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实践探究

2022-03-26 22:33朱高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评述美术课堂欣赏

朱高峰

[摘 要]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存在重欣赏、轻评述的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美术课堂中,在构建观点、培养文字表达技能与使用评述单等方面的探究之上,教師要深入分析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建立同伴评价、开展思辨活动、融入生活审美等策略,改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课堂;欣赏·评述;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6-0038-03

“欣赏·评述”作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包括欣赏美术作品和用语言、文字描述感受两个方面。目前,对前者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而对后者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这说明当前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普遍重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缺少通过文字评述表达审美感受的实践,这造成学生美术素养的不均衡发展。基于上述原因,下面以人美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飞天》教学为例,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究。

一、运用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构建观点

运用文字进行评述的前提是获得对审美对象的多方位感知,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技法、发展历程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审美观点。一般的教学素材包括演讲视频、文献文稿、临摹或创新的艺术作品,以及能营造现场氛围的全景影像等。不同的教学素材起到不同的作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演讲视频:对观点的认同与批判

在教学中运用演讲视频,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能让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二是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观点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而言,展示同龄人的演讲视频更具价值,因为彼此间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例如,在《飞天》的教学中,笔者引入题为“我想成为莫高窟的守卫者”的演讲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莫高窟为什么变成这副狼狈的模样?我们是否有责任保护莫高窟?你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演讲?”等问题,逐层深入地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文献资料:解决问题与启示思考

文献资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典籍、美术作品评论、研究论文等各种用文字记录的素材。虽然相关的资料很多,但真正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献资料较为缺乏。教师要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修改,编辑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学习素材。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艺术作品的简要知识,所以对学习素材的要求不能面面俱到,应以解决问题、启示思维作为根本目标。如教学《飞天》一课,笔者收集了很多有关飞天的文献资料,并以此设计问答式的学习素材,提出诸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年龄有多大吗?”“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像非洲人一样黑吗?”“你们知道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我的一些同伴不见了吗?”等问题,同时在每个问题的下面写明答案。这样,学生可以采用个人阅读或者小组阅读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3.艺术作品:对艺术创新的思考

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等都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通感功能,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融通。因此,表现同一题材的不同艺术类型作品,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如在《飞天》教学中,笔者提供了张大千的飞天作品、以飞天为主题的舞蹈视频、现代飞天摄影作品,让学生将它们与敦煌飞天的比较,感受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对艺术创新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4.全景影像:营造现场学习的认知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文博单位开始给展厅或文物建立全景影像数据库,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多宝阁”“全景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数字展厅”、甘肃博物馆的“虚拟场馆”、敦煌莫高窟的“一眼敦煌”等。它们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展示方式,创设真实的参观情境。更为关键的是,浏览者通过旋转、放大等操作方式可以更清晰地进行欣赏和观察,发现艺术作品更多的细节特征。如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一眼敦煌”虚拟洞窟,完全按照现场参观方式,进入洞窟小门后旋转角度观看周围及顶部壁画,对重要部分放大观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指导学生掌握评述的文字表达技能

基于文字表达的美术评述活动,其目标是透过文字来传达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这涉及文字表达的技术性问题。同时,从当前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来看,缺乏有效的文字表达技能的教学策略,这是制约该领域教与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笔者依据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开展了美术文字表达技能的教学。

1.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语句表达范式

基于学生目前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教师能为他们提供语句表达的范例,就可以减轻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的压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易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语句表达范式。同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三种语句表达范式回答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1)逻辑式表达

在“我觉得飞天的色彩很美,因为……”的语句表达中,加点的词字可以替换,如“色彩”可以替换成“造型”或“线条”;在“我喜欢第320窟的飞天壁画,因为它表现了……”的语句表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编号的洞窟。教材在“思考与讨论”板块中提出了“飞天的造型、色彩、线条、动势有什么特点?”的问题,笔者采用逻辑式表达对问题进行修改:“你们觉得飞天的造型很美,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我觉得飞天的造型很美,因为他们的眼睛、鼻子、嘴巴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尤其是耳朵画得特别大,头上还有很多华丽的装饰。”

(2)比较式表达

在“相比于莫高窟的飞天,我更喜欢张大千的飞天……”的语句表达中,通过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发现飞天壁画的特征,获得多种艺术审美的体验。有学生在评述单中写道:“相比于莫高窟的飞天,我更喜欢张大千的飞天,因为他们的五官画得很真实,色彩也很鲜艳,还画出了飞天优美的姿势,丝带飘动时很有立体感……”比较式评述最能表达出个人的观点。

(3)想象式表达

“我欣赏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好像……”这是想象式语句的基本结构,加点的词可以换成“感觉”或“似乎”。有学生在评述单中写道:“我欣赏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感觉穿越了古代,看见有些人在石头上画起了飞天的图。我仔细地看他描画,画中的线条千丝万缕,特别美丽。”“欣赏了莫高窟的飞天壁画,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云朵上,非常放松。”这是学生对飞天壁画欣赏之后所展开的想象,表达了内心的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自由真实地进行评述

对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作品评述,把自己想说的话、获得的感受和个人观点写下来。这可能就是一篇精彩的评述。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第320窟的飞天壁画,它的线条很美,还有许多漂亮的颜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关于飞天的很多知识。”有的学生则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进行评述:“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是伟大的画家,你们画得很美、颜色很美,飞天姿势还有很多变化。我也想成为像你们一样的大画家,为国争光。”

三、设计与使用评述单

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种评述单,便于学生在活动和展示中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兼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的其他课题,所以凸显它通用性、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

1.因才适用的设计原则

表1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填写完成后的评述单。评述单主要包括信息栏和书写栏两部分,其中信息栏列出班级、姓名、课题和日期等项目,书写栏则用横线画好,方便学生书写。书写栏的横线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定,且横线太短会写不下,横线太长则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以《飞天》一课教学为例,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写作能力,笔者在评述单的书写栏设置了6条横线,全部写完大概需150字,基本能保证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写。该评述单只要更改一下年级和课题名称,按照年级高低增减书写栏的横线,就可以用于其他年级学生学习“欣賞·评述”领域的内容,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2.评而有论的深度交流

展示学生的评述单,除了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表述不完整的内容进行补充,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进行解答。如有学生对比了北凉和唐代的飞天:“唐代飞天中人物的手,像娃娃的手。”在展示这位学生的评述单时,笔者先让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和补充:“你为什么说唐代飞天中人物的手像娃娃的手?”该学生表述:“北凉飞天中的手臂,看起来像是把截断的手臂连在一起,远远没有唐代飞天中的人物那么真实和美观。”笔者根据这一观点引导其他学生展开讨论:“你们觉得北凉的飞天造型不逼真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可能是画家的绘画水平不高,不知道人体的结构比例。”笔者继续提问:“如果没有早期的这些壁画,你们觉得唐代的飞天能那么美吗?”有学生说:“我觉得不会,越到后面画得越好。就像我学画画,一开始也画不好。”笔者追问:“那么,你们觉得北凉的飞天是否具有创造性?”学生回答:“北凉画家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造型奇特的飞天,这就是他们创造的形象。”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对不同时代的飞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

四、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笔者基于前期的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1.建立同伴评价,延展评述时效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同学的评述内容特别感兴趣,有的学生则对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却因课堂时间有限而无法及时表达出来。因此,笔者在评述单的后面增加“同伴评价”一栏,展评的时候请该学生将自己的评述单粘贴在墙面软木板上,其他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评述单进行评价留言,将观点交流不断延伸下去,建立以开放和合作为导向的学习环境。

2.开展思辨活动,夯实评述基础

美术欣赏是一种智能思辨活动,需要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价值观,透过作品的背景、内容、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可见,发展美术思辨能力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核心任务。在改进教学过程中,笔者开展了以下实践:一是编写“艺术家百科简书”,即先收集教材中的各类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再按照年代进行编排,最后添加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流派等文字信息,作为辅助材料印发给学生学习;二是编辑美术评论的文章,即收集美术评论文章、艺术家传记等文献资料,在保留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删减和改写,配上相关作品后提供给学生阅读;三是开展观点辩论,即选取教材中的作品,引用评论家的观点,以“你是否同意评论家的观点”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教学分别解决了时代背景、美术技法、观点批判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辨能力。

3.融入生活审美,激发评述内需

宗白华认为:“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此处的“心”指的是识别美的能力,当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在生活中处处体验到美、发现美。也就是说,美术教育要从课堂走向生活,才能达成以美育人的目标。因此,笔者在课堂评述单的基础上设计了课外评述单。课外评述单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增加了“评述的作品”一栏。学生通过网络或手机拍摄等途径,收集自己喜欢的绘画、雕塑等各类美术作品,并将作品图片导入“评述的作品”一栏,运用已掌握的文字评述技能,阐述自己的审美感悟和评价观点。由此,美术评述从课堂实践走向了实际生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之,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建立同伴评价、开展思辨活动、融入生活审美等策略,改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评述美术课堂欣赏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