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飞焰
根据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作为其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必须利用激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在课堂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并逐步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框架。同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需求出发,充分认识激趣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作用,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恶、排斥等不良情绪,从而调动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精神状态,获得数学运用能力的持续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提效的重要性
所谓激趣提效,是指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同时,学生也能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引起数学的学习注意力,在互动中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输出表达,有效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其中,教师使用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提效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引入与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的话题。在话题的带动下,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回答教师的数学问题。当学生有效地启发数学思维后,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迁移。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把控学生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通过丰富课堂激励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进一步为学生营造热烈、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课堂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便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内在动机。因此,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究数学言语艺术,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的想法。此外,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思考和反馈的时间,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兴趣激励的方式也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激励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上以学生数学兴趣为学习突破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激发主体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一定成功的数学体验,学生在看到自己努力之后所带来的成功结果时,能够产生一定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和自豪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与此同时,相应的数学活动激励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主动思考的愉悦感,产生一定的数学求知的欲望。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激趣提效的应用策略
(一) 课前学习背景介绍激趣
课前学习背景的介绍,能帮助教师营造愉悦开放的学习氛围,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学实践证明,充足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由此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筛选有效的教学资源辅助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通过课前学习背景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相关课前学习背景的铺垫下,也能够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必修五第二章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故事:古时候一个皇帝为了奖励立下大功的大臣,答应满足这位大臣一个要求。此时这位大臣并没有向皇帝要什么金银财宝,而是选择让皇帝在其特定的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具体要求为: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以此类推,一直放到第六十四格。皇帝听完他的要求之后,觉得十分容易,并命令其他人准备符合这位大臣的要求。故事到这儿就戛然而止,学生此时都有些意犹未尽。这时候,有的学生向教师提出了疑惑:“皇帝国库里的米应该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吧?”有学生则说:“国库里会真地有这么多米吗?”这则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学生产生了数学求知的欲望。接下来,教师可先让学生在此学习背景创设中,运用个人之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选择用累加法进行计算,将“1、2、4……”进行累加,其只算到了第8格,便被难住了,最终也并没有算出结果。此时,教师可再讲授数列的基本公式,在此公式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提高数学公式应用意识,并且推翻了此前的数学累计法,深化了数学学习的印象。此后,教师便可引出相关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二)课中数学提问设置激趣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提出:如果要掌握数学的奥秘就应当先探究数学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究数学问题,唤起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意识,才能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适当地给予评价,让学生在教师充满趣味性的启发下,深入挖掘数学内涵,提高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平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先出示以下命题:“桌面是一个平面;八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七个平面重叠起来的厚度厚;平面并没有厚度,可以无限延展。”要求学生能够判定以上命题是否正确。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聯系个人的实际生活进行了回答。同时,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也能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验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利用数形结合的手段验证命题是否正确。随后,教师可在学生了解相应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后,布置对应练习,要求学生回答:“在同一空间里,两条直线有多少种位置关系?如果有一直线和一平面,猜想一下它们的位置关系有哪些情况?”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够得出自己的答案,并回答教师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回答:“在一个空间里,直线共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和异面直线。”有的学生补充:“直线和平面也有三种关系,一种是平面和直线可以相交、一种是直线和平面平行、另一种是平面可以和直线垂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正确答案以肯定,但也不应当立马否定学生错误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再仔细研读一遍数学问题,并在教材内容中寻找答案,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中数学活动激趣
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教师需要利用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此时,学生在课堂活动的激励下,也能够不断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创设“描点画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率先理解“图像的对称是由点的对称引起”这一数学知识。此后,教师可为学生总结图象解析式,引导学生能够围绕“在一张纸上作出函数y = x2-2x+4的图像”这一问题开展活动。为了推动学生掌握数学绘图的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根据不同数值代入计算,比如代入“-1”,学生可以算出“6”;代入“0”,学生可以算出“3”,此后学生可以在图象上描出对应的点,由此进一步画出y = x2-2x+4这一函数图像。接下来,教师可进行“找抛物线对称轴”的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投影上的翻折过程,再要求学生沿x轴对着所画图像,并标注上对称的点。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特殊点便可求出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教师:“为了能够求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需要知道顶点和一个任意图像上的点。”有的学生还补充了:“如果我们能够知道x轴两交点和一个交点后,那么也能求出这个图像的函数。”当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的含义和应用之后,教师可开展实践应用探究活动:“如果要从矩形较短一边找一点E,并过这个点剪下两个正方形,如果要使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最小,那么这个点E应该选在何处?”在这个活动探究之中,学生率先设置了AE、AD的值,并假设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y,在解方程之中,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这一方程为y = 2x2 - 2bx + b2”。
(四)课后作业布置激趣
如果水只局限在一个地方,那么其将会变成一潭死水,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机械地讲授数学知识,这样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被局限在条条框框的数学原理中。相反,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布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作业。由此,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发掘数学潜在的奥秘,并以课后作业为驱动,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数学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体会不同函数模型增长的含义及其差异之后,教师需要布置恰当的课后作业,比如综合性应用问题:“假如我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而現在有三种投资方案供我挑选。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方案一为我每天能得到四十元;方案二为我在第一天可以得到十元,并且每天比前一天多拿到十元;方案三为我第一天只能得到一元,但是以后每天拿到的资金会比前一天翻一倍,那么我该如何挑选哪种投资方案?”学生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函数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分析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并进行对比,得出最优方案。比如,有的学生以十天的收益为准,先算了第一种方案的结果为四百元,第二种方案为五百五十元,第三种方案为一千零二十三元。在这种对比中学生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案。除了应用题的解决之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呈递增趋势的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事例,并且比较这三种函数的增长速度,从而深化函数模型的数学学习印象。
总之,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要关注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欲望。同时,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激励下能够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启发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此时,学生能够在教师不断地激趣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个人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发展数学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