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由此可见,新课标注重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想象习作教学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想象作文。教师可运用依物想象、看图想象、听音想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互动分享,设计有趣的游戏,以优化学生的写作效果。本文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想象习作教学,以供参考。
一、重视素材积累,探索想象习作的方式
(一)依物想象,赋予特殊功能
创作作文需要素材,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创作经验都不够丰富,他们缺乏足够的素材积累。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依物想象是直接给学生展示各种具体事物,让他们将这些东西作为素材,根据其外形特点进行想象。
例如,在学生创作作文“这样想象真有趣”前,笔者设计了“什么变成了什么”这个小游戏,先给学生展示了溜冰鞋,抛砖引玉,并表示:“今天老师起晚了,还好借了哪吒的风火轮,否则就要迟到了。”学生都感到很好奇,因为这只是普通的溜冰鞋,并不是风火轮。此时,笔者再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同学们看看这个溜冰鞋和风火轮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怎么形容可以让溜冰鞋更像风火轮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它有轮子,和风火轮一样。”有的说:“它的速度很快,就好像风火轮一样。”还有学生试着描述:“老师穿上了鞋子,感觉有一团火焰在推着他前进。”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某种生活物品赋予特殊功能。根据上面的小游戏,当学生发现没有素材的时候,他们可以结合身边的具体事物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事物,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二)看图想象,契合事件逻辑
图片能直观地展现信息,但是也有很多留白处,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当学生缺乏创作素材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图片,让他们根据图片信息尝试编写。
例如,在学生参与“看图画,写一写”活动时,笔者先让他们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人物,这些人在做什么。有一名学生回答:“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远处还有成年人在看。”然后,笔者让他们结合画面本身,展开想象:“你们能否根据他们的动作、表情,猜想一下他们在这个瞬间说了什么,心中想的是什么吗?”有学生认为:“拽着风筝线的小朋友回头对举风筝的小朋友说‘你可要举得稳一点,对方回答‘你可要跑得快一点,他们全都期待着风筝升空的瞬间。”最后,笔者再让他们想象画面中没有的内容:“在他们放风筝之前,发生了什么呢?他们为什么来放风筝?在此过程中还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能否结合自己的想象,补充这些内容,完整地写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呢?”这能帮助学生在图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
(三)听音想象,引导表情达意
音乐包含旋律和歌词,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使其在脑海中再现歌曲的画面。教师可以将音乐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根据旋律和歌词,想象演唱者的内心感受,并试着表达这种情感。
例如,在学生创作作文“有你,真好”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亲情故事的时候,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对此,笔者选择了听音想象的方法,以期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触发学生的情感,幫助他们收集写作素材。笔者让学生倾听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这首歌没有刻意抒情,创作者将情感融入一个个生活细节,通过拿书包、打伞、包饺子、擦眼泪等细节展现亲情温暖。伴随旋律和歌词,学生的脑海中很快有了画面,他们想起了不少生活中的场景。如有一名学生写道,当一家人都感染疾病时,母亲拖着病体给自己包饺子,他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由衷地发出赞叹:“妈妈,有您,真好!”
二、基于认知特点,探索想象习作的途径
(一)阅读绘本,拓展想象空间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他们的想象力必须依托于具体、直观的事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帮助他们拓展想象的空间。
例如,学习了《找春天》一文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绘本《遇见春天》,并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创作活动。首先,笔者让学生阅读绘本,跟随小黑熊一起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其次,笔者让学生回忆其他季节,说说不同的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找到了哪些具有标志性的事物,并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展现出来。最后,笔者再让学生模仿《找春天》这篇课文中的句子,运用文字描述自己绘制的图画。比如,根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个句子,一名学生写下了:“冰冷的秋雨落在我的脸上,那是秋天在哭泣吧!”还有一名学生写道:“满树红彤彤的果子,那是秋天跳动的心脏吧!”
(二)理解寓言,发展想象思维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具体运算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更加强烈,而且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生活哲思。
例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的时候,笔者组织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鼓励他们演绎陶罐和铁罐。有一名学生提出:“铁罐很傲慢,它只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看到陶罐的才能,陶罐却很谦虚。”在表演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说说从陶罐和铁罐的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一名学生表示:“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不能因为自己的才华就看不起其他人。”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联系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看看每一个人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并模仿《陶罐和铁罐》,创作一篇小寓言。比如,有的学生写的主题是急性子和慢性子,他认为:“急性子和慢性子都没有错,但是要分场合。有的场合,要耐心一点;而有的场合,做事情要抓紧一些,这样才更好。”
(三)随文练笔,升华想象情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创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随文练笔活动,让他们通过阅读总结写作经验,并运用在作文创作中。例如,在阅读《慈母情深》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对母亲的工作环境具有深刻印象,他们能体会母亲的艰辛,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利用这个机会,笔者组织学生参与随文练笔活动,对学生说:“你们能否发挥想象力,构筑一个生活、工作的空间,然后想象在这个环境下的人是什么生活状态,内心感受是什么?再模仿课文将其写下来。”有的学生联想到家附近的建筑工地,想象工人们的工作场景,描写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并试着表达工人的情感,如“汗水还没有滴落,就已经被太阳晒干了。他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嘴唇却并没有湿润的感觉。他不觉得辛苦,为了卧病在床的母亲,他选择了坚持”。
三、聚焦高效课堂,探索想象习作的策略
(一)灵活拟题,凸显个性风采
教师要探索想象习作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在设计写作主题的时候,教师要避免限定写作内容,采用半命题、材料作文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个性化拟题。
例如,“……让生活更美好”是半命题的形式,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这个题目改成“……让……更……”,這样学生可以填写更多的内容,不必拘泥于原先的主题。想象作文的题目要有灵活性,更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拟题,或者设计一些和拟题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二)互动分享,树立读者意识
传统写作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但是事实上,一篇文章的阅读者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其他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分享,通过相互批改作文,了解他人对自身作品的评价。在作文创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时,笔者让学生将作文上传至网络,并分门别类地整理网友的观点,看看最多的意见是什么。有的读者认为作品的想象力不足,在阅读的时候能猜到后续会发生什么,所以没有阅读兴趣;有的读者认为作品虽然够离奇,但是合理性不够,给人胡编乱造的感觉。由此学生得出结论,要写好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不仅要积极想象,构思合理的情节,还要采用跨学科写作的方法,根据剧情加入生物、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互动分享中,学生认识到写作时需要读者的反馈。
(三)设计游戏,启迪创意灵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对游戏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想象力、激发他们创作灵感的游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作文创作“奇妙的想象”之前,笔者先安排学生参与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动植物大变身”。笔者绘制了各种动植物的卡片,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2~4张,他们要将卡片中的生物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生物,并将原生物的习性特点整合到新生物上,说说它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一名学生抽取了卡片“大象”和“爬山虎”,将它们整合在一起,编写了故事:“大象羡慕爬山虎能在墙面上攀爬,它也想长出爬山虎一样的触角。有一天,它发现自己终于长出了触角,兴奋地攀登悬崖,但是它身体太重,结果触角断了,它摔了下去。大象醒过来,发现原来是一个梦。”
良好的写作氛围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畅所欲言,真正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想象习作的教学方式、途径和策略等方面入手,构建高效的写作课堂,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