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03-26 15:24张小林
幸福家庭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读物审题关键

张小林

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同样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助力学生学习品质、数学思维的形成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与习惯作为重点,从一道题、一个知识点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期在具体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当前,图书市场有很多适合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如《无所不能的数学》《数学园地》《数学趣味》《漫画数学》等。这些读物能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数学世界,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喜欢阅读数学读物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他们会更爱学习数学,并希望通过数学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无所不能的数学》这本读物能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发现课本中没有的、更有趣味的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以及数学在人类科学探究中的成就与作用,帮助学生跳出课本,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到数学的价值、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做错题目与其审题不仔细、审题能力弱有关,而审题能力的提高与以下两点有很大的关系:一是数学基础知识要扎实;二是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加细心,并有意识地关注有用的、关键的信息与问题,其解题的准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比如,数学练习册上会有类似的数学题:“一辆公交车上有42个人,某一站上来了7个人,下去了12个人,请问现在车上还剩下多少人?”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往往会错过关键的信息,忽略“上”与“下”的关系,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认真审题,就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搞清楚关键数字之间的联系,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在无形中增强了审题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与语文阅读相比,数学阅读有其特殊性,它要求学生更加细心和认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和细心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还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总结和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丰富的数学读物,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或借助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忽视了数学阅读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当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各种数学读物层出不穷,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比如,《数学帮帮忙》《马小跳玩数学》《奇妙的数王国》《数学花园漫游记》等,这些读物用不同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多面性,可以使数学用另一种方式与学生产生联系,让学生毫无压力地接触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内心深处热爱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结合典型案例,促使学生重视阅读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要结合典型案例,促使学生重视数学阅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体会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促使其进行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面对典型的归一问题,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他们就容易忽视“先求单一量,再计算所求数量”的关键步骤,进而出现错误。如在解答应用题“买3本数学本需要1.5元,买12本同样的数学本需要多少元”时,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弱,忽视了单一量,那么怎么解都是错误的。但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就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信息,从而快速准确地进行解答。教师结合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重视数学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利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形成阅读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数学内容和习题等习惯一扫而过,从而导致总是出现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在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

比如,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典型例题(包括应用题、计算题、观察题)等,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在学生阅读完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阅读中的典型问题、故事人物、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等展开讨论,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跳出阅读内容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较复杂的数学阅读材料缺少一定的理解能力,也难以抓住阅读内容的关键信息。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指导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效率。

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减缓学生的思维坡度。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能把手中各种形状的学具归类整理一下吗?看看它们被分成了几类,你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些不同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并进行了实践操作,从而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了解了知识的本质,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其次,突出重点,了解内容的本质。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的版面限制,很多学习内容都经过了缩减处理,这虽然可以使学习内容显得更加精简、重点更加突出,但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思考,从而了解问题或知识的本质。比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小数点,并在讲解小数的加减运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的相加或相减,不能混淆。

最后,抓住关键信息与数字,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需要先读题再解题,但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他们在阅读题目时只是机械地阅读,无法抓住重点,也关注不到关键信息与数字,致使他们的阅读效率不高,错误频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关键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在解答应用题“买3本数学本需要1.5元,买12本同样的数学本需要多少元”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解这道题的关键是算出一本数学本多少元。实践证明,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能抓住关键信息,就能了解问题的本质,快速解答。

总之,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读物了解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局限,促使学生从另一个维度走近数学、认识数学、探索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松树学区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读物审题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