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夫,徐 静,吴再春,文清清,张 昭,袁秀丽
(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袁秀丽,教授,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 年,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勤于思索,对中医“形神同调”治病理论见解深刻,本文主要探讨袁秀丽教授“形神同调”学术思想,与同道共享。
型者,人之躯体,《九经韵览》[1]曰:“躯也,总括百骸曰身”,包括人体脏腑、肢体、官窍、皮肉筋骨、经络及气血津液等物质。形体为病,明确而易见,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失衡,气血津液不畅,饮食劳逸,外伤等因素皆可导致形体受损。受寒则恶寒发热,遇热则高热烦渴,得湿则周身困重,燥则口干咽痛,火热则遍生疔疖,气滞则胀,血瘀则痛,水泛则肿,痰生则咳,实则便秘,虚寒腹痛易致泄泻等,不一而足,均为形体受损所致。这种外在的、具象的人体变化即是中医的形体观。
神,《说文解字》解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2]。”字形从“示、申”。古文“示”即“祭祀”之意,“申”甲骨文意指闪电,“示” “申”组合为“神”,故尔神的最早含义为:可发出闪电的天神。可见原始的神代表着威力巨大的超自然力量。古代哲学观念认为,万物皆有神,莫可言状,但主宰形体之功能。《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古人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之所在,而神则是对由精气所化生的自然界万物神秘难测的变化现象的描述,是其能量之表现。中医学的发展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将“神”的概念引入医学理论中,对于神的认识包括以下两方面:一为生殖之精华,先天之精,即元神。如《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父精母血相合形成胚胎,构成新生命,元神封藏于肾中,为先天之本。二为脏腑之神。在人体的成长过程中,依靠后天脾胃充养,脏腑又逐渐化生出脏腑之神,主宰脏腑的各自的功能活动,并且具有独特的情志功能,是为五脏神,其中又以心为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内伤七情,皆会伤及心神,《医醇媵义》[3]中明确指出:“七情之伤…必归本于心”,情志疾病,应从调心神入手,神定则对应之脏康健,神乱则脏病。
袁秀丽教授认为,依据中医整体观,人之形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统属于五脏,五脏通过经络、三焦通道密切联系,相互为用、平衡制约。人体的生命活动[4],包括生长壮老已、脏腑气血运动变化,以及意识、精神、思维活动,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的形体,通过正常运转所产生之功能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莫可言状、但又显露于形体之外,具有神的特质,不同于单一的五脏之神,这是一种综合人体形体功能、协调统一的整体之神。袁师认为这种整体之神是我们研究人体生理、病理,指导临床诊疗的关键,是从更高层次认识人体的方法论。
在形、神关系上,袁师认为,形为神的物质基础,神为形之主宰。形神通过构成、体用、存亡关系构成了具有整体观念的中医形神观[5]。整体之神根植于整体之形,神产生于先天之精,又受后天脏腑之气充养,同时又协调、支配五脏功能,统御五脏之精气。形可生神,形可养神,神可全形,神可御形。《荀子·天论》就有“形具而神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物质充实,则神气健旺,表现出 “神”是依靠 “形”而充养。宋周守忠[6]在其所撰《养生类纂》载:“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即人死,车败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说明了形与神之间的具有如同车马般的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关系,二者不可或缺。《黄帝内经》中记载:“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淮南子·诠言训》中描述:“神贵于形也,故神制而形从,形胜则神穷”,强调在形神关系中,“神”可以制约“形”,也高于“形”,两者之间神是主宰的一方。
在临床中,袁师认为,百病皆以敝形为始,乱神为终。若病早、病轻,体格壮实之人所生病,可调形祛其邪气,则身体自安,无扰于神。若久病、重病,虚弱之人所生病,易耗其形而伤其神,当需做到外护形体,内调神气。治形可养神,调神形可安。《灵枢》云:粗守形,上守神。本是指针刺过程中的得气感应,袁师认为也可作为治病的一般法则,粗工治形,上工调神,中医治病,当以治神为最高准则,通过对人体脏腑、经络、津液、气血等形体结构调整,使阴阳平和,气血顺畅,五脏安稳,恢复到整体协调,神机外露的健康状态。
袁秀丽老师临证,善用运用“形神同调”法则,尤重通调任督,认为任督二脉,总领人体阴阳,阴阳调和,则神自安,神安则形不敝。同时喜用三才配穴,且多透刺,《标幽赋》云: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7]居巅顶,属督脉,为三阳五会之所,入络脑,分支相连于肾,以四神聪透刺百会,可强化激发百会经气,补肾通督以调神;上星、神庭皆为督脉穴位,神庭为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上星透神庭取顺经为补之意,可补充神庭经气之不足,以醒神开窍;璇玑[8],为任脉穴位,居胸前,应肺主气,璇玑透刺华盖,可宣肺气,顺畅胸中气机,宽胸散结;太冲为肝经原穴,透肾经井穴涌泉,意在养肝滋肾,益精生髓;合谷、太冲开四关,两者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为用,阴阳顺接,气血和调。在刺法上喜采用经穴前后、上下、左右、内外、远近配合,或偶刺、或缪刺、或透刺,或刺络,或用头针、耳针等法,总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准则,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如痴呆症,袁老师辨证为肾虚髓空,痰瘀蒙窍[9]。其治当祛瘀化痰,通络祛邪而复其形,补肾益精,醒脑开窍而调神固本,老师常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伍以石菖蒲,茯苓,桂枝,全蝎,蜈蚣等化痰、走窜通络之药以治形;采用“调神醒脑针法”通督补肾:四神聪透百会、上星透神庭、大钟透照海、太冲透涌泉2~3疗程后,效果颇佳。又如面肌痉挛,证属肝风内动,然脏腑气血失和、面部阴阳失衡才是其发病之根本[10]。取穴百会穴、神庭穴,四关(合谷、太冲)为主穴,配合患侧承泣、迎香、四白、瞳子髎、颊车、地仓、夹承浆、阿是穴等轮流针刺之,患者针刺每日1次,十次1疗程,5周后即有显效。
袁秀丽教授“形神同调”思想高屋建瓴,目标明确,直中疾病本质,形神同治,治神以全形,全形以调神,为中医临床工作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指引了新的方向,值得推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