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及其策略

2022-03-26 13:18肖晓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名著整本书

在新形势下,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持续革新正不断加快社会节奏,使得快餐式阅读愈发盛行;但是,快餐式阅读无法保障阅读质量,更会显著降低阅读长度,让人们的阅读心理变得愈发浮躁,逐渐形成粗浅的阅读习惯。基于新课改背景,各地教育主管单位正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课程活动。

一、初中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对整本书籍进行阅读,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整本书阅读主要是指全面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扩充知识储备。目前,围绕初中语文学科所开展的课程改革活动重点集中于整本书阅读。在义务教学体系中,整本书阅读的教育地位逐渐显现,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助力初中生掌握基本技能,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重点讲解教材内容,而各项教学活动大多停留于认知层面、理解层面,未能深入触及学生思想,不利于其巩固所学知识并建立知识体系。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传统方式,其不但可为同学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还可立足于知识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深化学生认知,发散其思维;借助不同段落的反思、对比,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由于整本书阅读不但包含语文知识,还涵盖修辞学、语言学等知识。当初中生赏析作品时,其可逐步领会语文学科的内涵;尤其是在对特定类别的文学作品开展长时间阅读后,初中生可逐步领会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语言,强化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透过整本书阅读了解阅读方法,整本书阅读包含着较大阅读量,而初中生大多运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这不仅要求学生的自律意识,还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更适宜的阅读方法。为努力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初中生需要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效率。依托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可慢慢学会翻阅浏览、读书笔记记录、略读、精读、细读等多种方法,逐渐将上述阅读方法内化为阅读技巧并灵活应用于阅读之中。

第三、提高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初中生的阅读速度、阅读习惯。不同于单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具有更大的篇幅、更丰富的内容,会耗费学生的精力与时间。通过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可不断强化初中生的自豪感、成就感。例如,在围绕文学类书籍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初中生可深刻感受书中的情节波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情感变化,领略文本思想情感,汲取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整本书阅读还可促进学生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迪学生智慧,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素养。

第四、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大幅提升,为达成整本书教学目标,语文教师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阅读量,找到整本书阅读的方向,强化初中生语文素养。常言道:“教师拥有一瓶水,方可给予学生一杯水。”在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时,教师应深入字、词、语句解析文本情感表达、整体架构、作品主旨等多个层面了解文本的内在联系,全方位解读文本。通过了解对比阅读、精读、细读、通读等多种方法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强化阅读教学针对性,方便学生阅读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持续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有效增强综合素质与教学素养,方便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强化语文教学水准。

二、初中整本书阅读要明确导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名著导读板块主要呈现整本书阅读素材。每册语文教材含有名著导读板块,其直接匹配名著导读书籍,向初中生推荐相适宜的经典名著,方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对于部分不熟知名著的学生而言,名著导语可助力学生初步认识名著内容。立足于名著导语,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元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可自主阅读整本书籍。换言之,名著导读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可采取以下手段开展整本書阅读教学活动:

第一、从作者角度激发学生兴趣,若初中生对于书籍作者拥有浓厚兴趣,则很容易对名著产生阅读欲望。比如,《昆虫记》是极为优秀的文学科普作品,其创作者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研究昆虫;其长期处于坎坷与贫穷中,承受多方争议与质疑,持续研究昆虫的自动智能。为深入研究昆虫,法布尔放弃大学教授这一理想职业。在最贫困阶段,法布尔只能将酸苹果汁发酵,用以代替白葡萄酒。同时,法布尔的儿子儒勒,其对于昆虫调查研究同样拥有浓郁兴趣,但却在16岁时离开人世,这也给予法布尔极大的心理创伤。通过向学生讲解法布尔的人生经历,可引发初中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初中生的探究欲望。若学生了解《昆虫记》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真实故事,则容易进一步生发对书籍内容的探究欲望。比如,部分学生认为法布尔将一生都投入到昆虫研究,那么《昆虫记》必然蕴含着极为丰富、极具价值的内容,进而自主探寻文本内容。

第二、立足于作品思想性调动学生兴趣,人类欣赏并阅读文学作品的核心在于领悟作品内在思想,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准。当前,统编版语文教材收纳的文学作品大都为经典美文,经典名著中所蕴含的思想更会影响人类发展数十年、数百年。在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下,初中生很难客观评价文学作品并认知其艺术水准。但是,经典名著的独特性与文化韵味可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名著导读模块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可依托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著作中的经典语句:“在回忆往事时,人的全部精力与时间都奉献给了宝贵事业,终生奋斗于人类解放事业。”当初中生初次听到上述语句时,很可能无法理解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但是,教师可将种子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阐述对话与看法,猜测整本书的故事情节。为验证自身猜测的正确性,了解上述语句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情节,初中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立足于书籍创作背景调动学生兴趣,在名著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很可能会经历艰苦磨难,历经曲折,形成令人振奋的精力。在导读课程中,教师可收集相关素材,用文中创作的背后故事调动学生。比如,在《悲惨世界》出版前,雨果将手稿寄给出版社,但却未能获得回应。其后,雨果将一封带有“?”疑问号的信件寄给出版社,收到源自于出版社编辑室带有“!”感叹号的回信。最终,《悲惨世界》面世,瞬间轰动法国与西方论坛。值得注意的是,在搜寻文本创作故事背景时,教师应利用日常空余时间积累相关素材,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大纲,选择性地将更适宜的创作背景故事提供给初中生,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引导作用。

第四、立足于故事情节调动学生兴趣,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模块重点推荐小说体裁的书籍,其目的在于依托小说中丰满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激发初中生兴趣。基于上述背景,初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故事情节,发挥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猜测。同时,教师还可引入角色扮演等活动,将生机与活力注入阅读课堂。为印证猜测,学生会探寻事件真相,自发阅读整本书籍。

比如,在对《水浒传》进行导读讲解时,教师可筛选出《林冲误闯白虎堂》的影音片段,询问学生:“林冲是禁军教头,他为什么冒犯朝廷法度,带刀闯入森严戒备的白虎堂?”为激发学生开展有效的思考与讨论活动,教师还可结合学情实际,设置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阅读活动。比如,“当自身遭人陷害,林冲是否会束手就擒?”当初中生完成这本书阅读后,可自主回答上述问题并升华自身认知。

三、初中整本书阅读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自行制定阅读计划,拓展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面,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超过260万字,督促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部名著。基于上述背景,在新形势下,初中生需要克服电子设备、自制力、长时间阅读等不同因素影响,方可从头至尾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这不但考验学生的自制力,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宜的阅读计划,其包含反馈、感悟、阅读任务、阅读时间等多项要素,不断强化阅读计划的合理性,提升整本书的阅读质量与效率,具体可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时间,在充分考虑初中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后,新课程标准设置初中生的日均阅读时间应超过30分钟。结合具体作业量,初中生可灵活安排自主阅读时间。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规定阅读时间,督促学生科学安排阅读时间、作业时间,确保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阅读任务,经典名著蕴含极强的语言表现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摘抄记录著作中的价值性语句、优美语句,为后续的写作训练积累素材。同时,经典名著的思想情感也可直击人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活动中,初中生可批注自身想法与阅读灵感。在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任务后,学生可回看批注,进而引发诸多感悟,潜移默化地强化自身能力、写作素养,升华自身的综合品质。在对作品进行深入阅读时,学生经常会遇到关系复杂的人物。在此背景下,学生可绘制思维导图或人物关系图,找寻作品中人物的关联性;这也有助于初中生把握作品主旨思想,全方位了解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进而得出客观地评价结论。当前,最核心的阅读方法依然为读书笔记记录。在对名著进行阅读时,初中生应做好读书笔记,深刻领悟书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故事转折,高质高效地记录读书心得,切实强化整本书阅读质量与效率。

第三、阅读反馈,为达成阅读习惯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依托评价活动给予学生激励。教学评价可包含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个层次。教学评价不但可监督学生,还可逐步从个人阅读演变为家庭阅读,在学生家庭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助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初中整本书阅读要重视展示与交流

阅读是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的关键途径,其显着作用更体现在读者之间围绕具体著作开展探讨、交流活动。相应地,交流展示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读书感悟,培养其兴趣,逐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当班内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设置交流展示环节,督促学生再次阅读这本书。简而言之,交流展示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环节。在组织学生参与班级读书会时,教师可遵循由浅至深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摘抄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想。为强化教学展示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笔记分享,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摘抄工作具体是指抄录书籍中的段落、语句、词汇。例如,在围绕《骆驼祥子》进行阅读时,学生可抄录“正言厉色”“忠言逆耳”等语句,合理应用后续的写作训练;摘抄“夜很黑,空气弥漫着湿冷的雾气,而心中更是渺茫”。上述语句段落重点描绘人物心理变化与景色变化,有助于学生把握名著中的人物情感。当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后,初中生可整理读书笔记,重点包含续写、改写、读后感、思维导图等多个模块。在读书笔记的撰写活动中,初中生可结合具体情况运用散文、记叙文,引入内容评述、评价赏析等形式。同时,学生也可围绕著作结尾开展续写、改写活动。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初中生可重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整体内容等多个角度展现内容与逻辑性,提升书籍阅读质量。

第二、分享讨论会,书写人物小传,在完成阅读活动后,学生可立足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书写人物小传。例如,在完成《水浒传》的阅读任务后,学生可结合林冲、宋江、武松形象,书写人物小传并凸显人物个性。通过撰写人物传记,有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人物事迹、人物情感。讨论会主要是指,组织班内学生围绕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围绕《简·爱》进行阅读时,文中大量描述罗切斯特与简·爱的爱情故事,系统讲述爱情的内涵以及不同人物的爱情选择。通过组织学生围绕上述内容开展交流活动,可鼓励学生表达多元化观点,碰撞学生思想,助力其树立爱情观。

第三、排练话剧,举办故事会,在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可鼓励班内学生围绕书中的某一个故事情节进行讲解,举办故事会活动。比如,《儒林外史》用较大篇幅描写人物故事,展现深远韵味。为体会书中的深远韵味,教师可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身喜爱或感兴趣的故事情节;通过将上述情节讲述给同班同学,可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主旨。话剧排练主要是指,依托戏剧形式再现文中的对话与故事情节,组织学生围绕故事情节编排话剧。比如,经典名著《简·爱》被多次改编为话剧,其中的精彩片段也更适合于话剧演绎。其次,教师各组织学生进行话剧改编,通过排演话剧,增强初中生课堂参与度,深化其对于文章内涵与情感表达的认知理解。

初中教师应正确看待整本书阅读所蕴含的教育價值以及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通过明确导读教学策略,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完善展示教学策略,从多维度强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水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肖晓,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名著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