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2022-03-25 22:29李少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校联合德育活动养成教育

李少楣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也是教师的重任。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小学教师要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利用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从细节处着手,找准养成教育的契合点;重视家校合作,开展家校联动活动,加强家校联合教育研究等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德育活动;养成教育;家校联合

祖国把未来和希望寄予青少年,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的社会风气和国民素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学习,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即生活是培养儿童最好的场所,教师应该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将教学与生活相融,以学生习惯的活动方式作为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一、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为小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世界,连接课程与生活,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体验和领悟,赋予课程教学生活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知,德育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初入学起就要引起重视,并为学生奠定礼仪教育基础。礼仪教育在于让学生“明理知仪”,即既要学习礼仪的理论知识,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要将理论化为行动,要学练结合,熟能生巧,最后成为习惯。因此,在礼仪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规范动作,让学生学好礼仪,练好礼仪,最后养成习惯。

例如,在礼仪教学中,笔者可以在班上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上台扮演教师,再由笔者扮演学生,于是,笔者和这名学生在讲台前示范“学生与教师见面打招呼”的礼仪,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表演示范,能够让其他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也能够将礼仪教学课变得有趣,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表演欲,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想要上台进行角色扮演的礼仪示范。这样的教学课堂既生动,又高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开展班级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开展班级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為习惯的一种方式。班级活动既能凝聚班级活力,又能在活动的开展中,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满足感,继而更努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笔者曾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以“牵手诚信,领悟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活动基于教育学生爱护学校读书角的图书,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图书角,将破损的图书展示在学生面前。于是,学生自主地在读书角展开了主题活动的讨论,最终决定拯救破损的图书。如,有的学生找来干净的报纸制作封面,并用钢笔在封面写上书名、作者;有的学生认为不仅要对图书进行“救助”,更要提醒其他的同学爱护图书,于是他们自发制作了一张“爱护图书,分享阅读”的海报张贴在读书角入口处,以作提醒。

二、关注细节,找准养成教育的契合点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细节教育。正如韩非子所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起重要作用。

(一)循序渐进,从小事做起

小学生年龄小,因而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切勿拔苗助长,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要循序渐进,先从小事做起:如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到作业、书写的规范、进出门的礼仪……小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每学期有计划地确定一个教育主题,有计划、系统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律性不强。因此,教师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不要一味地对他们提要求,抓完成率,要主张方法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开运动会或是外出参观、活动,教师要把爱护环境卫生这个要求具体化为“每个同学带个塑料袋,把果皮纸屑包装袋等垃圾装入袋中,带回来再扔弃”。只要布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就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写字姿势,时刻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脯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从具体、有针对性的要求中引导学生明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中最为实在的一环,是检验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行为习惯作为最贴近学生生活成长的一种方式,拉近师生距离,能更有效地呈现行为习惯教育效果。

在前文中,笔者以师生互换角色扮演进行礼仪教育,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得学生踊跃参与师范礼仪动作,这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间或者课外活动的机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习惯,从缩短行为上的距离到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此举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从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质量。

三、开展家校联动活动,加强家校联合教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教育要实现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协作教育。家校联合,助力学生校内校外成长教育。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在家深受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合作中,要搭建信任的桥梁。因而,教师要做到:

1.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重视家长的意见,换位思考,尊重与理解家长,多沟通交流,多互动;

2. 在家访和家长会等各种与家长接触的活动中,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提前准备好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学习上、活动上、人际交往上,要让家长看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

3. 倾听和重视家长提出的建议。如果建议不中肯,教师要耐心地说明理由,获得家长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教师后期的沟通管理工作,同时也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充分挖掘家庭教育潜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而,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在教育中,家庭环境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前,家校合作共育已成为热潮。教师能够获得家长的帮助,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因而,探索一条家校合作养成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路径迫在眉睫。充分挖掘家庭教育潜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校协同合作,能够给教育带来积极的教育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此,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教师要充分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从学生细节处找准养成教育的契合点,更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家校联合德育活动养成教育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爱国从小事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体育教师如何开展家访工作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