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尝试对阅读教学模式和手段等进行改变,并积极促进高效阅读课堂的有效构建。要进行有效阅读得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要关注阅读的投入度,也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文本是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其次,需要突出阅读的广泛性,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需要通过不断阅读并在其中逐渐获取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锻炼自身的阅读效率和能力,引导学生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在致力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时候,应当重视阅读材料的广泛性,根据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需求的书籍进行阅读,以此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加大对阅读材料的开发,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让学生阅读什么书籍学生就只能根据安排完成阅读任务,这种方式带着一定的强制性质,使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真正的体现。通过对当前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阅读文本的机会和空间,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不同阅读材料的实际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标准,对阅读形式进行创新和整改,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使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安排语文代表挨个发放阅读爱好问卷,教导学生遵循自己的内心认真答卷,比如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等,这样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爱好问卷上面的内容了解每个学生喜欢的是科幻类还是散文类的作品,然后根据问卷内容购入相应的书籍作品,如比较适合初中生观看的《老人与海》《简·爱》等经典作品,像这些比较通俗易懂的作品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将购置的阅读书籍根据作品类型进行梳理,并将其放置在班级读书角,要求学生悉心爱护这些阅读书目,可以选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负责管理这些书籍,避免出现书籍遗失或破损等问题。
二、开展实践阅读活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将繁杂的知识内容梳理清楚,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教学望而生畏,更别提会主动去进行阅读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没有感悟阅读魅力的机会,使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是一件很无聊又枯燥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如读书日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类型的书籍,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然后大家可以围绕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和写作背景等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共同分享与同步发展。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给学生教授统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时,首先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该课文的空间,使学生对这一书中的文章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朝花夕拾”的含义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其题材是什么?书中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便可以带着问题对《朝花夕拾》进行阅读和思考。通过阅读可知“朝花夕拾”其含义指的是“回忆的记事”“理性的批判”。
不同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所要描述的时代背景和现象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回忆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侧面讽刺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通过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进行阅读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批判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和阅读关于鲁迅的其它作品,如《狂人日记》《野草》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阅读要做到少教多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少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教学,并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多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学会从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深度研究、思考和学习,以及能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同时,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阅读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清楚意识到学生是个拥有自己思想和意识的独立个体,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发展学生的成长思维,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老舍的《骆驼祥子》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中的精彩句段给大部分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不知等了多久,始终没人来拉骆驼。……”学生能够从这段话中可以了解“骆驼祥子”这一称号从何而来。接下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围绕文中的好词、好句和故事情节等展开讨论和分析,将课堂阅读活动的支配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思考和分析《骆驼祥子》这篇课文,甚至部分学生还写了一篇《骆驼祥子》读后感。
由此可见,真正突出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与强行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逼迫式阅读任务相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阅读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少学多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阅读需求组织课堂阅读活动。
四、合理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应对来自中考的巨大压力,大部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主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很少在阅读上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应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学习需求作为切入点,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以初中语文统编版鲁迅的《社戏》为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见识到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和阐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鲁迅先生经历了哪些生活趣事呢。”全体学生异口同声说到:“想。”这样课堂氛围瞬间被调动起来,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江南水乡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和感受视频中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场景画面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古朴温柔。最后便可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阅读《社戏》这篇文章的时候思考看过的视频场景,并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假、恶、丑的憎厌,进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读写结合,实现阅读价值所在
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一个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如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词汇、良好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达技巧等。然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思维进行加工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根据阅读的文章进行仿写、扩写等。例如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仿照文章的优美语句、表达技巧等进行写作,或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某一短句进行扩句,使句子的意思更充实和形象。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应当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入手,不断研究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进行阅读的驱动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20-121.
[2]傅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J].知音励志,2016.8.
田静,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