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风雷
一、前言
“四有体育课堂”指教学中有运动技术、有运动战术、有竞技比赛、有体适能。随着核心素养的出台,围绕着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如何上,要上哪些内容的问题,常常见诸报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加以协调和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构建“四有课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现出学科价值和特性,使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显得很有必要。“四有体育课堂”的提出,能从不同视角去探究体育教育教学的内涵。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2020年6月,以城厢区中学为研究对象,调查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遵循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要求以及“四有”体育课堂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 城厢区中学对课标认知情况
更新知识,转变教育观念,要通过各级培训和学习修得。通过对城厢区66名中学体育教师问卷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理念和运动技能的传授的选项较高,对课标课程结构以及所要达到的水平标准仍有9.1%的教师不清楚,通过对年龄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不清楚”的大部分为农村中学和年龄在50岁以上教师;年轻教师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且参加过的各级培训机会较多。反映了新课程培训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老教师的培训力度。
2. 教学目标
城厢区中学教师的教案格式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均包括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通过访谈,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学目标对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性。也明白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是保证优质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有55.5%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可操作性的拓展,如技能目标的设计“通过学练,使80%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应该进一步对操作性目标加以描述,如“通过学练,使80%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投篮技术,在练习中能做出一大二小三高跳的上篮动作”。这样就达到了对一节课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效果。
3. 运动能力
(1) 运动技术
在运动技能传授的调查中(表2)可知,城厢区中学有62.1%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次重复单一技术的学习,用以巩固已学技术,这反映了教师对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能将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结合在一起练习的有12.1%,这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懂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但仍有3.0%的教师,未能按照模块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通过访谈,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场地、器材的制约。
(2) 战术运用
通过对篮球教学的攻防战术基础配合的攻防为例,篮球进攻战术配合有传切、突分、掩护和策应四种。,在教学中应明确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起动跑位、切入时机、隐蔽性等。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基础配合概念,明确配合路线和方法,通过从无防守或消极防守下的配合再过渡到积极或强对抗条件下的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学会,再过渡到实战;篮球防守战术配合包括挤过、穿过、绕过、交换、关门、补防、夹击和围守中锋等四种。在教学上应明确教会学生懂得协同配合,组成全队整体防守战术配合等,通过基础进攻配合的过程中,渗透防守战术基础配合的教学,使攻防战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战术意识和配合的质量。
通过访谈,发现城厢区中学体育课篮球教学战术运用情况,教法和组织较为粗糙,大多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战术,就让学生自行组队比赛,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虽然学生最后大都学会了战术配合,但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影响了教学进度实施,教学效果不佳。
(3) 创设情境,组织竞赛
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组合技术和组织竞赛的形式来呈现。表3显示,课堂上能安排竞赛时间15-11分钟的教师有31人,占比47.0%;分配10-5分钟的21人,占比31.8%;4-0分钟的占比21.2%;安排竞赛活动的频数在11-18学时(以高中一个单元模块18学时计算)的教师25人,占比37.9%;安排10-6次的26人,占比39.4%;安排5-0次的教师15人,占比22.7%;设置10种以上不同游戏和竞赛开展活动的教师19人,占比28.8%;5-9种的教师28人,占比42.4%;4-0种的19人,占比28.8%;有关注运动兴趣和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师55人,占比83.3%;没有的11人,占比16.7%。
据表3分析,城厢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竞赛活动的安排情况比较理想,依据课堂时间来分配竞赛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合理,与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吻合。但是,对于学生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并未做到最好。
4. 体能保障
体能练习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行为和培养体育品质的前提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版)》明确指出,每节课应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在被调查的城厢区中学体育教师群体中,教师在体育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体能练习时,均会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本身的身体状况,安排适合学生的体能练习,并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体能练习不能仅靠课堂练习来实现,还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体育作业,把体能练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才能达到应有成效。而这一点,绝大多数的教师还未懂得其重要性,并没有布置课外体育作业的习惯,应引起重视,并强化落实和评价机制。
另外,体能练习的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体素质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和立竿见影,因此学生不容易产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往往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教师应通过设计趣味性和竞赛的形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坚持到底,克服瓶颈,攻克瓶颈。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核心素养来引领,教学效果好。城厢区高中体育教师对于落实体育与健康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理念的掌握较到位,在教学中能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大体育教师均能明确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懂得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靠行为来养成,懂得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能围绕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体能、情感等四大目标来达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四有课堂”来课堂,课堂教学有保障。城厢区高中体育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方面,基本能够体现“四有”体育课堂的要求,回归体育学科的本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享受了乐趣、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和锤炼了意志。但在教师时间分配方面,一节课中对战术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3) 多练常赛常落实,课堂教学显效果。城厢区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竞赛组织方面都能落实到位,并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在规则的前提下如何对待比赛胜负,懂得竞技场上的角色定位和团结协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常变换,教学评价要加强。城厢区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选用方面,整体呈现良好的势态,懂得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但由于高中选项教学的特点,部分教师在分层教学和区别对待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在教学评价上,对即时评价和增值评价方面还较为不足,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现状。
2. 建議
(1) 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四维教学目标。应把每个教学目标具体化,并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大而空”而无法前后脱节和对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因材施教,有效选择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允许在教学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备课时,要时刻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开展研究,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教学的重点。
(3) 发挥评价功能,科学评价。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档案,结合育人目标以及教学目标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结语
教会、勤练、常赛,使“四有体育课堂”落地生根,切实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增强体质,掌握体育本领,学以致用,是广大体育教师的职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