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瑾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能够更有效率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广泛利用,但是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应用还不够完全,创新情境教学形式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并且,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之路的重要开端,而问题情境则在引导学生思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教师必须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应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创新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情景问题的意义
每一个学龄段的学生都具有该年龄段的性质和特征,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这些年龄的阶段性特质,分析其上课的行为及表现。由于小学生常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课堂上行动力也不能自控,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要针对小学生这些思维与行为特征设置情景化的教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赋予学生全新的身份。在构建了这一情景后,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角色定位,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教师也遇到了一些壁垒。比如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学活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案例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符合当下学生的生活状况等等。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并且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参与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情景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具体的情景中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对此,教师要巧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其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在学生思维模式,思考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引领。对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精心设置情景,借用道具或者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其次,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将情境与问题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切不可出现割裂脱离的情况问题,情景需要逐渐深入一环扣一环,做到引人入胜;再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的时候,需要将重心放在问题设计上,既要与情景相符,同时问题之间也要有关连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在创设问题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问题情景整体设计的统一性,要延续整体的课堂风格。在做到了以上几点之后,才能够真正有效发挥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才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数学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情景问题的策略
(一)引用趣味故事强化课堂趣味氛围
科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不容易集中,特别是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更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学生喜欢聆听的趣味性儿童故事,使之与数学问题结合到一起,从而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作为教师,要学会投其所好,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趣味性故事,教师在利用趣味性故事强化课堂趣味氛围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要做到灵活生动,不仅要为学生诠释清楚趣味故事的内容,更要用切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形式展示趣味故事。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连环故事,将有关于数学的信息形象地隐藏在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可以将连环画的故事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在电子白板上,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首先,教师会为学生出示一个连环画的背景: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准备新年的年货,他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新鲜玩意儿,还有许许多多的打折商品,丰富多彩的对联,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等等。随后,教师再说道:“今天,我们将跟随小明和他妈妈一起进入年货储备的环节,大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帮助爸爸妈妈采购年货,为今年的年货采购做好准备。”随后,学生的积极性被教师调动,不少学生都跃跃欲试,在看连环画的过程中,学生获取了以下的信息:在过年的时候,小明会和妈妈一起去买年货,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发现了许许多多打折的商品,比如衣服原价是23元的春联,打折之后只需要19.8元,为了进行促销还有更大力度的活动。为了加大促销力度,促进销售,在小明妈妈去超市的时候,打折力度有所增加,两副春联仅需26元,于是小明的妈妈买了两副春联。小明作为采购的小助理去购买了自己喜欢的零食,并且在妈妈的要求下记录了购买的物品,买了8元的巧克力、5元的薯片等等。学生在听购物故事的过程中,将自己也代入,仿佛自己就是在连环故事当中购买年货的主人公。除此之外,教师还提醒学生需要将有效的信息记录在草稿纸上,以便进行后续的运算,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这样说:“在看完这个连环故事之后,会向大家提一些问题,能够又快又准回答出来这些信息的学生将会受到奖励。”随后,教师再提问学生:“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什么东西,他们的标价又是多少钱?”随后,学生就代入了自己购物的情景,并且回忆了一遍连环画的场景,有模有样地向教师进行了“记帐”的汇报,并且能够在解决最后花费总额问题的时候,一条一条清晰明了地列出款项并进行运算。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加减运算,提升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一扫数学学习刻板枯燥的印象,逐渐能够在故事当中适应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并融入到这种趣味化的教学情景中。
(二)借用生活化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
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为学生引入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据贴合实际生活的例子,并将这些案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实际生活的案例中产生共鸣感。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举了生活化的情境案例。为了让所举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询问班级的学生:“大家在路边走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绿化的草地?”學生纷纷表示在校园当中看到过不少绿化的草地。由于这一提问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比较容易唤醒学生的记忆,更加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学校的操场和草坪绿化的图片,包括教学楼下的绿化带,操场的绿地等等,由于这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而且是随处可见的事物。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并且有的学生发出了如下的感叹:原来在我们的校园有这么多处的绿化带,平时走在校园还没有非常明显的感受,现在用图片展示,突然感受到了学校的美丽。紧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接下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我们上一节课所学习的长方形面积相关的内容,现在我们需要请大家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假设现在我们的学校需要拿出一片空地,开辟一个小花园,花园的长为4米,宽为3.5米,还有一条边为7米的花丛,假如你是这个工程的负责人,需要申请一块多大的土地才能够满足种植这些植物所需呢?这些实际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学生很快就能够带入情景,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随后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宽计算出结果,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较高。因此,这种实际生活的情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共鸣感更加迅速地融入课堂情境,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积极思考计算出相关结果。
(三)利用科技资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充分运用到当前可以利用到的教学设备。仅仅单纯口述情景,学生仍然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和道具都为教师提供了创新情景教学的新思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使学生融入问题情景,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效率。当下是一个“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科技资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更新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时代的特征。
例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的过程中,加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讲是有一些抽象的,单纯凭空地讲解,可能无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的实际意义,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助于理解加法运算的动画。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可以将文字与数学概念结合起来,进行加法运算的理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结合动画进行运算,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教师为学生举例“3+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时,就利用PPT为学生展了趣味的动画,并在动画中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乐,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这一堂课的数学学习。学生注意到在动画当中展示了有两组小鸭子在浮水。一组有3只小鸭子排成一排,另一组有四只小鸭子组成一排。然后教师再询问学生两组分别有多少只小鸭子,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然后学生结合动画数清楚了每一组小鸭子的个数,再利用数数值的方式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加法进行运算,将形象地表达变成抽象的公式,算出“3+4=7”。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引导:“那大家可以告诉我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吗?”学生回答道:“第一组有三只,第二组有四只,那这两个数字相加就可以得到总和为7。”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结合动画一步一步算出了总和,明白了加法的真正实际意义。在这种趣味性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创新更加新颖的问题情景模式教学,使小学生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情境中,不断利用有效问题情景为教学形式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学中贯穿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情境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乐趣。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将学习看作一件愉悦的事情来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思考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探究效率。