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效果
信息技术是辅助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多感官的刺激,在增添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能增强教学效果。比如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有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抓住本单元的重难点。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重心仍然是文化基础课程,劳动教育通常每周只有1课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争分夺秒地讲授教材内容,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实践。微课的应用将以往1个课时的内容系统梳理,浓缩为几分钟的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就能掌握相应知识,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又或者依托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劳动教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文音画,进而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识的理解就会事半功倍,教师能更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
在《第一代信息技术:多姿多彩的显示屏》教学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农村小学生的视野面较为狭窄,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就很难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各方面的渗透,更不用说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于是,笔者先是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了一些学生已经司空见惯的信息技术,然后再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讨论解决:近期本班将组织一次秋游研学,需要用到哪些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呢?经过一番讨论,有学生提出首先要了解近期天气情况,也有学生认为要准备好电子地图导航工具,还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手机、相机等拍照工具,很快学生就整理出一份完整秋游研学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使他们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因地制宜开展劳动体验课程
只有以形式多样的劳动体验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有其特殊性,不宜完全照搬城镇地区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本校学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设计开展劳动体验课程。随着城镇化脚步加快,城镇学生很少接触农业劳动。鉴于此,在学习《中草药种植》这部分知识后,笔者利用学校空置的房间改造了一个简易“大棚”,要求学生在大棚内种植中草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来取样、检测大棚内的土壤,并尝试以不同的坑深、坑宽和间距种植,观察不同种植方式下中草药的存活情况。
由于大棚场地、土壤以及农具都是现成的,因此中草药种植体验课程开展相当顺利,学生不仅对中草药相关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此外,笔者还会定期带领学生体验真正的农活,比如在秋天帮菠萝除杂草。笔者会事先向学生讲解,除杂草可以让农作物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和营养,从而给农民带来丰收。学生明白其中的意义后开始除草,现场气氛其乐融融。在劳动教育中,笔者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知识点精心设计了体验课程,最终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并促进學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完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一方面,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学生能力、素养发展情况,并给劳动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在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教学完成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和总结,主要形式为期中、期末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只关注到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不能体现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教师应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动态观察学生的劳动能力、素养,及时发现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又或者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适时点拨。同时,还可以制定自我评价表,要求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完善劳动教育奖励机制,对劳动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物质奖励可以让学生产生正反馈,使他们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精神奖励则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如学习《新材料:神奇的石墨烯》后,笔者要求学生汇总有哪些生活中的产品应用了石墨烯材料,以及具有哪些理化特性。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了包括家纺、医疗机械、建筑材料、运动器材以及添加剂等在内的常见石墨烯产品,笔者当即表扬了该学生。此后,班上学生在劳动教育学习上你追我赶,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劳动形态。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应注重教育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并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其次,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效果,使核心素养培养更加顺利;再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本校学情,因地制宜地设计劳动体验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最后,还要完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形成保障。
参考文献:
[1]鲁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刍议[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
[2]余彦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J].宁夏教育,2021(05).
[3]张飞.综合性活动:指向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J].教书育人,2021(02).
[4]吴艳瑾.深耕细作重习得——浅谈劳动教育中的核心素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