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咏
摘 要:语言不仅是学习对象,还是调节学习的工具,语言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能力中的“听”和“说”都属于口语范畴,英语听说课要使学生达到能听会说的目的,必需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教师应注意在每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听说课中突破问题根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英语思维,倡导视觉互动,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说课;输入环节;教学策略
所谓语言输入,即听和读。没有充分的语言输入,就不会有地道的语言输出(output),即说和写。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的特点:一是可理解性,这是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二是趣味性和相关性;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的内容不必按照语法程序安排,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足够的输入量。
一、突破问题根源,结合听说同步
在英语课堂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语感;遇到生词有畏惧感,影响阅读速度;语言输出不丰富等问题,但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对策。英语语言输入量不够,达不到顺利进行语言输出所需的量,学生需要的“语言食粮”不够,是一个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制约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学家认为,在每个小孩的大脑中,都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借助此语言机制,再加上充分的语言输入,也就是家人每天与孩子的对话,孩子在3年内都可以建立起母语的听说体系,如果受到双语和多语的语言输入,两种或多种语言体系都可以陆续建立起来,因为这正是语言习得的黄金期。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听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阶段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语言环境以及丰富听说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量中自信地进行英语学习。创设情境,可理解为优化教学环境,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动于新设置的环境,在现实环境和课本内容的交互作用中,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最后使新知的输入变得自然、流畅。比如在教授广州版英语口语二年级下册Unit 3 Please take me to the park,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能听说读新单词park,zoo,swimming pool,bookstore”,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能让他们觉得操练更真实、更有趣,并能更快速地投入到课堂中,在输入环节中,教师演示情境,配合图文讲起了故事,原来四个好朋友(Andy、Amy、Bobby、Koto)分别坐上不同颜色的巴士去郊游。有趣的故事能激活學生想要知道好朋友去哪里郊游的欲望,并使他们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搜索和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取讲解,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动词、句型和事情联系起来,整个情境直观而且完整,为学生理解意思提供立体的帮助,同时也唤醒学生对已学动词短语的记忆和滚动复习,也有助于接下来相应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锻炼英语思维,强化听的技巧
英语中的“听”原本就是英语学习当中的难点,语速更是不小的挑战,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如何突破“听”——接受信息的过程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英语思维的锻炼和听技巧的强化。
在进行“听”的输入时,基本步骤包括:设置问题(set questions),播放录音或观看视频(watch video)。对于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从big/general到detailed,再到language focus,difficult but achievable,可以有难度,但又不至于太难,让学生通过听、看输入材料,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
对于篇幅较长的素材,教师在输入环节更应该让学生进行信息的滚雪球式储备,以绘本阅读Hey, I do have a SUPERMUM为例,教师可以把文章分成3部分进行输入:第一部分输入为听教师讲述故事What does Mum do,在日常生活里,妈妈是厨师、画家,甚至是神奇的园丁,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总结出妈妈是无所不能的。第二部分为观看视频What is Mum like,在这部分输入里,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动画和感受,让学生全方位感受与理解绘本中的语言之美。第三部输入为小组讨论What could Mum be,把篇幅较长的部分进行拆分,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思考、讨论妈妈可以成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听原绘本音频,记录列出思维导图并试着进行复述。通过拆分为3部分的处理,学生逐步体会SUPERMUM的深层含义。
四、倡导视觉互动,增强说的意愿
(一)准确定位所选材料的主题内容
说课教学设计前要对听力课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要搞清楚本听力语料的主题内容及所承载的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不能绕着难点走,学生要在一个学段中突破听力难点。
(二)教材中任务活动的分析和有效使用
教材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大量可用的练习活动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析和选择性地使用练习。教师要全面、整体分析教材中围绕听力课文所设计的活动,明晰每一项活动要到达的目的,选择使用适宜的活动及活动的顺序,并要设计如何开展活动。而活动开展的过程应是培养听力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听力活动的策略及完成听力任务的策略。
(三)配合形式多样的输入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增强语感,必须多营造英语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都会使用一些朗朗上口和节奏明快的歌曲和歌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而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习发音,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听和吟唱的同时接受了新知识的第一次输入,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第二次或更多输入时,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新知识。为了能使歌曲和歌谣发挥最大的输入功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其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知识程度结合起来。以广州版英语口语教材Unit 4 My Favourite Day is Monday, Let’s play为例,关于星期的单词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容易上口,记忆上也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个难点;本课句型还包括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 today. What day is it tomorrow? It’s ... tomorrow. 对二年级学生来说,today,tomorrow的理解与运用更为抽象,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首先把7个表示星期的单词化身为7个小精灵,并在其身上贴上单词缩写的标签,用可爱的造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想认识小精灵的冲动;其次在句型输入的环节,可以通过自编一首小诗歌,并制作成VCR,动感的节奏加视觉构成联结在一起的冲击,激起学生的情绪和参与的热情。
语言输入是否有效是决定学生输出知识的先决性条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环境。只有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并不断提高自己,改进教学,课堂的语言输入才会有质的提高。听说课,应该是以听导说,同时教师要多用英语授课,使学生养成习惯用英语思维,增强语感。
参考文献
[1]凌顺诗.小学英语IIO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1).
[2]王初明.“学伴用随”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